“回娘家”的极氪,憋了一个大招
兜兜转转一年后,极氪退群了。
作为国内新能源领域的明星选手,极氪在去年的5月10日完成了美股上市。
从成立到上市仅仅用了37个月,成为新势力中上市最快的车企之一。
但就在不久前,极氪的母公司吉利集团却发布了私有化极氪的公告。
公告显示,吉利集团目前持有极氪公司65.7%的股份,如果吉利完全收购其余股份后,极氪将从纽交所退市,成为吉利的全资子公司。
先上市又退市,很多人都觉得极氪这一圈,岂不是在瞎折腾?
但自打去年极氪上市以来,围绕极氪的大环境发展,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无论如何,吉利决定让极氪“老实回家”,肯定有着更为长远的打算。
不过在搞清楚吉利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之前,先得盘清楚在美股“闯荡”的一年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01
美股一年游,极氪捞到什么了?
上市可以说是国内造车新势力曾经的终极目标,极氪也不例外。
作为“上市狂魔”李书福最为看重的一张牌,极氪从诞生起,就一直处于富养状态。
不仅有亲爹吉利在背后输血,还把“(曾经的)亲哥”领克的概念车拿来直接给它做成了首款车型。
在极氪001爆火之后,吉利也是任由这个“纯电富二代”在车圈肆意闯荡。
从常理来讲,一个车企的系列产品总得有一个统一的定位或者画风。
而极氪却非得反其道行之。
靠着“纯电猎装”极氪001在年轻人群体中打响知名度后,极氪的后续车型并没有延续年轻化+速度的打法,反而搓出来了一辆纯电MPV极氪009。
以及“宝宝巴士”极氪Mix。
在极氪的所有产品中,只有后续的极氪007显得不那么天马行空,是一辆“相对规矩”的新能源车。
因为造车过于“随心所欲”,所以极氪虽然名声不错,但从2021年到2023年,极氪净亏损就高达200多亿人民币。
于是,面对这么一个叫好却不够叫座,又“花钱如流水”的子品牌,吉利决定放他去资本市场闯荡一番。
一来是解决资金来源问题,毕竟一直靠亲爹输血,家大业大如吉利也吃不消。
二来是,极氪拥有更高的自主权,看看极氪靠自己的独特标签还能走多远。
但好不容易把极氪送上市,却发现极氪的发展并没有想象中那样顺利。
先是在上市之初,极氪就遭到了“当头棒喝”,尽管上市前的最后一轮估值中,极氪的市值高达130亿美元,但上市之后市值却仅有60亿美元。
在随后的一年内,极氪在美股的表现也不算突出,股价起起伏伏,最高股价也仅仅33.3美元,没有出现预期当中的大涨。
且在美股这一年,极氪的日均交易量也就在百万美元左右,流通股占比也仅仅8.5%。
更何况,美股如今也是个是非之地,随着中美贸易的不确定性增加,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还不止一次地表示过对美股上市中国公司的清退意愿。
高股市解决资金问题的预期没能实现,反而还可能因为“中国公司”的身份在美股遭到针对。
与其觍着脸死撑,不如主动退群来得干脆。
02
踩坑太多,只能回家认错
当极氪在美股折腾的这一年间,国内新能源圈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退群的,有爆火的,也有默默逆袭的,也有深化自己销量密码的。
极氪这一年都做了些啥呢?
从营收数据上来看,极氪的表现其实并不尽如人意,亏损虽然有所收紧,但仍然高达57.91亿元。
但从产品和营销方面来说,极氪自身却踩了不少坑。
最让老车主头疼的,就是极氪“一年换三代”的谜之操作。
在2024年2月27日,极氪发布极氪001的2024款换代版本。
车企给王牌产品更新换代已经是常有的事,更何况如今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日新月异,不管是电池系统还是车机系统,基本上每年都会有飞跃式的性能更新。
而新车型推出后,老车型降一波价也成了品牌的常规操作,许多新能源车主都对电车的高更新频率见怪不怪了。
但没承想,半年之后的2024年8月13日,极氪又发布了2025年款极氪001.
短时间更新三代,让每一个买上一个版本的车主都成了小丑。
有车主打趣说,“现在的极氪,你既能买到23款、24款,也能买到25款甚至是21、22年的展会款,简直就是五世同堂。”
都知道车圈卷,但是只顾用更新速度狙击竞品,全然不顾老车主的感受,让极氪陷入了2024年的第一个舆论旋涡。
极氪踩的第二个坑,就是营销“放飞自我”。
2024年10月份,极氪推出了主打家庭定位的纯电MPV(或者多用途车)极氪Mix,江湖人称“宝宝巴士”。
和极氪其余产品一样,Mix出生就比较特立独行,没有B柱、悬浮式车顶、隐藏式门把手,都让这辆车充满未来气息。
但极氪在宣传这辆车的时候却走了一步臭棋,在一期直播中,为了宣传Mix的超大空间和通风系统,他们竟然让高管在车内吃起了火锅。
2024年本来就正值车圈对任何宣传噱头极其敏感的当口,尤其是Mix和理想Mega这类造型前卫的车本来就不乏争议。
Mix的火锅营销一出现,很快就“黑红出圈”,成为不少人讨论的焦点,好在Mix本身产品质量过硬,才挺过危机。
但Mix的产品定位终究过于小众,这也导致Mix没能承担得起极氪“顶梁柱”的大任。
整个2024年,车圈见证了小米Su7的崛起,以及“理想系”混动SUV的爆卖,以及小鹏的绝境反击。
极氪虽然不乏动作,但相较于同僚们,总感觉棋差一着。
在这个档口,好好回老家修炼一下“基本功”,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决策。
03
回归吉利,准备打硬仗
从外部环境来看,极氪从美股退市,是因为没有收获自己需要的成果。
但站在吉利的角度来看,让极氪回归,还是为了避免进一步的内耗。
曾几何时,号称“中国版大众”吉利一直是以“多生孩子好打架”的思维在耕耘车圈。
但旗下品牌越来越多,不管是精力还是财力都难以雨露均沾。
最令人担忧的是:吉利旗下的子品牌们,已经出现了十分危险的内卷信号。
极氪与孵化出极氪的领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一开始,吉利对这二者的期望是这样的:
领克负责燃油车产线,靠过去打下的“赛道基因”专注中高端燃油车市场;
极氪负责新能源产线,靠黑科技和特立独行的定位打出一片天;
但在极氪独立之后,作为曾经“老大哥”的领克似乎也不甘定位,开始打造自己的纯电产品。
比如在2024年推出的新车领克Z10,就是和极氪001同平台的“兄弟产品”。
对于领克来说,新能源市场本身就是一块大蛋糕,而原本属于极氪的市场,本应该就是领克的天下。
而对于极氪来说,自己好不容易打出了一片天,回头却又被曾经的老大哥背刺一刀,多少有点不爽。
最难受的当数消费者,这长相都酷似的两台车,开出去都说是“高级大吉利”,但细说品牌又有所不同,令人头疼。
当然,除了极氪和领克之间的兄弟大家,吉利旗下还有几何等其余新能源品牌,以及极星、路特斯等主打速度的国外品牌。
极氪和领克一直都想染指的高端汽车领域,还有自己一家人的“国外老大哥”沃尔沃等着。
如此乱象,大家长吉利不可能坐视不管。
于是,吉利集团在去年9月份发布了一份重磅文件:台州宣言。
宣言提出“ 战略聚焦、资源整合、协同创新、稳健经营、人才赋能 ” 五大战略支柱。
其中“战略聚焦、资源整合”的意思,就是梳理内部品牌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拒绝内斗,有劲儿往一处使。
随后,就是吉利旗下的品牌们展开的轰轰烈烈的“大合并”。
先是在去年10月份,吉利把旗下原品牌几何并入银河,作为一个专属车型进行发展。
最让人意外的还是领克作为子品牌并入极氪,原本是“老大哥”的领克如今却成了麾下小弟。
其实仔细一想也不奇怪,极氪作为“网红品牌”,知名度和发展空间还是要高过老大哥一头,而且两家定位类似、气质和设计都类似的车企进行合并,更能提升极氪品牌的竞争力。
如今的新能源车圈,早就过了跑马圈地的蛮荒阶段。
自打越来越多更有实力的企业入局,再加上国际贸易局势的风云突变、国家政策的进一步收紧,集中力量办大事,才是应对之法。
至少对于极氪来说,退市不是偃旗息鼓,而是积蓄力量。
作者 |茴香拿铁 审校 | 琪琪
视觉 | 金克斯 轮值主编 |云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