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护理持续活跃背后,“颜值经济”万亿市场向全产业链转型
近期,A股美容护理概念板块表现活跃,成为市场结构性行情中的亮点。5月13日,美容护理板块延续震荡走高态势,拉芳家化涨停,水羊股份、芭薇股份、珀莱雅、润本股份等多只个股跟涨。
此前,该板块已于5月9日创下近两年新高,当日登康口腔涨停,锦波生物涨幅超9%,丸美生物涨超8%,贝泰妮、芭薇股份等个股涨幅均超5%,板块整体涨幅近2%。
分析认为,美容护理板块的活跃与“颜值经济”的兴起密切相关。消费者对功效护肤品、国潮彩妆及家居香氛的需求持续增长,推动医美、化妆品等细分领域扩容。东海证券研报指出,国货品牌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行业竞争格局或生变。
市场人士表示,短期内需关注618电商大促表现,若龙头企业拳头产品销量超预期,板块行情或延续。中长期看,在提振消费和国产替代提速的大环境下,美容护理板块龙头个股业绩触底反转概率较大,建议结合基本面择优布局。
我国美容护理行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等政策,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政策红利叠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美容护理需求持续扩容。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化妆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8.47%,远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消费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90后、00后成为主力军。男性美容市场增速显著,2024年消费规模达680亿元,同比增长28%。三四线城市市场增速连续三年超过一二线城市,下沉市场成为新增长极。
医疗美容细分领域增长迅猛,2024年市场规模突破3500亿元,近五年复合增长率达24.5%。其中,轻医美项目以低门槛、短恢复期、风险可控等优势,占据非手术类项目62%的市场份额。注射类项目(如玻尿酸、肉毒素)复购率超60%,光电类项目(如热玛吉、Fotona4D)年增速达35%。
护肤领域,抗衰老、功效型产品需求激增。2024年抗衰老消费规模突破1200亿元,占整体市场的34%。生物科技的应用推动产品升级,如华熙生物的透明质酸技术使产品功效提升50%,爱美客的“全降解少女针”术后肿胀率降低至传统产品的1/3。
行业上游,生物材料研发与设备制造取得突破。华熙生物、昊海生科等企业占据全球透明质酸原料市场40%以上份额,国产激光设备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18%提升至2024年的35%。中游服务机构加速连锁化,全国连锁美容院品牌市场份额达38%,医美机构合规化率提升至68%。
国货品牌通过技术创新与营销创新强势崛起。珀莱雅、薇诺娜等品牌在2024年天猫双11中跻身快消品牌GMV前20名。樊文花等面部护理连锁品牌通过“产品+服务+科技”模式,全国门店突破6000家,覆盖400余个城市。
电商平台与社交电商成为美容护理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2024年线上美容产品销售额占总零售额的54%,抖音电商、快手小店等平台GMV增速连续三年超100%。美团直播等本地生活直播模式兴起,丽人行业日均直播场次近2000场,直播订单核销率超80%。
数字化还推动行业服务升级。AI皮肤检测、个性化护肤方案推荐等技术广泛应用,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220亿元。樊文花联合科研机构推出精萃保湿系列新品,结合AI智能肤质检测,实现“分肤护理—门店调理—居家巩固”全周期管理。
行业将向精准化、智能化、健康化方向升级。基因检测指导护肤、微生物组护肤等创新概念逐步落地,内服美容产品(如胶原蛋白饮)与运动美容结合服务迎来爆发式增长。预计到2025年,我国美容护理市场规模将达1.8万亿元,抗衰老、功效型护肤品等细分领域增速将超整体市场水平。
尽管行业面临技术转化周期长、合规医师缺口等挑战,但随着政策支持、消费升级与科技创新的持续推动,美容护理行业有望成为拉动内需、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颜值经济”市场突破3.2万亿元
在消费升级与科技迭代的双重驱动下,颜值经济正成为拉动内需、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
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颜值经济市场规模已达3.21万亿元,涵盖美容护肤、医美、健身、时尚穿搭等多个领域,企业存量规模突破2563万家,年注册量达612.28万家,行业生态持续扩容。
颜值经济的核心消费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数据显示,颜控人群规模达2.53亿,其中24岁以下用户占比26.9%,35岁以下用户超半数。
值得注意的是,男性颜值市场增速显著,2024年男士护肤、美妆广告主数量同比增长82.8%和77.8%,健身领域运动兴趣用户超1.63亿,同比增长12.5%。从“他经济”的崛起可见,男性对颜值的关注已从基础护肤延伸至抗衰老、塑形等高端需求。
轻医美市场成为颜值经济的核心增长极。2024年中国轻医美市场规模突破1200亿元,非手术类项目占比达62%,“午餐美容”概念深入人心。
以玻尿酸、肉毒素为代表的注射类项目复购率超60%,光电类项目(如热玛吉、Fotona4D)年增速达35%。技术革新方面,AI面部分析、VR效果模拟等技术已成医美机构标配,数字化咨询使客户转化率提升40%以上。
与此同时,科技美颜工具普及率飙升。头部拍摄美化工具用户日活占比达70%-80%,智能美容仪、家用脱毛仪等轻量化产品销量年增超200%。欧莱雅推出的AI智能护肤系统,通过光谱分析实时生成护肤方案,用户复购率提升35%。
颜值经济正从单一产品向全产业链生态转型。在化妆品领域,护肤类产品占比65%,彩妆类年增速25%,个人护理用品市场规模突破300亿元。生物科技的应用成为行业趋势,如华熙生物的透明质酸技术使产品功效提升50%,爱美客的“全降解少女针”术后肿胀率降低至传统产品的1/3。
医美产业链上游产品厂商毛利率达70%-90%,中游机构净利率约15%-25%。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国产玻尿酸品牌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32%提升至2024年的58%,光电设备领域国产厂商占比达35%。
中研普华预测,到2025年中国颜值经济市场规模将突破3.5万亿元,轻医美、绿色化妆品、智能美容设备将成为三大增长极。随着基因检测定制方案、干细胞技术、3D生物打印等前沿技术的商业化,颜值经济将进一步向精准化、个性化、智能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