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润下滑80%!锂电隔膜龙头恩捷股份,跌麻了
周期之下,锂电行业还在“渡劫”。
曾经疯狂扩张的产能,都成为当下企业摆脱泥潭的“包袱”。
近期,锂电隔膜龙头企业恩捷股份发布了2025年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第一季度恩捷股份实现营收27.29亿元,同比增长17.23%;净利润为2598.66万元,同比下降83.57%;扣非净利润为2919.57万元,同比下滑80.42%。
面对业务净利润的下滑,恩捷股份在业绩说明会上回应称,净利下滑主要是由于隔膜价格同比下降所致。
由此可见,行业的价格战还未结束。而隔膜价格下滑,则是恩捷股份净利润下滑的主因。
实际上,拉长周期来看,在锂电行业爆发的前几年,为了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几乎每一家锂电上下游企业都进行疯狂的产能扩充。在这种背景下,行业很快从供应不足变成了供应过剩。
面对行业产能过剩的难题,头部企业选择“无视”,并且继续扩充产能,一些中腰部企业在巨大的成本压力之下,选择了主动放弃,缓慢出局。
但对于行业来说,这种市场的自然选择存在较为漫长的过程,淘汰速度并不够快。因此,不少锂电行业的龙头企业选择出海“破局”,恩捷股份也不例外。
2024年9月23日,恩捷股份发布公告表示,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恩捷拟在马来西亚新设子公司投资建设锂电池隔离膜项目,拟规划建设产能约为10亿平方米/年,项目总投资额预计约为20亿元。
除此之外,2024年6月,恩捷股份称拟在匈牙利德布勒森市,投资建设第二期湿法锂电池隔膜生产线及配套工厂,总产能约8亿平方米/年。其预计耗资4.47亿欧元,合人民币约35.8亿元。
在本次的业绩说明会上,恩捷股份重申,看好新能源行业的长期发展,公司进行了全球化布局,并且积极推动国际化战略,为后续锂电隔膜业务发展奠定基础。
侃见财经认为,出海不是万能的解药,行业的产能过剩才是核心问题,作为“最惨”的锂电龙头企业,自高位以来恩捷股份股价跌幅已经超过了90%,市值蒸发超过了2700亿元,并且目前还未止跌。
受此影响,恩捷股份实际控制人李晓明家族财富严重缩水,根据胡润2025全球富豪榜单显示,李晓明家族以100亿位列第2575名,其较2021年巅峰时期的725亿,财富缩水高达625亿元。
连续踩中“风口”
作为行业绝对的龙头企业的掌舵人,李晓明实际上是一个电池行业的“行外人”。
众所周知,李晓明家族早期的财富积累,与红塔集团有一定的关联。
1989年,在昆明塑料研究所工作了五年的李晓明决定赴美在麻省理工读研,当时他已是该研究所的副所长了,至于留学的原因,目前已经难以考证。
毕业之后,李晓明并未选择回国,而是进入Inteplast Corporation公司,任技术部经理职务。据悉,该公司主营业务就是标签薄膜。
值得一提的是,他弟弟李晓华,即现任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与李晓明步调、经历几乎一致,其也是毕业于麻省理工,就业的公司则是Inteplast Corporation的子公司。
1996年,李晓明选择回国,其与云南玉溪市新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红塔塑胶公司,确立主业BOPP薄膜,用于卷烟外包装。
这个生意一做就是十多年。
2010年,已经在行业内站稳脚跟,并且积累到足够的资本的李晓明选择跨界,受到星源材质的影响,他成立了上海恩捷,专注于锂电池湿法隔膜生产。
两次的精准踩中风口,成就了后来的李晓明家族。2016年9月,李晓明控制的创新股份在深交所上市,八个月后,创新股份正式筹备将上海恩捷注入上市公司,以50亿元的对价、溢价超3倍收购上海恩捷90.08%股权,并于2018年8月走完这笔左手倒右手的重组交易,公司简称也改为“恩捷股份”。
2018年,受烟草行业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李晓明家族决定加速转型,2018年11月,创新股份收购江西通瑞,2019年5月收购深圳青松,2020年3月收购苏州捷力,2021年5月收购重庆纽米,2022年3月收购富强科技。一系列的并购之下,恩捷股份完成了企业的转型,成为锂电隔膜市场的龙头企业。
2021年,其股价达到了316.77元/股(前复权),市值突破了3000亿元大关,创造了“五年60倍的”神话。在这种背景下,李晓明家族财富也是水涨船高,一度达到了725亿,成为云南首富。
周期下的“惩罚”
好运不会常在,李晓明也没想到周期轮转得如此之快。
在周期定点到来之前,李晓明家族就已经开始套现,而此举也遭到了市场诟病。
根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8月,李晓明家族通过大宗交易和集中竞价交易共计减持恩捷股份142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1.77%,按照当时的均价计算,当时其家族套现金额超过了9亿元。
2021年5月,李晓明与合益投资合计减持恩捷股份约302.76万股,按照均价计算,当时这笔减持套现了约4.4亿元;2022年6月,李晓明家族再度减持,合计减持1045.14万股,套现金额约为25.9亿。由此计算,其家族套现约39亿元。
2024年2月,因为网传巨额套现问题,恩捷股份上了热搜。对此,恩捷股份进行了回应称,自2022年6月20日之后,Paul Xiaoming Lee、李晓华及其一致行动人未再减持过公司股票。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李晓明家族2022年6月之后,没有再减持公司股票,但是其家族高额的质押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背后,则是锂电行业的周期的“困境”。财报显示,2023年,行业的“寒气”直接影响了恩捷股份,其营收、净利润开始双双下滑,到了2024年,其营收已经缩水至101.64亿元,同比下滑了15.60%,净利润更是亏损了5.56亿,同比下滑122.02%。
面对净利润的巨亏,恩捷股份表示,其亏损主要是两个方面:
第一,行业竞争加剧,锂电池隔离膜产品价格及毛利下降;
第二,公司拟对存货等资产计提减值损失,对本报告期业绩造成较大影响。
业绩的下滑,导致了公司股价的暴跌,根据统计显示,恩捷股份已连跌四年,其中2022年跌幅为47.87%,2023年跌幅为57.27%,2024年跌幅为42.13%,2025年跌幅为8.75%,股价的暴跌,使李晓明家族财富出现了大幅的缩水,四年时间其家族财富缩水高达625亿元。
为了“破局”,李晓明家族采取了两步走计划,第一是继续出海;第二则是转型。恩捷股份此前曾表示,2025年将推进半固态电池的固态电解质涂层隔膜项目的产业化进程;不仅如此,其还与固态电池独角兽企业卫蓝新能源签订了半固态及全固态电池的电解质隔膜的采购框架协议。
侃见财经认为,尽管行业目前仍然还在底部徘徊,但是恩捷股份Q1营收已经开始止跌,对于当下的恩捷股份而言,这也算释放了一个相对积极的信号。
目前,尽管行业去产能还在继续,恩捷股份作为行业第一,仍具有较大的优势。我们认为,行至周期底部,尽管当下过程痛苦,但是未来的收获也必将巨大,前提是一定要熬到春天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