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里的猫腻一般来源于数量带来的价格折扣

【本文由“心之所善”推荐,来自《花85万元采购市价299元产品?重庆三峡学院回应》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这么离谱的事情,只能说是经办人(采购代理机构、采购人代表、评委专家)都该被处分。

政府采购里的猫腻一般来源于数量带来的价格折扣(比如,一套工作服800元,但是1000套工作服只要40万,按80万做的预算,安排三家围标以79.8万成交即可),或者是产品的定价区间过大(比如执法记录仪,符合国标要求的单人执法记录仪的价格区间在200-2000元之间,采购人只要限制某个关键指标,就能指定品牌,然后该品牌的经销商实际供货的时候下浮一个档次即可获得暴利)。

还有一种恶心的东西,就是把二手翻新的pc、打印机等按新品卖给采购人(采购方的经办人一般清楚这一点,不然他全款买房哪儿来的钱?)

大家可以去看看本地的政府采购网站,那些明显都是标准产品采购的,往往都是用“竞争性磋商”的方式来控标,美其名曰尊重采购人权益。

不过话说回来,重庆这个确实离谱。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