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与小米汽车宣传是否涉嫌违法?从刑法角度解析夸大宣传的法律边界

 

         陶勇

 

小米创始人雷军近期在个人微博中透露,过去一个多月是他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时期,情绪一度低落,暂停了多项社交活动,但得到了粉丝的支持与鼓励。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小米创始人雷军经历了职业生涯中的重大挑战,他坦言这段时间是他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时期。面对一系列复杂的情况,雷军选择了暂时抽离日常忙碌的工作,静下心来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他提到这段时间虽然情绪较为低落,但他也获得了不少启示和收获。雷军特别感谢了广大粉丝的支持与鼓励,这些关心与支持给予了他巨大的信心,帮助他重新找回前行的动力和勇气。雷军表示,这段时间的反思与沉淀对他而言意义重大,未来将继续秉持初心,带领小米不断前行。

小米SU7电动汽车爆燃事故、一举夺去三个花季少女的生命,这也成为雷军小米汽车爆雷的导火索……

小米汽车就此开启厄运之潘多拉匣子、负面事件次第而来,应验了一句俗语:“出来混都是要还的!”

 

 

 

首先,安徽高速公路小米SU7电动汽车爆燃事故后,针对广大网友最为关心的自驾问题、开门问题和电池燃烧问题,雷军也好、小米公司也好,既未做出相应的技术解释,也没能通过数据公开或第三方验证解答消费者与网友的质疑。米粉们曾无限期待他们追随的雷神一定会直面问题、密切跟进,甚至亲自出面阐释更多事故细节之因,并拿出诚挚亲情的处理方案。然鹅,米粉们一等再等、公众翘企渴盼,但这一幕始终没有粗线。结果与人们都预料相反,雷军居然退避三舍、隐匿茫茫不相见。跟事故之前在社交媒体上与用户高频互动、“真诚感人”的做派完全逆转——雷军不仅社交账号停更、而且还卸任执行董事,给人一种知难而退、逃脱责任的印象。这与雷军过往日均三条互动的亲民形象形成了天地之差、云泥之别。曾经何时,雷军把用户是朋友作为信条,在企业产品发生重大事故的关键时刻,却不敢面对广大米粉消费者和舆论公众,进而给竞争对手比如余承东之类留下“做贼心虚”的把柄,哈哈。 

其次,小米SU7电动汽车爆燃事故舆论发酵后,小米公司在面对一波又一波质疑汽车制动缺陷(刹车系统有BUG)的情况下,不是勇敢的召回问题产品,而是擅自把已经售出的小米SU7电动汽车动力系统1500匹马力进行限制、并要求驾驶员重新付费进行相应“专业训练”、并经过考核过关后才能“恢复”1500匹马力动力输出。雷军与小米公司这种技术霸权操作跟雷军此前标榜的用户共创理念水火不相容、完全尖锐对立!而且,这种先引诱后设限的做法被米粉们诟病为钓鱼式营销……

更有甚者,小米公司这种做法(培训割韭菜可以忽略)、完全是不折不扣地侵犯私人财产的行为——雷军与小米公司懂不懂什么叫“物权法”?!当年,我国《物权法》可是“高票”通过的、而之前,有关方面就要求《物权法》确保通过,其目的就是充分保障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所以,雷军把小米公司已经卖给米粉的小米SU7电动汽车动力系统通过在线远程操控限制动力输出,就等于把人家自己汽车的动力系统部分驱动力偷走了。关键小米公司对小米SU7电动汽车首要核心卖点恰恰就是1500匹马力、两秒从静止加速到100公里,可你现在确未经消费者同意、甚至知会的那,悄然强行阉割这一功能——无论动机如何,都是对私人财产的粗暴侵犯和霸占——部分动力输出。这于情于理语法都不相容!果然,在广大米粉和公众舆论质疑下,小米公司自知理亏、又悄然解锁对小米SU7电动汽车1600匹马力的限制。说到这里是该表扬雷军和小米公司知耻近乎勇、幡然纠错!还是为韭菜们充分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物权感到欣慰呢?

 

雷军:“小米汽车从端到端大模型、车位到车位包括VRM,我们已经全量推送了,所以任何一辆小米汽车,现在用的都是端到端的自动驾驶。”

 

第三,关于小米的“智能驾驶”也是悄无声息你地改为辅助驾驶——这个曾被雷军高调宣传的端到端自动驾驶系统号称累计测试里程超过1亿公里——却在安徽高速小米SU7汽车爆燃事故中败露出对复杂路况的识别缺陷。小米将智能驾驶更名为辅助驾驶,虽然是顺应政策变化,但大众皆知国家出台这项政策完全是因为小米SU7汽车爆燃事故的结果。

第四,小米SU7汽车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作假。此前,雷军曾表示称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不仅改了外观件,内部结构也改了,双风道直接导向轮毂,支持轮毂散热”,小米官方宣传时也使用了“空气动力学风道”、“高效导流”等字样。但是有博主实测发现,这两个风道根本就不通气。该博主在两个风道上分别放了一张纸巾,然后用鼓风机在前格栅下方的进气口吹风,结果纸巾纹丝不动,与小米官方所说的“高效导流”完全不同。该舱盖并不具备小米SU7赛道版原型车所具备的空气导流效果,更不会让小米SU7产生向下压力(稳定高速行驶的车身),花了4.2万选装的双风道前舱盖结果买了个名不副实的东西……

 

现在,据说小米汽车被300多个车主围剿,要求退车上了热搜_——喊话无损退车、但小米呢鞠躬、道歉送积分和改费方案打时间差,唯独不提“退车”俩字……

雷军:“你去每一家车展看,他们都做了一系列的车,好的车有几辆就行了,干嘛需要……我走访完以后我挺绝望的,我说你们这哪是做产品啊?你们这……不就是靠蒙吗?”雷军参观完友商车展后发表感慨。

 

 

总之,由于小米SU7爆燃事故殒命大案引发的一系列产品缺陷问题,跟之前雷军与小米公司的过度营销声势比对、甚至雷军指称“友商造车都是在蒙”,再看看今天到底谁是在蒙?你突然发现,小米SU7爆燃事故殒命大案暴露出小米这款电车的一系列产品缺陷,下面我们根据有关专业人士的分析,来逐一剖析小米SU7爆燃事故殒命汽车的具体问题。

 

 

小米SU7汽车的芯片级技术隐患

 

小米SU7高速爆燃的严重车祸,从电子架构的角度看这场悲剧背后的一些芯片级技术隐患。

根据事故数据显示,小米SU7标准版仅仅搭载了单颗英伟84Tops算力芯片,而高配版使用英伟达双OrinX芯片、有508Tops算力——业界认为:英伟达的双OrinX智驾芯片则把车辆的计算能力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在小米SU7标准版上算力不足就直接导致三个问题:

首先就是感知延迟。

标准版是依赖纯视觉方案,液晶检测距离只有100米,但激光雷达版可以达到250米,所以当系统在116公里的时速下检测到路障的时候,剩余的反应时间只有三秒了——+这远远超过了人类从大脑获知信息、作出判断到发出指令通过神经系统传导手上采取操控汽车规避障碍动作的时间极限。

其次就是决策缺陷。

芯片算力会限制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效率,系统没法在一秒内完成障碍物分类,比如说分清楚是锥桶还是水泥砖、并做路径规划。

第三是AEB失效。

小米已经承认了标准版AEB是不能识别锥桶等“非常规”路障。根源就在于算法不能适配低算力平台,所以说车企用同一套算法匹配不同的算力平台、本质上就是软件减配。芯片性能不足的时候强行上马高阶功能、这等于是在给驾驶小米SU7汽车的消费者埋雷。

我们再来看看电子架构的冗余危机,如果事故中车门确实锁死了,那就暴露了更严重的架构问题:

第一是单点故障,全车的电子锁是依赖12伏低压系统的,而电源模块放在车头,碰撞断电以后可能导致全部门锁瘫痪。对比传统车企比,如大众的双电源冗余设计,小米SU7汽车明显缺乏碰撞场景下的系统容灾能力。

第二是芯片及防护缺失。

BMS电池管理系统芯片没有采用车规级的隔离技术,碰撞瞬间高压线路可能短路,因而引燃电解液。但行业领先方案之宁德时代麒麟电池已经实现了电信级的熔断保护

电信级的熔断保护机制‌是一种在分布式系统中常用的容错措施,旨在防止单个服务故障导致整个系统崩溃。其核心思想是通过监控服务的健康状况,当检测到某个服务出现异常时,自动将其与其他服务隔离,从而保护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可惜小米SU7标准版没有搭载电信级的熔断保护方案。

第三是数据黑箱。

车载EDR事件数据记录仪没有接入第三方监管,关键的时间节点,比如说AEB触发信号这些无法交叉验证。

这些血泪教训都告诉我们——新能源车的电子架构冗余度必须按照航空级标准设计,任何单点故障都不应该以付出生命为代价! 

小米SU7这起事故也为整个产业链敲响警钟:

首先,算力分级应该透明——L2辅助驾驶至少需要200匹Tops算力支撑,应该禁止用残血版强行适配。

第二,功能安全的强制认证——ISO26262标准应该增加碰撞场景下的芯片响应指标,例如供电切换必须在300毫秒内完成。

最后,我觉得还应该开放技术验证,建议成立国家级智能汽车芯片检测平台对AEB热管理等等核心模块进行极端更换评测。芯片不只是参数竞赛、更是生命的最后防线,当我们谈论科技向上时,一定要记住每一颗芯片里都应该刻着对生命的敬畏!

 

 

国家出手!整顿隐藏式车门把手

2025年5月8日,据工信部官网,根据标准化工作的总体安排,现将申请立项的《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予以公示。

工信部表示,近年来,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隐藏式车门把手凭借美观、科技感强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市场上的车门把手产品呈现出工作原理、形式多样化趋势,在市场应用过程中暴露出以下问题:强度不足、控制逻辑潜在安全风险、识别操作难(隐蔽无标志)、断电失效、夹手等,潜在逃生、救援风险。 上述问题带来了潜在的逃生与救援风险。如:碰撞、起火等事故中,造成断电现象,使电动式外门把手、电动式车门内把手失效,增大救援及逃生阻碍:无明显、统一标志,增加紧急情况下的操作难度。 工信部强调,新标准的修订具有重要意义。从救援逃生角度,强化汽车车门外把手在碰撞以及车辆起火等事故场景的安全逻辑,增加机械或者断电保护等安全冗余设计要求,保证断电、碰撞等事故中车门系统能够开启,从而进行救援及逃生活动;保证翻滚、坠落事故中,能够防止门把手的误作用,从而降低乘员跌落风险;规范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应急式车门内把手易于识别的安全标志,保证标志可见性,从而降低乘员紧急情况下的逃生难度;保证车门把手的结构强度,防止事故发生后门锁操纵机构功能丧失。 事实上,近年来部分汽车事故案例中,隐藏式门把手、电动式门把手等新型车门把手的安全性能已经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今年3月,一辆小米SU7发生高速碰撞事故并起火,有声音称事发后小米汽车“车门锁死无法打开”,将电动汽车门把手再次推上风口浪尖。

 

 

控制系统或车身稳定系统有问题

一位叫“皓子发威”的博主说:“果然不出我所料啊,前两天我说某个台车的牵引力控制系统或者是车身稳定系统有问题,那个视频很快就被限流了,是不是我这个视频说到了某些人的痛处,所以下架视频才那么快呢?不知道你们记不记得非常有名的一张图片,一个小姐姐开这台车把轮子撞在马路中间立着,你们肯定很多人看过她当时出车祸的这段视频。就是避让了一个电动车、然后加了一下油门,整个车在直路就这样甩尾失控了……”

“当时我就把这段视频发给了在汽车厂做工程师的朋友,让他看看这个是不是有问题啊?当时他也提到了这个ESP(车身稳定系统——笔者注、下同)可能有很大的问题。我发这段视频出来后,很多人就在评论他这个车可以关闭ESP和TCS(Traction Control System,牵引力控制系统——笔者注),TCS这是一种电子控制系统,旨在帮助车辆在各种行驶条件下获得最佳的牵引力,确保车辆稳定行驶。但是我想问一问,请问这个小姐姐懂得怎么关闭这个ESP吗?她也是这样甩尾失控的。去年上半年我就看到了很多这台车这种失控的案例,当时我觉得可能是个例,但是经过这一年,他们出现这类型的事故真的是太多了,海量个例就不是正常的现象,应该是他整台车有问题。我们再来看一看这个车主甩尾失控的案例,当时这个车主在过一个弯之后,在出弯的时候加油,在40多的速度这个车就甩尾了,冲向对向车道,幸亏这个车控下来了。你们觉得这个正常吗?而且我还看到另一个车主评论也是在弯道的时候就这样失控了,幸亏他把这个车给救回来了。其实很多人对车不是特别的了解,以为我们正常开的车,不论左拐右拐这个车不失控,都是因为这个车的车身稳定系统在保护你。尤其是电车它的车身稳定系统就尤为重要了,电机的扭矩释放是非常快的,它能瞬间达到最大扭矩。所以,电车的控制这个扭矩式化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学问,它的扭矩不能大过地面的静摩擦力,大过了之后可能就整个轮子打滑就失控。所以电车秀的是你加速有多少吗?其实它更重要的内功是车身稳定系统。如果你这个车做得好,那肯定是你的加速好的同时、你能让这个车不失控!但是我想问一问,这个厂家你这个车做到了这一点吗?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时代,也就你们把速度、把加速、把赛道作为你们的宣传点,你们这台车不知道害死了多少人了?我也听到有人说造成这种危害社会安全的不是车是开车的人,那我就想问问你,你们的车有这么强的性能,确实是你们的优点。你们也管不住车主乱去用你的车,我想建议一下你们能不能设置一下电子围栏,比如说在城区这种公共道路上,你的强悍的性能就会被阉割很大一部分.就比如说大疆无人机,它就有电子围栏,在一些禁飞区。你根本就没办法起飞,我觉得这个模式非常适合你们。

 

 

小米SU7刹车失灵

莲花科技营销中国区总裁钦培吉指出:“刹不多的车不配叫做性能车,不受控制的马力是一文不值的。真正的赛道级驾控,不仅要跑得快,更要刹得住!” 

 

一位车主在高速公路上突发惊险瞬间:遭遇刹车系统失灵,仪表盘连续发出四条警报。

 

 

近日,一位小米SU7车主在社交媒体分享了自己的惊魂经历。在驾驶过程中,车辆突然出现刹车异常,仪表盘上接连弹出“制动性能受限”、“防碰撞辅助失效”等警告信息。车主描述刹车踏板感觉无力,疑似制动系统失效,最终车辆靠边停车,车主仍心有余悸。然而,小米售后人员的回应却让人失望,他们表示问题是出厂时接头接错,只需要掰回去就能修好。这种对安全问题轻描淡写的态度引发了公众的愤怒。

 

 

 

小米SU7AEB主动刹车五项测试全部零分

据一位博主披露,最近,易车网对市面上最热门的25款车做了一次AEB主动刹车测试,整个过程很客观、特别接近日常开车中所遇到的真实路况。因此,这次测试结果非常具有指导意义。

 

 

整个测试分成5个单项,见下表总得分排名,恭喜小米SU7“金榜题名”——不仅倒数第一、而且全部零分!

有五款车全部用的是华为支架和AEB系统、都是正常表现,余承东每次在发布会的时候必谈安全才是最大的豪华,看来没吹牛。

5项分项测试全部0分、倒数第一,就是小米SU7。

小米SU7排列倒数第一!

 

 

可是,小米SU7的销量、热度完全跟安全指标不匹配!所以,这位博主说:“我们每天在网上刷视频的时候啊,总是能刷到这台车相关的事故,以前我们总说,唉!是车主的问题。现在你看完这个测试之后,你再想想真的是车主的问题吗?难道这台车就一点问题没有吗?刘强东有句话说得好哈,这个人哪、不能挣丧良心的钱,这句话呢,我想送给这家车企共享。”

不过,有一种声音说,华为给易车网“充了值”,而小米没“充值”,因此,易车网排行榜似乎“不真实”。

 

 

中国汽车质量网测评小米SU7汽车质量全场垫底

那么,我们来看看中国汽车质量网2025年第一季度新能源纯电车型质量排行榜,你总不能再污蔑人家又收钱了吧?中国汽车质量网代表的是国家公信力!

看看小米SU7,依然排列倒数第一!

 

小米SU7排列倒数第一!

 

中国汽车质量网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中国质量报社主办,是国内首家官方汽车质量投诉平台、全国汽车质量缺陷线索监测协作网的发起单位。

 

根据一位叫“老吴商业观察”的博主介绍,“中国汽车质量网平台数据主要有五个维度:第一是投诉故障,第二是缺陷风险,第三是可靠性,第四是安全性,第五是环保性。同时呢平台整合了权威机构的测试数据进行综合评判。那这个数据结果大家应该没有什么异议了吧?中国呢有一句老话叫‘金玉其外、必然败絮其中’!任何一个汽车品牌,如果告诉你这个车外观好看,性能爆表、智能高端安全豪华,质量还稳定——关键它还便宜!那你觉得这么好的车、这么完美,真地轮到你来买吗?所以呀,咱们提升自己的商业认知真的很重要!不是去割别人韭菜、至少做到不被别人割!…… ”

职业投资人吴小平指出:

“小米最强的是端侧设备(指的是在边缘节点上部署的各种计算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智能音箱、智能家居、路由器、摄像头等——笔者注),它是卖硬件的、它不是卖软件的,它不是做平台的。所以在人工智能时代,每个点的优势是不一样的,小米如果重点开始投资的大模型做自己的平台、做自己软件、做物联网真的是有很大价值的。很可惜,小米自己不具备像华为这样的自研科技的能力,即使到现在小米手机用的还是脱胎于安卓的(MIUI米柚),跟它另一个品牌的color系统是一样的。小米到现在为止为什么市值不涨?跟它不具备真正的科技能力是有100%相关性的——它确实不能够称之为一个科技企业。而且小米最想最级别的地方就是什么都爱蹭:当年人形机器人刚出来的时候,小米立刻推出了小米机器人。请问现在的小米机器人何在?你有真正的科技吗?坦率的讲啊,做汽车不叫科技,所以我对小米呢、是有一定的意见的……”

 

华为VS小米,谁是真正的技术王者?

 

从刑法角度看雷军与小米公司的“罪与罚”

在科技圈,雷军和小米的一举一动总能引发广泛关注。最近,小米汽车的高调宣传再次成为热议话题。从"媲美保时捷"的性能到"行业领先"的续航,这些宣传语是否踩到了法律红线?我们今天从刑法角度,剖析企业夸大宣传的法律责任。

 

 

 

 

 

刑法中与虚假宣传直接相关的罪名“虚假广告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关键在于如何界定“虚假宣传”和“情节严重”。

“虚假广告罪”的犯罪主体既可以是个人(企业负责人),也可以是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条规定: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规定:

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小米汽车的宣传是否存在虚假成分?这需要从客观事实和主观故意两个维度判断。如果宣传的性能参数与实测数据存在明显差距,或者使用未经证实的对比数据,就可能构成虚假宣传。但如果是主观感受类的描述,如“驾驶体验非凡”,则属于合理宣传范畴。

值得注意的是,刑法对虚假广告的规制重点在于“欺骗、误导消费者”。小米作为上市公司,其宣传内容必须经得起专业机构和消费者的双重检验。一旦宣传内容与实际情况存在重大偏差,不仅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更可能触及刑事法律红线。

从司法实践看,认定虚假广告罪需要满足几个要件:一是宣传内容具有具体、明确的虚假成分;二是造成了消费者实际损失;三是企业存在主观故意。对于小米这样的科技巨头,其宣传团队必定有专业法务把关,因此更可能游走在法律边缘而非明显越界。

但法律风险不止于此。如果夸大宣传导致重大交通事故,还可能涉及更严重的刑事责任。比如因夸大自动驾驶功能导致车主误判引发事故,企业可能面临过失致人死亡等罪名的指控。这种潜在风险是任何车企都必须警惕的。

 

消费者该如何维权?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虚假宣传构成欺诈的,消费者可主张三倍赔偿。但刑事责任的追究则需要检察机关介入,通常需要达到一定社会危害性才会立案侦查。

科技企业的宣传战需要守住法律底线。创新需要激情,但宣传需要理性。在“内卷”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各车企更应珍惜来之不易的消费者信任,用真实数据而非夸张话术赢得市场。

从行业角度看,新能源汽车宣传乱象需要多方共治。监管部门应加强广告审查,行业协会需制定宣传规范,媒体要发挥监督作用,消费者则要保持理性判断。只有形成合力,才能遏制夸大宣传的不良风气。

法律不会因企业名气而网开一面。小米作为民族科技企业的代表,更应带头守法诚信经营。我们期待看到中国车企用实力说话,而不是靠话术博眼球。毕竟,汽车安全关乎生命,来不得半点虚假。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消费者要学会辨别宣传真伪,监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企业则要守住法律底线。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

     各位读者朋友,综上所述,雷军与小米公司是否触犯我国刑事法律规定的“虚假广告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呢?我认为雷军与小米公司已经触犯“虚假广告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