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美国?不妨多一点平常心
有自信,有硬气,也要多一点平常心
位于美国中西部的艾奥瓦州,有一座名叫马斯卡廷(Muscatine)的小城。它位于密西西比河畔,农业、畜牧业是其主要产业。
5月1日上午,我们从芝加哥到奥马哈参加巴菲特年会途中,在此停留,参观了一个小型纪念馆。它建在一栋两层别墅中,现名“中美友谊屋”。
40年前,1985年4月,时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率团访问马斯卡廷时,曾住在这里。
2012年2月,已是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访美,冒着雨雪重访马斯卡廷。他谈起当年的细节:丰盛的早餐、临别赠送的爆米花、白菊花泡的药酒……一切都记忆犹新。
2023年11月15日,习近平在旧金山的一场演讲中说:“中美关系的故事是由人民书写的。我第一次访问美国时,住在艾奥瓦州的德沃切克夫妇家中,我还记得门牌号是邦尼街2911号。这是我同美国民众首次面对面接触,也是一段我和美国人民共同生活的难忘经历。对我来说,他们就是美国。”
他宣布,中方未来5年愿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
到去年12月,已有1.4万多名美国青少年赴华交流学习,不少人是第一次乘飞机、出国门、去中国,其中包括200多名艾奥瓦州的青少年。
40年前的美国已经很现代化。马斯卡廷很美,很整洁。我们一路驱车,但见大片绿草如荫,大树参天,隔不久就是几栋别墅,设计井井有条,深感美国的农村比城市漂亮,农民比市民富裕。
那时中国正是改革开放初期,商品短缺是常态,不少农村温饱还是问题,城乡面貌也是凌乱不堪。美国当时已是“车轮上的国家”,中国则是“自行车上的国家”,不少家庭连自行车也没有,“坐11路公交车”,靠两条腿走路。
中国何时能实现现代化?有可能赶上美国吗?我想,40年前那次访问在年轻的习近平心中一定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这些概念的提出,和当年的经历说不定也有某种隐隐的关系。
40年斗转星移。这一中国变革和进步的过程,其起点是:客观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和发达国家的差距,然后以现代化为坐标,急起直追。
认知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本。能否正确地认知世界,认知自己,关系到以什么心态、什么方式,走什么路。
在今天的中美关系形势下,我们有自信,有硬气,同时也需要多一点平常心,特别是看待美国时的平常心。
“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意识。”
美国今天的确问题多多。
1988年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经济学家哈耶克的一本书《致命的自负》,副标题是“社会主义的谬误”。现在看,用“致命的自负”来总结美国问题的症结所在,倒是非常贴切。
看很多美国的politician、主持人、智库对中国的评价,相当程度上都是基于无知的自负。
前一段我在深圳采访了一位美国90后,2018年他在波士顿成立了雪牛资本,2024年搬到深圳做创业投资。他和他的搭档告诉我,当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深圳的一些照片时,他们在美国一些朋友认为是P的,是假的,不相信深圳已如此发达。
哲学家叔本华说:“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意识。”不少喋喋不休贬损中国的美国人可能根本就没来过中国,他们的身体住在漂亮的house里,但思维住在紧闭的监狱里。
他们用自负耽误了美国进步,也用偏见倒逼了中国奋发。
他们永远只读一本书,关于美国优越、美国例外的书。而中国过去几十年同时在读三本书,马克思的书,西方现代化和市场经济的书,中国传统文化的书,而且正着也读,倒着也读,既寻找可取之处,也防止教条化和僵化。
这次在芝加哥,有在美国三四十年的华人教授朋友说,现在回中国的留学生越来越多,他们也在考虑回中国养老。他们说,目前美国国内不少人的心态就是看特朗普如何出丑、闹笑话。有00后的华裔姑娘说,她刚去过上海三个月,是第一次去,觉得太好了,特别是点外卖太方便了。在芝加哥,她有一次点外卖,两个小时才送来,还要给小费。
今天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出美国草台班子的丑、看特朗普的笑话,非常普遍。我觉得,看看笑话,出出气,调剂调剂心情,无伤大雅,但不要真的以为美国就是一个笑话,已经不行了。虽然在很多方面,美国确实陷在泥潭之中。
从伊利诺伊州的芝加哥到艾奥瓦州的马斯卡廷、首府得梅因,再到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我们一路尽可能多看,看大学,看政府,看商业,看医院,希望了解美国的真实情况到底怎么样。
美国的基本面
先说一下对美国基本面的感受。
首先,感觉经济还是相当强劲,消费很旺。
工作日,Costco、Wholefood、芝加哥奥特莱斯的人流都不少。我们去的餐厅,无论是芝加哥的星巴克臻选烘焙工坊、麦当劳大学餐厅,还是中餐厅、披萨自助店、日本拉面店,人气都不错。只有ROSS这样的平价折扣店,人流较少。
就业也很充分。没有衰退、萧条的景象。
其次,感到美国的底子还是很厚。
用一位团友的话,“老牌帝国主义虽然老,但老而不朽”。我们去了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虽然外观看没有中国的一些博物馆气派,但里面有2100多万件标本,包括现存最完整的暴龙化石“Sue”以及1898年在肯尼亚-乌干达铁路修建期间吃掉了至少135人的察沃河食人狮的标本。
美洲历史展,古埃及展,地球和生命展,恐龙展,太平洋西北部展,非洲动物、植物、鸟类展,二三十个展览在不同展厅进行。每件标本的标注和解释既专业又通俗易懂,很多青少年都在老师带领下参观学习。观众还可以透过玻璃去看文物工作者如何修复文物,自然科学工作者如何做DNA检测。
在“唐仲英中国馆”,分六个主题进行展览,即信仰与神话、礼仪与政权、权移与道统、传承与变革、绚景与异俗、跨界与关联。其中有一个形象化的中国地图装置,从商代开始,每个朝代的中国疆域是怎么扩张丧失和演变的,一目了然。
博物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在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这座百年博物馆,我想到在那么早的时候,就有一些美国人以全球视野、人类史和自然史的眼光,集大成地以各种标本为载体,进行自然知识普及和科学教育引导。这是很了不起的,美国的软实力也是这样一点点建构起来的。
最后,美国梦可能实现起来没以前那么容易和普及了,但并没有消失。
美国是有严重的贫富分化,也有社会流动性不足的问题,但并没有固化。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很多领导人,以及大量科技人员都是华人,他们在这里实现了梦想,大有作为。
旅行社司机是广东人,因为想多生几个孩子,加上有不少亲戚在美国,2010年来到美国。他努力工作,2016年在芝加哥离中国城不远的地方买了一个漂亮的house,两层300平方米,6口人住,夫妻二人,三个孩子(两个在美国出生),加上他母亲。当时花了30万美元,10万美元首付,其余按揭,一个月按揭几百美元。现在房价涨到了60万美元,主要是疫情期间政府给居民发钱,每月3200美元,钱发多了通胀就起来了。同时疫情使想住独立house的人增加了。
他妻子在一家知名酒店管理集团打工,两人一个月的收入1万多美元。如果外出旅游,住妻子所在的酒店免费。他母亲的医保是政府给的医疗卡,他则跟着妻子所在的工会买医保,每人每月200多美元。他说:“在美国,不比你有没有钱,就比你的保险好不好,保险好,干什么都放心。一般人是生不起大病的。如果没保险,政府也可以帮你治疗,但条件和待遇很差。”
他还说,他们一家人每月用在吃的上面的消费,2000美元足够了。
我问:过去都说美国中产阶级生活很好,是橄榄型社会结构,现在又听说美国中产阶级财富缩水,生活越来越差,你怎么看?
他回答:中肯地说,我真的没有觉得哪个美国人没有钱。你到餐厅去,会看到好的餐厅都是美国人去吃的,人均消费100美元、200美元的都是美国人。我们中国人比较勤奋,比较节俭,不会有钱就乱花,但美国人是今天赚钱今天花。在美国,基本收入是有保证的,比如芝加哥1个小时的最低工资已涨到18美元(注:也有15美元一说),好的餐厅的服务生,一天可能挣一两千美元。因为顾客消费1000美元,要给服务生200美元小费。如果一天服务10张台子,那就是2000美元。所以美国人是有钱的。只是某些种族的人,因为比较懒,愿意吃福利,不想工作,还生几个小孩子出来,政府每月都给钱,给粮食券、房屋券、基本保险,每年还退税给他,他不工作比工作赚的钱还多,这也相当于中产的生活。
整个看下来,美国的基本面并不差。至少比我们很多人以为的强很多。
说到关税战,我们问的一些美国人普遍认为,慢慢会降下来的,他们并不紧张。
说到鸡蛋价格高企,网上经常说美国1个鸡蛋1美元。我们在WholeFood看到,6个一盒的鸡蛋卖3.59美元,0.6美元一个。为什么贵?主要是美国前几年就有禽流感,扑杀了一两亿只禽类,蛋鸡超过80%,今年前两个月又有3500万只母鸡“中招”。而美国的养鸡场主要集中于大企业,前十大企业占了一半多市场份额,高度集中的养殖模式一旦被病毒突破,就会出现系统性危机。重新养,也要几个月才能下蛋。
在中国,说美国效率低,经常举的例子是美国建不成高铁,因为审批过程旷日持久。导游说,主要是美国很多地方的人口密度比较低,就算修高铁,也没客流,无法涵盖运营成本。所以主要靠高速公路和航空。
在我看来,美国经济比较大的问题还是债务。我并不太担心美国国债的信用,但美国房价比过去涨了很多,按揭利率也很高(因为通胀持续加息),在7%到8%的样子。如果经济、就业和收入下行,还贷就会变难。听说美国的一些资产支持类债券,在基金之间已开始倒手,靠互相持有来保持市场稳定。但能一直这样吗?
当然,和次贷危机比,目前的债务问题不能算太严重。不过这个隐患是存在的,而且可能进一步加剧。
上有偏见,下有拖累
美国真正的问题在哪里?有很多角度讨论。
从社会资本的角度看,美国的问题是上有偏见,下有拖累。
这一上一下,让美国欲再次伟大而艰难。
上有偏见,是认知问题,是美国精英阶层囿于长期的思维惯性,对自己的实力和霸权过度看高,对自己的制度和文化过度看优。
下有拖累,是习惯问题,是美国某些族群、群体,在“自我”“自由”的理念和制度安排下,滋生出来的。这一点是我此行感触最深的。
我们一行坐的是一辆15座的奔驰商务车,两个司机兼导游轮流开。一位是前面说的广东人,另一位是浙江人,也是十几年前到的美国。
非常意外的是,他们都带着手枪、弹夹和子弹,还让我们看看,把弄一下。
这位浙江导游说,他刚到芝加哥那阵子,有一天骑自行车,忘了别人的提醒,骑到了治安比较乱的南区,被一个看起来还不到20岁的某族群小伙子拿枪逼住,对他喊“cash,cash”,拿走了他的钱包和苹果手机。他拦了一辆车,请人打电话报警,再到警局做笔录,最后也不知道结果。
后来,有一位华人导游在遭遇抢劫时被枪杀,引起整个导游圈的震动。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他按照购枪规定买了枪,找人学习,练得非常娴熟。现在出去都带枪。
“另一个严重问题是大麻合法化。”有一天早晨,他看到一起交通事故,原来是吸大麻的人在开车,整个车头扎到电线杆上,再撞到路口的墙上,撞得粉碎。“半夜三更也不正常休息,吸大麻,还开着车出来,反正自己的生命自己掌握,自生自灭。”
吸大麻的,各种族群都有。也有不少人服用以芬太尼为主的合成阿片类药物,芬太尼更容易上瘾,伤害性更大。
根据美国药物滥用和心理健康服务管理局发布的2023年全国药物使用和健康调查结果,2023年美国有890万人滥用阿片类药物,有21.8%的12岁或以上人群使用大麻,约6180万人;在1.347亿12岁或以上的饮酒人群中,有45.6%的人酗酒,约6140万人;有450万12至17岁的青少年患有重度抑郁症,其中1/5的人还患有“物质使用障碍”,包括使用阿片类药物、饮酒、使用大麻、吸烟等行为。
自由,自由,当大麻合法化、16岁以上可以自主决定性别等等的自由在弥漫,这个社会将走向哪里?
在和朋友们的讨论中,有人抨击奥巴马让同性恋婚姻合法化,也有人说,这确实是某些人的真实需求与愿望,包括变性也是,靠法律禁止是没用的。
但是,不干活靠吃福利,想来钱就去抢劫,吸大麻还开车,16岁说要变性就去做手术……站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角度,这不是拖累吗?
一两百年前那个开疆拓土、奋发向前的美国为什么走到了这一步?不是一个简单问题。当年移民让美国获得了很多好处,今天也带来了很多问题,而且在自由、民主、人权等理念下,很难找到大家都认可的解。
无解。好像就是无解。
很难说这是闹剧,我更愿意说,是悲剧。是人性的、人类的悲剧。
就像在我们自己身边,也有年轻人因为沉溺于游戏,甚至穿着装备就跳楼了。有地方的政法委领导告诉我,他们曾在关键时刻阻止了几个年轻的孩子,都是游戏玩家,他们想集体跳楼。
还有,在AI必将大量代替现有工作岗位的情况下,所谓“无用阶级”的形成,又该如何面对?
社会生病了,但很多人不以为病,心甘情愿就这么活着。所以,很难治。
投资于“人”
这一次美国之行,我的几点心得如下:
1、美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太大问题,虽然有隐忧。
2、美国社会的问题真不少,很分割,很焦灼,又无解。无用,无赖,无良,这些类别的群体都有。但他们的权利也要保证。这又让其他人无奈。
3、对美国的问题,不要简单化、图谱化地去看待,不是笑话那么简单。我们也不能保证美国出现的社会问题,我们就都不会出现。我们有很强的社会治理和技术控制手段,能压住或化解掉不少问题,但并未真正消除问题产生的症结。
今年中国有两个新提法,一个是“统筹国内经济与国际经贸斗争”,一个是“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
我觉得,国际经贸斗争我们是不怕的,但国内经济如何真正搞好,更不易。
“十五五”规划已经开始制定。投资于“人”,把人的问题——人的追求,人的满足,人的身心健康,人的精神世界——置于经济、社会、现实与虚拟等多个维度中,早做思考,早有准备,善加引导,从而提升中国整体的社会资本水平,这将决定我们的未来。
美国决定不了中国的命运,但我们自己要对自己的命运,更好地负责。
——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