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对书法审美认知的“断层”,本质上就是对传统文化认知存在迷茫

今天看到大家在闲聊关于“我们的字体问题很大”的话题,

OK,既然聊到这个问题嘛,那我就不困了~~

500

我简单说几句:

视频里提到的各种当下社会年轻人对书法审美出现的各种“异象”,本质上就是大多数年轻人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书法审美、书法理论、哪怕是对博物馆中书画文物的展览,恐怕也是“叶公好龙”,不明其美。这样导致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对传统美感的认知不足,容易混淆中国真正的传统书法审美与“东洋书法”之间不同文化的审美特征,从而出现就如视频了所讲的那样,当下有不少年轻人把“日本丑书”当做设计理论的审美来源。

这同时也折射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深层文化焦虑和迷茫,在不知不觉中,使得年轻人对正统传统文化审美感减弱,导致正统审美被“边缘化”、或者被“异化”。

所以,就出现了视频里所讲的当下书法审美的异化现象!

而自古以来,在庙堂庄重场合的匾额、题字、碑刻等,都是以唐楷为主。原因无它,端正严明,气势磅礴,正统“庙堂审美”也!

(这种“东洋风”字体,除了是对中国正统书法的审美缺失之外,其“玄外之意”估计也要去琢磨~~)

500

(网图,去过台湾旅游的网友都知道,台湾很多店铺招牌,东洋风字体盛行,这些字体,就是日本所谓的书法家在“重新解构”中国传统书法审美后而来的,其中,井上有一就是代表人物)

500

500

500

(网图,类似这种庄重的庙宇场合,只有唐楷才能彰显其庄重的场面;其它字体,很难去诠释其特殊场合的含义)

500

500

而汉字审美之所以会背离正统出现“东洋风”,本质上还是西方“解构主义文化”的侵蚀所导致。

有些年轻人失去了对中国正统美学文化的“阐释力”,在视觉上,过度地强调西方式的特征审美,把中国书法文化的审美内涵,从表面上去“解构”出视觉上的冲击力,这样做的目的,有很强的“垃圾审美侵蚀”的嫌疑。须知,日本不单单是在书法上有很强的“异变特征”,在其传统建筑解构的“阐释力”上,也在默默地推行“以倭代唐”的侵蚀,就连汉服款式审美的审美侵蚀上,也不例外...

因此,从很大程度上去讲,要解决当下社会年轻人出现的这种对中国传统书法的“审美迷茫”,根源上还是要从我们的书法审美教育上去着手,阻止年轻人对传统文化基因传承的“断层”,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赤裸裸的无奈的现实!

​言语寥寥,夜深了,海面的风也凉了,不说了~~

(PS:欢迎大家晒出你的书法,不要害羞,又不是要你发自拍~~)

(OK,既然气氛都烘托到这了,姑奶奶我不写几个字,恐怕就撑不起场面喽,哈哈~~)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哈...^_^...)

500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