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房销售渐成趋势,市场影响几何?应该如何看待?
近日,“现房销售”话题再引市场关注。多地积极试点现房销售,配套政策持续完善,推动其市场占比稳步提升。
商品房预售制源自香港,20世纪90年代引入内地后成为主流,曾助力房企快速回笼资金、提升开发效率。但随着市场发展,预售制引发的交付风险、质量纠纷等问题凸显,现房销售试点由此展开,在市场过热时为拿地“降温”,在行业风险暴露时保障“保交楼”。
从地方试点看,海南是全国首个省级推行现房销售政策的省份,2020年3月规定新出让土地建设的商品住房实行现房销售。北京自2021年起在集中土拍中扩大试点范围,2023年集中供地制度优化后部分地块仍设“竞现房销售”环节。深圳2023年8月重启现房销售探索,2024年10月有地块要求全部现房销售。
政策层面,中央与地方合力支持现房销售试点。中指研究院监测显示,自2022年末以来,超30个省(市)试点现房销售或出台支持政策。合肥、郑州等地明确部分项目试点,赣州、九江、山东等地出台延长土地出让金缴纳期限、契税补贴、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等配套政策。2023年1月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首次系统提出现房销售概念,此后山东、安徽等多省明确试点。2024年12月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将推行现房销售列为2025年重点工作之一。
数据方面,现房销售占比逐步提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现房销售面积约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9.1%,占比达30.84%,2020 - 2023年占比分别为12.7%、13%、17.3%、22.5%。
对于现房销售的影响,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认为,其是房地产增量市场未来大趋势,也是推动房企高质量转型的重要举措,但全面铺开需多维度配套改革。当下全面推行时机不成熟,实施过快或提升市场风险、冲击行业。对房企而言,现房销售使资金回笼周期变长、压力增大,短期内还会减少新房供应量,延缓市场复苏。不过长远看,现房销售能提升产品品质,倒逼房企优化设计、建材和配套,还将推动行业优胜劣汰,加速行业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