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西渐,猛龙霹雳(上)
巴基斯坦一边倒的大胜不但令整个军迷圈一片沸腾,连很多业内人士都兴奋不已。原本我没想写的,一是各种信息十分混乱,处于交战状态的印巴双方都可能在放烟雾弹,无法证实准确性;二是网上已经涌现出铺天盖地的相关文章,连财经、情感博主都在写歼-10和阵风,一篇篇的10万+,我就不想凑热闹了。
不过前两天一位曾经参与过10号工程的老友给我留言,说歼-10历经18年设计定型,服役20年,外销仅3年就取得大胜,虽然是墙内开花墙外结果,但很给国人提气,拜托我一定要写一篇,这下没法推辞了。
这个话题热度实在太高,各路大神已经把坠地残骸的各种特征、编号都筛过很多遍,重复的话不多写了,我还是尽量精简地把印巴空军的作战体系整理一下,透过表面看本质。
为什么打起来?
这个世界已经够乱了,乌克兰和加沙还没消停,克什米尔又燃起了战火。这次猝不及防的大规模交手表面原因是4月22日下午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恐怖袭击,激进组织“查谟-克什米尔抵抗阵线”在度假胜地帕哈尔加姆镇无差别枪击游客,造成至少26人死亡(25名印度人,1名尼泊尔人),20多人受伤,被攻击者主要是印度教男性。
> 恐袭地点位于印控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以东50公里处
印度政府将此次袭击归罪于巴基斯坦,宣称克什米尔抵抗阵线和巴基斯坦恐怖组织“虔诚军”有关联,而后者受到巴方支持。印度总理莫迪缩短对沙特的访问行程当天赶回国内,下令关闭阿塔里-瓦加口岸(就是每天举行降旗仪式互相比拼的那个著名口岸)。第二天,印度即宣布暂停已有65年历史的《印度河水协议》,威胁切断巴基斯坦的主要水源,“直到巴基斯坦可信且不可撤销地放弃对跨境恐怖主义的支持”。第三天印度进一步加码外交压力:撤销所有向巴基斯坦公民发放的SVES签证,令其在48小时内离境;呼吁在巴印度公民尽早返回印度;5月1日起减少双方外交官数量。
> 阿塔里-瓦加口岸于5月1日正式关闭,这种戏剧性的降旗仪式暂时看不到了
成立于1991年的虔诚军旨在谋求克什米尔独立,和基地组织关系密切,其已经脱离的成员也在巴控克什米尔发动过恐袭,因此巴基斯坦政府否认和克什米尔恐怖袭击有牵连。作为对等报复,巴基斯坦也取消了在巴印度公民的签证,暂停所有对印贸易(包括通过第三国),关闭领空,禁止印度飞机通过,并警告如果阻断水源将被视为“战争行动”。
4月25日,克什米尔抵抗阵线公开宣布和恐袭无关,是印度操控了媒体宣传混淆视听。4月30日,克什米尔抵抗阵线又公布了一份印度情报机构的绝密文件,显示研究分析局策划了这次恐怖袭击并嫁祸巴基斯坦,而且挑选印度女婿美国副总统万斯访问印度的时机,以获取国际同情,通过边境军事施压调动巴军兵力东移,协助多支俾路支分离武装展开行动,令巴基斯坦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
在电报群上流出的这份印度绝密文件描绘了恐怖袭击的完整过程,文件显示媒体人员将在事发前36至48小时秘密驻扎在现场,同时派遣外勤人员以监视游客活动的名义进行部署。袭击发生后的2到4小时内,将传播AI生成的目击者陈述,使用模糊视频重现事件的视觉效果,并从200多个社交媒体账户发起虚假信息活动。将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将责任归咎于巴基斯坦,并将全球焦点从克什米尔问题转移到更广泛的“伊斯兰极端主义”叙事上。印度政府至今都没有对这份文件做出回应,但据说已经展开内部泄密调查。
对于印巴这两个世仇来说上面这些相互指责和制裁都已司空见惯,唯有切断水源的威胁是前所未有的。《印度河水协议》是在世界银行的斡旋下于1960年签署的,规定将印度河流域6条主要干支流中西面3条 - 印度河干流(占印度河流域年均径流量的80%)、杰赫勒姆河和杰纳布河的控制权交给巴基斯坦,除特定用途外印度必须允许河水自由流经其领土不加以利用。印度获得东部3条支流 -拉维河、比亚斯河和萨特莱杰河的控制权,这些河流流出印度后巴基斯坦才能利用。
> 《印度河水协议》分配方案,绿色为巴控河流,最上面一条为印度河干流;褐色为印控河流,深蓝色点为大坝,浅蓝色点为水电项目,红色为印巴边界,红色虚线是克什米尔印巴实控线
印度河虽然以印度为名,但印度本身对它的依赖程度很低。巴基斯坦正相反,这条母亲河为全国提供了3/4的可再生水资源和1/5的发电量(21座水电站全部位于印度河流域),灌溉了90%以上的农作物,90%的巴基斯坦人生活在印度河流域。但是巴基斯坦应对水资源短缺的能力有限,其印度河流域水库的蓄水总量不到年径流量的10%,蓄水能力远低于世界水平。如果印度河真的被印度切断,巴基斯坦将不战而亡。
不过印度虽然口头喊得凶,实际上短期内并不具备切断水源的能力。《印度河水协议》严格限定了巴控河流上印度可兴建水利基础设施和蓄积水量的规模:印度河6大支流年径流总量为182立方公里,巴控3条河流的年径流量为170平方公里,而印度仅仅被允许蓄积其中的4.4立方公里,占总量的2.58%,干流上仅有的两座大坝都位于巴基斯坦控制区。
《印度河水协议》限制印度只能在这些河流上建造“径流式”水电站,水库库容很小,调节下游流量的能力微不足道,而且开发工程要到2032年后才能完成。即使废弃《印度河水协议》后可以修筑大型水坝和水库,还需要配套兴建大规模运河调水体系,在克什米尔地区修筑的难度、工期、成本和政治障碍将大大超过印度可负担的水平。
> 印控克什米尔杰纳布河上的巴格利哈尔大坝
尽管目前印度无法真正长期阻隔印度河的水流,但它握有一张大牌就是切断信息流。《印度河水协议》要求双方共享水利项目开发和水文状况数据,一旦印度停止信息共享,巴基斯坦将无法收到洪水预警等关键信息,干扰水资源管理,并可能危及生命和生计。
加大水资源压力将进一步加剧巴基斯坦的动荡,虽然目前没有直接的断流威胁,但不了解实际情况的民间对此非常敏感。这也是巴基斯坦这次反应如此激烈的主要原因,因为涉及到国本了。而另一方面印度也在担心如果以印度河水源为武器对巴基斯坦施压产生显著效果,很可能刺激中国对印度采取同样的政策在青藏高原修筑水坝限制布拉马普特拉河的水资源,而且中国还不受任何条约的约束,这对印度而言是一柄双刃剑。
克什米尔乱局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印度国内“婆罗多主义”的兴起。莫迪自2014年大选上台已经2度连任,执政了11年,对内权力相对稳固,对外在东西方之间左右逢源。印度人口规模超过中国,依靠人口红利经济增长强劲,军费也在2023年达到世界第三,拥有核武器和2艘航母。在这片繁荣强大的表象之下,印度已经不甘于作为大国间的平衡者,而要成为领导者,返回世界舞台中心。
美国政府的偏袒政策也让印度领导人产生了“印度例外论”的错觉,认为无论印度如何行事,凭借其人口体量、印太地区的战略地位和对中国的牵制作用都可以不受指责,肆意妄为。
> 莫迪身前的“婆罗多”国名牌
2023年在新德里举行的G20峰会上,印度总统穆尔穆在邀请函中自称婆罗多总统,莫迪身前东道主名牌上也写着婆罗多,印度政治人物多次表示将实现婆罗多帝国,连新议会大厦的壁画版图都标注为婆罗多帝国且覆盖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这两片老印度国土。婆罗多(Bharat)是梵文的印度一词,而India是殖民化的英文印度名,这种名称上的转变显示出印度的扩展野心,希望依靠实力肢解巴基斯坦,恢复昔日大印度的国土和荣光。
> 新议会大厦内的“非分裂婆罗多帝国”版图
印巴空军体系对比
现代空军强调体系作战,来看看印巴双方的实力和体系建设。
【 印度空军 】
印度空军拥有13.5万现役官兵和10万预备役,作战飞机1900多架。设有5个作战司令部(中央、东部、南部、西南和西部司令部)和2个职能司令部(训练司令部和维护司令部)。5年前写《印度军队,战象还是白象》的时候印军高层就在讨论将各军种分立的地区司令部整合为联合作战的战区司令部,但是直到现在仅仅提议设立北部、西部和海上3个战区司令部,指定了总部地址,没有进一步的动作。军内反对的声浪很大,军改仍然举步维艰。
> 5年前的现在和未来,如今唯一改变的是提议中的2个战区名称(东部战区改为北部战区,南部战区改为海上战区)
这就导致印度陆海空三军在各个区域内的兵力仍然是各自为战的状态,合成水平低下,缺乏统一指挥,军种协调困难。2020年建议成立的联合防空司令部在2023年被证实不会投入运作,因为空军表示“将有限的空战力量划分给不同的司令部是不明智的”,实质上还是不肯放弃手中的兵力和预算。
截至2025年3月,印度空军拥有31个作战中队,而同时展开两线作战的战略一直要求至少维持42个中队,但从未达到过标准,在1996年达到峰值时也只有41个中队。
> 2021年11月17日,法国和印度空军举行“沙漠骑士”联合演习
因为篇幅关系,只介绍印度空军的战斗机编制。目前装备有36架阵风(5月6日之前数字,2020年入役,2个中队 - 28架单座型/8架双座型),35架光辉战斗机(2015年入役,2个中队 - 31架单座/4架双座),259架苏-30MKI(2002年入役,已坠毁13架,12个中队),59架米格-29(1987年入役,3个中队 - 52架单座/7架双座),46架幻影2000(1986年入役,3个中队 - 36架单座/10架双座),113架美洲虎攻击机(1979年入役,5个中队 - 27架单座/78架双座/8架反舰型),40架退役中的米格-21比斯(1977年入役,2个中队)。
总共7个机型、588架作战飞机来自3个国家,横跨3代、4代和4.5代。虽然数量不少,但相互之间弹药、发动机、数据链等关键设备难以兼容,且机队日益老旧,除了阵风和光辉战斗机外其余机型都已是20-40年高龄(苏-30MKI于2020年停产,但和18年前的产品相比并没什么升级)。
预警机包括3架巴西航空工业生产的R-99(2001年入役,印度媒体报道目前只有2架)和3架俄罗斯生产的A-50EI(2009年入役)。前者搭载的平衡木式Netra国产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来自以色列,覆盖范围240度,需要8字形或圆形航迹才能覆盖所有盲区,对战斗机目标探测距离250公里。目前印度空军已开始亡羊补牢,增购6架同平台的Netra Mk1A和6架以二手A321为平台的Netra Mk2(2026年交付)。
后者虽然采用了俄式预警机的机体,但搭载的是以色列的EL/W-2090“费尔康”有源相控阵雷达,对战斗机目标探测距离400公里。
这两型预警机分别安装了印度国产数据链和Vega公司生产的俄制数据链,它们的技术水平和美制Link-4A相当,比主流的Link-16落后一代,传输速率低、抗干扰能力差,如果中心节点被干扰或者打掉整个战术网络将立即解体。
也就是说无论印度空军派哪种预警机出场,配备北约标准Link-16数据链的阵风都无法和预警机交换数据,只能接收语音指挥。其信息传输的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抗干扰和防窃听能力十分低下,和中途岛海战时航母指挥舰载机没什么区别 - “洞幺洞幺,十点钟有敌机,距离80公里,速度600节,高度5000英尺”这种,读完这段话耗时至少5秒,飞行员听完记录下来还要在脑袋中形成战场态势感知图像。如果是数据链兼容的战斗机则可以瞬间在多功能显示屏上用图标显示所有数据,5秒钟早已做出应变完成改变航行、调整速度等一系列动作,这个作战效率的差异是降维打击式的。
> F-16多功能显示器显示的战场态势图像,它还能显示武器交战范围,帮助飞行员判断威胁程度
阵风和幻影-2000以外的所有其它印度战斗机数据链也都不兼容,必须通过地面中继/转换或者语音联系,空中协同作战的难度相当大。
印度装备数量最多的苏-30MKI配备2套数据链,俄制TKS-2-27数据链用于空中联网,可最多和15架同型机交换数据,它也只是Link-4A的水平,且无法和阵风兼容;Spektr-1用于接收地面雷达提供的目标信息,这样的系统集成水平在如今看来非常落后了。目前印度空军正在换装以色列拉斐尔公司的BNET-AR数据链,2023年开始集成到米格-29和光辉战斗机上,这也是印度空军同时装备的第4种不同制式且互不兼容的数据链。
> 和R-99预警机编队飞行的米格-29、美洲虎、苏-30MKI、米格-21比斯和阵风,这其中和预警机数据链兼容的可能只有米格-29
> 印度空军数据链体系,因为印度的资料很难找,可能有误,仅供参考
巴基斯坦和克什米尔当面的印度空军西部军区是规模最大的一个军区,总部位于新德里,下辖10个战斗机中队(每个中队通常装备18架飞机),包括2个米格-21比斯中队、2个美洲虎中队、2个米格-29中队,3个苏-30MKI中队和1个阵风中队,基本上装备同型机的2个中队共用一个空军基地,以方便指挥和后勤保障。从这个配备可见西部军区在印度空军中的分量,除了没有幻影-2000和光辉战斗机,其它机型的比重都远超其它军区。
> 印度空军西部军区战斗机中队基地分布图,红色为预警机基地
西部军区的作战部署呈现前轻后重、前旧后新的鲜明特点,最老旧的米格-21比斯顶在一线充当消耗品,二线是米格-29,主力苏-30MKI在三线,新锐的阵风躲在最后方,不过最远的安巴拉基地离印巴边境也只有200公里,战斗机起飞一刻钟就可以到达。
第200中队的3架R-99预警机部署在巴辛达空军基地,距离边境70公里。3架A-50EI隶属空军中央司令部第50中队,基地位于新德里东南180公里的阿格拉空军基地,距离边境500公里。
【 巴基斯坦空军 】
巴基斯坦空军总兵力现役7万,预备役8千,现役兵力仅为印度空军的一半。设有3个战区司令部(北方、中央和南方司令部)和4个职能司令部(防空、战略、网络和太空司令部),后两个司令部是近年新设立的,显示出巴方对信息战的重视程度。
巴基斯坦国土面积88万平方公里,仅为印度的27.7%(317万平方公里 - 不含阿克赛钦和藏南),且南北长东西窄,首都伊斯兰堡距离印控克什米尔边境85公里,北部国土宽度最窄处只有250公里,战略纵深非常有限。不过对于空军来说国土面积小也有好处,就是便于分散部署,集中行动。
巴基斯坦空军装备有20架歼-10CE(2022年入役,第15中队)、156架JF-17枭龙(2010年入役,已损失5架,8个中队)、75架F-16(1983年入役,已损失10架,5个中队,67架Block15/18架Block52+)、78架幻影5(1970年入役,3.5个中队)、58架幻影3(1968年入役,2.5个中队)、53架歼-7PG(2002年入役,4个中队)。幻影3/5主要担负精确制导滑翔炸弹对地攻击任务,和歼-7一起正逐步被JF-17替代。
总数440架战斗机,为印度空军的3/4,两者的机队类型也很接近,最新的歼-10CE对印度的阵风,数量最多的枭龙对苏-30MKI,F-16对米格-29、幻影2000、光辉,幻影3/5对美洲虎,歼-7对米格-21。
和印度空军相比,巴基斯坦空军对预警机的重视程度更高,体系也更加精练。9架瑞典产萨博2000(2009年入役)支持美法战斗机,4架中国产ZDK-03预警机(2011年入役)支持中式战斗机,总数是印度的2倍。巴空军在北部/中部和南部各部署1架预警机的情况下可以维持覆盖全部国土的24小时不间断空中预警巡逻。具备这种空中预警体系后,巴空军的值班战斗机只需在地面待命而无需持续升空巡逻,机队使用效率大为提升。
萨博2000配备爱立信公司研制的PS-890有源相控阵雷达,对战斗机目标探测距离200公里,覆盖范围240度。它配备了北约标准Link11和Link16数据链,与巴空军的西方战斗机兼容,具备信息自动分析和分发能力,不过数据处理和决策仍然需要交由地面站完成,和中式战斗机的指挥通信也需要地面站中继交换。
ZDK-03是水平机扫加垂直相扫的混合体制,探测距离370公里,其中2架已经过中期升级,达到空警-500的标准,全套中国探测、指挥控制和数据链系统与歼-10CE、JF-17无缝衔接,可以直接由预警机处理探测信号,作出战场管理决策。
预警机和JY-27A/YLC-2防空雷达、红旗-9/红旗-16地空导弹组成的中远程防空系统也完全兼容,在统一的防空司令部指挥下构成空地一体化防空体系。这和印度国土防空体系军种各自为战、数据链型号混乱互不联通形成鲜明对比。
> 印巴预警机型号和数量对比
巴基斯坦从2010年开始自主研发国产Link17数据链,陆海空三军通用,于2015年集成在JF-17上投入使用,萨博2000和ZDK-03通过Link17可以和歼-10CE、枭龙、幻影3/5、土耳其无人机自动交换数据,并引导SD-10等超视距导弹以“发射后锁定”模式作战。这也令中国产预警机和战斗机之间同时具备2套互为备份的数据链。唯一不确定的是受美国严格监管的F-16能否兼容Link17,外界猜测F-16有可能通过萨博2000转换/交换数据,打通东西方体系。
> 巴基斯坦空军数据链体系
巴基斯坦空军拥有15个战斗机作战中队,另有4个高级战术发展与训练中队和5个转换中队,每个中队的战机数量从16架到20架不等。和印度空军不同,巴基斯坦空军基地混编不同型号的战斗机中队,在每个作战方向上基本实现高低搭配,攻防兼备,这也体现出巴军在管理和后勤保障方面更胜一筹。
> 巴基斯坦空军战斗机基地分布,浅绿色为战术开发与训练基地
三个空军军区各拥有2个主力战斗机基地,其中伊斯兰堡西北50公里的北部军区明哈斯基地驻扎有唯一的歼-10C中队、1个JF-17中队和1个萨博2000中队,和伊斯兰堡南方的中部军区穆斯哈夫基地(空军作战指挥学校所在地,也是战斗机中队最多的基地)一起负责拱卫首都;ZDK-03则部署在最南方卡拉奇的马斯罗尔基地。
巴基斯坦空军预算严重不足,2025财年国防预算仅76.4亿美元,而印度空军2025财年预算就达到199亿美元,国防总预算为788亿美元,10倍于巴基斯坦,且长期受到美国制裁、限制,因此正逐步放弃欧美装备,转向全中式体系。不仅价格合理,而且体系完善没有短板,目前世界上也只有中美有能力全自主研发完整的空地一体化防空体系。
反观印度空军,在顶层设计上就已经落伍,军改难以推行,至今缺乏联合作战的意识和机制。各类战斗机、弹药的研发和外购项目动辄长达十几年,耗费无数预算最后的结果却不理想,没有自主核心技术,来源复杂兼容性差,维护保养依靠外包,对庞大体量和少数尖端装备沾沾自喜却忽视整个作战体系的种种漏洞。巴基斯坦空军的作战体系小而精,印度的体系庞杂而粗糙,仅仅是预警机、数据链和空空导弹这几个小项上就存在跨代差距。
这篇临时起意写的文章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因为对印巴两国空军了解得都很少,印度之前还写过几篇,巴基斯坦完全没有研究,通过几张图表的制作终于把双方的体系整理清晰了一些,看到印度的数据链我也真的是不住摇头,现代战争首先是信息战,信息流一旦脱节断裂如何会不败得彻底。
这篇主要就是讲体系,下一篇将具体对比歼-10CE和阵风、PL-15和流星导弹,分析它们在实战中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