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在美股撤回一个极氪,为何要如此大刀阔斧?

2024 年 5 月 10 日,极氪登陆纽交所,成为吉利麾下第九家上市公司。一年不到的时间,纽交所钟声仿佛昨日敲响般还在耳边回荡。吉利却在前两天正式对外宣布,将极氪私有化。

5 月 7 日,吉利汽车正式递交对极氪私有化建议的非约束性报价函,建议以每股极氪股份 2.566 美元或美股美国存托股票 25.66 美元的价格,收购极氪已发行的所有股份。

公告显示,吉利汽车目前持有极氪约 65.7% 股份,倘若私有化建议落地并完成,极氪将成为吉利汽车全资附属公司,实现私有化并于纽交所退市。

500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通过官方渠道表示,此举是为了应对 “ 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 ”,吉利将 “ 持续推动汽车业务整合,回归一个吉利,整合技术优势,提高创新能力、盈利能力,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电动汽车集团 ”。

“ 券商之家 ” 荣大科技发展战略总监赵昊鹏向知危表示,吉利此举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落地《 台州宣言 》,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美股环境发生变化,以极氪为代表的中概股开始选择回流。

500

时至今日,吉利已经意识到 “ 孩子多了好打架 ” 的时代已经过去,精兵简政才是汽车电动智能化时代最大利器。

2024 年 9 月,吉利正式发布《 台州宣言 》,提出 “ 战略聚焦、资源整合、协同创新、稳健经营、人才赋能 ” 五大战略支柱。其中 “ 战略整合 ” 提到,吉利将 “ 全面梳理吉利各业务部门板块,厘清业务定位 ”,“ 进一步明晰各品牌定位,理顺股权关系,减少利益冲突和重复投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极氪私有化就是其 “ 战略整合 ” 的关键一招。

虽然目前,吉利汽车持有极氪约 65.7% 的股份,对极氪汽车拥有压倒性的控制权。但美股上市公司的身份,也让极氪不得不 “ 戴着镣铐跳舞 ”。极氪的一举一动被成千上万的股民监视着,迫使吉利汽车在做每次与极氪相关的重要决策时都需要思前想后考虑市场反应。

在当下国内高速变化的汽车环境下,极氪如果缺乏足够快速的反应能力和灵活多变的战略能力,将存在被市场淘汰的风险。所以如果私有化极氪,极氪将能更加灵活且快速应对市场变化。

其次,2024 年极氪年销量已突破 22 万辆,全年营收已突破 800 亿元,占据吉利新能源总盘较大比重。然而目前极氪的营收、利润等核心经营数据并不能并入吉利汽车集团财务报表中。吉利如果想要宣传其电动化、智能化的能力,在资本层面,始终不能拿极氪这个争气孩子举例。

但如果完成合并,极氪的新能源营收、智能化研发投入等数据就能体现在吉利汽车报表中,助力吉利汽车讲好新能源智能化时代的故事。

此前,吉利在落实《 台州宣言 》、提高资源利用率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动作,也达到了不错效果。

在《 台州宣言 》发布后的第二个月,吉利正式宣布将几何品牌并入银河品牌,改名为 GEOME,成为银河智能精品小车系列。两者合并后,几何经销商网络全面并入银河的 B 网。与此同时,银河的核心技术也逐步下放给几何体系,比如 flyme auto,11 合 1 的电驱技术。

“ 效益协同是最核心的关键点,我们主要目标是减少浪费、提高效率,提升整个汽车板块的盈利能力。” 吉利汽车集团 CEO 淦家阅此前提到。

同年 11 月,吉利汽车开始着手推动领克与极氪整合。此前知危文章《 吉利旗下极氪领克合并,知情人士称这还只是一个开始 》就已指出,两者整合后将有望消除同业竞争,极氪和领克将形成定位互补,极氪覆盖主流豪华市场,领克覆盖中高端市场。

与此同时,双方还实现研发能力和销售网络的互补。技术层面,两个品牌将共享电子电气架构,减少成本投入。在销售网络上,双方在一、二线保持独立的销售渠道,但在三四线城市,则选择渠道共享发挥协同效应。

赵昊鹏告诉知危,极氪此前都是采取纯直营模式。在该种模式下,极氪覆盖范围有限,难以下沉到三四线,并且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成本进行营销体系建设。如果能与领克共享营销渠道,则有利于极氪进一步扩大市场影响力。

吉利汽车在过去半年打出这一系列组合拳,充分论证了其正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持续推进资源的深度整合。而即将推行的极氪私有化,更是这一战略布局中关键一步。

500

此外,极氪此时从美股退市,正处于中美地缘政治敏感的关键节点。

2020 年 12 月,《 外国公司问责法 》( HFCAA )在特朗普手中签署生效,核心内容为:在美上市的外国公司若连续三年未能满足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 PCAOB )的审计检查要求,将被强制退市。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依据该法案自 2021 年起逐步出台实施细则,并于 2022 年 3 月将首批 5 家中概股列入 “ 预摘牌名单 ”,标志着监管进入执行阶段。

虽然极氪并不在 “ 预摘牌名单 ” 中,但《 外国公司问责法 》就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一般悬在极氪等中概股头上。根据法案,极氪需提供审计底稿。但中国《 证券法 》规定,未经许可不得向境外提供此类文件。极氪面临国内国外双重监管,艰难度日。

今年以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持续施压。4 月 12 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主席向美国国会表示,已准备对中国上市公司展开大规模 “ 退市调查 ”,调查结果可能导致数百家中概股公司从美国证券交易所退市,极氪如果未达标也可能面临退市。

与其坐等被驱离,不如主动退市求变。在此背景下,有观点认为,中国即将迎来第三轮中概股回流大潮,而极氪极有可能成为此次回流大潮中的先行者。

除了越发不稳定、不安全的外部环境,极氪在美股市场表现也并不理想。

极氪上市发行价为 21 美元,上市当日收盘价为 28.26 美元,较发行价上涨 34.57%,市值约为 69 亿美元,低于彼时 “ 蔚小理 ” 的市值,与之接近的是 73 亿美元的小鹏汽车。在过去的一年时间,极氪股价最低达到了 13 美元/股,巅峰则是 33 美元/股。

5 月 7 日,极氪私有化消息公布当日,极氪收盘价为 22.59 美元,市值为 57.42 亿美元,市值较发行日相比缩水 17.4% 。与此同时,同为新能源智能化造车新势力的蔚小理分别为 88.77 亿美元、187.9 亿美元和 260.21 亿美元,极氪市值与后面三者相比,差距进一步拉大。

在美国资本市场环境越发苛刻,自身市值被严重低估的情况下,吉利汽车也自然而然会做出撤离美股市场的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吉利汽车向极氪发送的是 “ 非约束性报价函 ”,文件是 “ 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意向文件 ”。因此市场上有观点提出,存在吉利回购不成功的可能。

但赵昊鹏向知危表示,这种可能性较小。一方面,吉利汽车对极氪有着极高的控制权,其它阻力较小;另一方面,极氪私有化将利于吉利汽车整合资源,从而提高竞争力,意义重大。

因此,极氪的回归,吉利似乎势在必得。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