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开启电车“新世代”,国产新势力还顶得住吗?

500

新能源观(ID:xinnengyuanqianzhan)原创

全文3199字,阅读时间10分钟

十年前,特斯拉开始以颠覆者的身份享誉全球汽车行业时,传统豪华品牌的电动化尝试却屡遭嘲笑——宝马i3因续航不足被戏称为“城市玩具”,奔驰EQ系列被指“油改电缺乏诚意”。

十年后,宝马慕尼黑工厂宣布2027年彻底停产燃油车,新世代纯电平台首车即将量产。按照宝马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的说法,新世代,不是一款车,而是宝马在设计、技术、理念三维度的全面跃迁。

核心技术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宝马的大圆柱电池。特斯拉一直“跳票”的46mm大电池,宝马和他的供应商干成了。配合800V高压平台,新世代车型充电10分钟即可增加300公里续航,而且因为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续航900公里变得更轻松。

当国产新势力还在为月销破万沾沾自喜时,宝马正以“3年30多款新车”的密集攻势向电动化转型高调冲锋。

从2025年上海车展全球首发的新世代驾趣概念车,到沈阳工厂即将投产的 iX3L,这家百年豪华品牌,用技术哲学与体系化能力带着全价值链的工业纵深,重新定义电动时代的竞争规则,给狂飙突进的新势力们上了一堂价值重构课。

1. BMW的反击:3年将推30余款新车

在慕尼黑宝马博物馆的展台里,1972年奥运会上亮相的1602电动原型车静静诉说着宝马的电动化初心。50年前,当大多数车企还在燃油车赛道酣战时,宝马已用铅酸电池驱动的实验车型证明:豪华品牌的电动化不是被迫转型,而是技术信仰的延续。

500

图/宝马1602电动原型车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这种坚持在2013年i3上市时达到高潮——碳纤维车身、LifeDrive架构、可再生材料占比超30%,这些超前设计却给信心满满的BMW以重创,被市场贴上了“华而不实”的标签。

尤其近几年,新能源浪潮下,国产新势力品牌狂飙突进,一系列耀眼的参数堆出了电动车销售榜单上的遥遥领先。“冰箱彩电大沙发”三大件的加持,让国产新能源汽车在豪华配置的飘飘然中逐渐迷失。

很多人形成了这样的印象:宝马不行、奔驰不行、奥迪更不行,BBA这些豪华品牌在新能源电动化过程中慢慢落伍了,被国产新势力不知甩出多少条街。

但时间终会验证价值。距离i3上市又过了十多年,当新势力还在为月销破万欢呼时,宝马已悄然完成电动化战略的“三重布局”:历史积淀的技术复利、全产业链的护城河、豪华基因的数字化重生——宝马“新世代”杀气腾腾奔将而来。

全新设计和划时代技术集群、全新设计语言、全新电子电气架构和高度集成的超级大脑、全新数字化体验、全新电力驱动系统和电池技术……

呵,一口气5个“全新”。别吹,论吹牛,国产新势力的大嘴们个顶个不服!

宝马不慌不忙拿出了近3年的新车计划:从4月上海车展全球首秀的新世代驾趣概念车,到年内将在中国推出的10余款新车型,2026年至2027年还将推出包括新世代车型在内的20余款新车。

500

图/宝马新世代驾趣概念车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3年30多款新车,宝马真是杀疯了,正以“每个细分市场精准覆盖”的策略重构竞争格局。

支撑这一产品矩阵的,是宝马耗时五年打造的新世代纯电架构。800V高压平台让iX3L在10%-80%充电仅需32分钟,第六代eDrive电驱系统将电机效率提升至97%。宁德时代革命性的46毫米大圆柱电池更是硬生生地将成本降低了30%。

500

图/第六代eDrive电驱系统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为确保近三年“产品大年”的供应链安全,宝马与宁德时代签订百亿欧元订单,中欧双工厂40GWh年产能不仅保障产能,更通过100%绿电生产和认证矿产采购,将电池碳足迹降低60%。目前首款新世代车型iX3L,号称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纯电SUV,已在沈阳下线并开启全面测试,将于2026年投产与消费者见面。

2. 当宝马“卷”智能,新势力的护城河能扛住?

在国人心目中,国产新势力品牌在智能化方面无比强大,实际上,在智能化赛道,新势力引以为傲的技术护城河,正被宝马用“温水煮青蛙”方式蚕食攻破。

来普及一个宝马汽车智能化的“冷知识”。

实际上在中国,宝马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先行者,首个AI应用可追溯至2018年。2018年,当新势力还在比拼中控屏幕尺寸时,宝马在中国推出了首个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语音助手AI应用。

500

图/2018年宝马推出首个AI语音助手Alexa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AI要有温度,而非参数竞赛。DeepSeek火爆全球后,宝马又迅速跟进,通过DeepSeek功能接入生成式AI大模型赋能语音助手,支持无唤醒词交互与多指令理解。

比如“打开空调并导航到浦东机场第三航站楼”一气呵成,错误率比行业均值低60%。相比之下,一些新势力的语音助手因频繁误唤醒被戏称“人工智障”。

刚刚在2025年上海车展首秀的两大中国专属AI智能体“用车专家”和“出行伴侣”,基于阿里巴巴千亿参数大模型深度定制,能精准识别“去静安寺商圈剁个手”这样的口语化指令,并主动推荐商场停车攻略。这种场景化服务能力,让宝马智能座舱在J.D. Power中国新车智能座舱满意度调查中跃居豪华品牌首位。

技术落地的背后是强大的本土研发能力。位于上海的宝马中国研发中心,70%的操作系统源代码实现本土开发,高德四屏联动、方言语音交互、“二十四节气”主题界面等设计,将中国元素与德系精密完美融合。

更关键的是,宝马选择与阿里、华为合作,接入鸿蒙生态与千亿参数大模型,而非闭门造车——这与其“开放创新”的全球化研发网络一脉相承。这种“科技温度”的打造,让宝马在智能化竞争中跳出参数内卷,转而聚焦用户体验的纵深挖掘。

500

图/宝马接入DEEPSEEK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在智能驾驶领域,宝马的“安全执念”与新势力的激进路线形成鲜明对比。2025年量产的新世代车型,虽然搭载L2++级驾驶辅助系统,但始终强调“驾驶员是第一责任人”。相信这种谨慎策略将在今后越来越多涉及智能驾驶的交通事故中不断得到验证。

3. 敲黑板:大象转身,给新势力划划重点

宝马的电动化转型吹响了集结号,百年工程哲学与新时代技术的深度融合,才是汽车产业变革的正确路径。相较之下,新势力车企在体系化技术、用户体验度和品牌价值责任上的短板日益凸显,亟需从宝马的转型实践中汲取经验。

从技术角度看,单点创新易被复制,体系化能力才是壁垒;从用户角度看,豪华体验需平衡科技与人性,而非功能堆砌;从品牌价值看,可持续发展不是营销标签,而是产业链重构。

在体系化竞争能力方面,新势力依赖代工模式,面临产能爬坡与品控难题。2024年新能源车投诉中,新势力车型的“驾驶辅助系统故障”“车身异响”等问题频发,暴露了代工模式在质量管控上的短板。宝马则通过全球供应链与自研技术实现成本与性能的“双杀”。截至去年,宝马在中国拥有460家供应商,其中多家合作超20年。

在用户体验平衡性方面,新势力陷入“屏幕内卷”,大搞功能堆砌的参数竞赛,使车辆功能与用户需求之间本末倒置。而宝马以驾驶者为中心重构交互逻辑,其iDrive系统用户高频使用率超80%,车载在线导航使用率近八成,证明了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设计更具竞争力。

500

图/宝马全新iDrive系统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新势力聚焦产品单点突破,缺乏长期品牌价值沉淀。部分新势力依赖营销炒作,忽视品牌内涵的塑造。近几年,众多新势力品牌因“价格背刺”引发老车主集体维权,损害了品牌口碑。宝马则以全生命周期责任重塑豪华内涵,将社会责任融入品牌基因。

可持续的社会责任正成为高阶竞争的分水岭。在循环减碳和绿色生产领域,以宝马与宁德时代的合作为例,双方自2012年开启合作,以“全生命周期减碳”为核心构建低碳电池价值链。

双方协同研发第六代eDrive电驱技术,采用46毫米大圆柱电池,实现电池包体积能量密度提升20%、充电速度提升30%、续航增加30%,且151项安全测试远超行业标准。绿色层面,宁德时代为宝马供应100%绿电生产的电池,双方共建的回收体系截至2024年上半年已回收超2000吨再生原材料,核心材料100%循环利用,使沈阳基地年减碳23万吨。

500

图/46毫米大圆柱电池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两家公司这种深度的技术共生、责任共生、生态共生,展现了传统巨头的体系化竞争优势,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范本。

宝马的电动化转型揭示了一个残酷真相,电动化不是“颠覆传统”,而是将百年工程哲学与数字时代深度融合。当新世代车型带着宁德电池、中国研发的AI助手、匈牙利工厂的绿色制造驶向全球时,这场战役早已超越技术参数之争——它关乎如何用体系化能力构建壁垒,如何在智能时代坚守驾驶本质,如何让豪华不止于产品,更成为可持续未来的承诺。  

此刻回望,十年前i3的“失败”或许正是宝马最宝贵的遗产:在激进与保守、颠覆与传承之间,它选择了一条更艰难却更深远的路。而这,正是所有渴望走向高端的新势力必须补上的一课。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