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本身不是大事,不偷也未必长大不犯罪,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文来自《求助:二年级女儿在学校小卖部偷东西,该如何教育?》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偷本身不是大事,不偷也未必长大不犯罪。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偷,偷不来一切,而且偷迟早会被抓,这只是时间问题。她现在应该很清楚被抓只是迟早的事情,她现在比你可能更能领悟伸手必被抓这个铁律,领悟可能比你还深。不要去克扣小孩零花钱,如果你给零花钱的话。小孩一个月小卖部能花多少钱,撑死100块钱。
你需要担心的是交友不慎!这点比孩子偷点东西要严重得多。我说一下我自己的经历,我小时候是从来不偷东西的,家教肾严,三观很正,但同学里面有一个有这种恶习的,她妈又是我妈的同事,都是一个医院的的医生,他爸跟我爸也都是政府机关的,所以同班同学自然成为好朋友。小孩子其实对于偷这个事情,不是特别的在意,年纪也差不多二年级三年级的样子,什么翻窗去注射室偷几个针头,针筒,什么去外面废品收购站偷点铜铁,铝线。去供销社偷点牙膏,罐头。去电影院售票处偷点电影票.......也算是无恶不作把。当然,不是每次作案我都参与,对于偷,我还是胆子小的,虽然翻墙头的本事就是那时候练出来。但我不会爬树,所以他们不是每次都叫我,叫我,我也不是每次都去。比如去铸造厂偷翻砂出来的脚手架扣具我就从来不去。偷这个行为,从小孩来说,获得利益是其次的,甚至可能是最次的,至少对于我来说如此。但兴奋程度可能远高于获得利益,偷只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这其实才是最可怕的,你深陷于“冒险”后的兴奋感,刺激感而不能自拔,这才是有些人不断犯案的主要原因。这种刺激感和满足感会随着你年龄增大渐渐减退,因为你开始充分了解这个世界,你会发现合法获得这些刺激和满足变得很容易,并不需要通过盗窃来获得———你变好了,成为一个正常人。而有一些人没有脱离这个怪圈,就会成为犯罪人。我那个同学四年级转学别的镇了,四年级还是五年级的时候,趁着我们全家去上海过年的时候,把我家给偷了,家里损失一些银元和金饰品,报警后迅速破案,其实我那个同学在派出所早就挂号了,只是我们从来不知道他已经早就被派出所盯上。民警去他学校把他带出来,问了几句,他就招了。那时候还有少管所,少年劳教,工读学校。犯案被抓之后,他妈就跑我们家跪下来求情,让我们不要再追究,赔了一些钱,因为父母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就没追究,派出所就放了。但这可能给这个家庭后来的悲剧开了篇。18岁的时候,这个同学因为贩毒被抓,判多少年不清楚。他爸知道之后机关里面脸面全无,他哥也难做人(机关小车司机),不就之后他爸就中风了,估计跟这个也有关系。再后来据说又因为贩毒二次被抓,可能这当中隔了十年,十几年。
我们去讲一个人儿时盗窃是否会对这个人的一生三观造成什么影响。我认为绝大部分不会。但少数人会延续这种犯罪,而且痴迷于这种犯罪的兴奋感,成为一种病态心理。但就跟我说的一样,绝大部分人不会有任何后遗症,在他们的一大半人生中,再也不会去盗窃或者犯罪。这段经历只是他们人生中的一小段,极小段插曲,可能等他们也四五十的时候,都已经快记不起还有这档子事。我认为她已经获得了足够的教训,就她自己而言,已经没啥盗窃的可能了。但小心她周围的同学,这种交友不慎,同流合污才是最需要警惕的!很多时候盗窃,是碍于同学,朋友的面子,不能翻脸不去,于是同去同去。。。。。从犯也是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