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卤鹅带飞五一文旅
每年小长假必出网红城市,今年是重庆荣昌区。
凭借前段时间穷追不舍“甲亢哥”,来自重庆荣昌的创业者林江彻底火了。在“甲亢哥”的直播中,林江一身大花袄,捧着一盘荣昌卤鹅,“甲亢哥”走到哪跟到哪,凭借这股真诚与执著,林江变身“卤鹅大叔”,成功将荣昌卤鹅以及重庆荣昌区带火。
就在这个五一,荣昌区紧抓流量,开放机关单位食堂,为游客提供卤鹅以及荣昌特色小吃,物美价廉的套餐配置以及新鲜又暖心的“机关就餐体验”吸引了天南海北的各色游客。
整个五一期间,荣昌区共接待234.5万名游客,这一数据是去年的接近两倍。其中,夏布小镇接待游客89.11万人次,同比暴涨743.05%。整个消费市场的零售额更是突破20亿元,同比增长258%。
虽然“开放食堂”可能并不适用所有地方政府,但荣昌作为重庆的区划地带,在竞争激烈的五一假期脱颖而出,还是能为当下“卷生卷死”的文旅市场提供一些可参考经验,比如打好提前量的前置准备,恰到好处的“整活”,快速承接流量,以及最重要的“真诚”。
来荣昌,吃卤鹅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各地文旅又开始“花活不断”。
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重庆荣昌区。这个位于重庆最西端,常住人口在60万左右的区域,五一期间共接待了234.5万名游客,这一数据是去年的接近两倍。
其中,夏布小镇接待游客89.11万人次,同比暴涨743.05%。整个消费市场的零售额更是突破20亿元,同比增长258%。
如此亮眼的成绩,来自于荣昌区政府对流量的精准承接。
前段时间,全球顶级网红“甲亢哥”@IshowSpeed来华直播,当时来自重庆荣昌的一位身着大花棉袄的创业者林江捧着当地特产“荣昌卤鹅”挤到“甲亢哥”面前,通过直播镜头,向全球上百万网友介绍“荣昌卤鹅”,被网友亲切称为“卤鹅大叔”。
更出乎人意料的是,“卤鹅大叔”推广荣昌卤鹅的步伐并没有就此停止,而是紧跟“甲亢哥”步伐,一路辗转成都、重庆、深圳、香港、长沙五座城市,不断“投喂”荣昌卤鹅给“甲亢哥”,甚至在外网也有不少网友称其为“uncle”,希望“甲亢哥”能再来中国与之互动。
荣昌区政府迅速响应,授予“卤鹅大叔”林江“荣昌卤鹅首席推介官”和“荣昌美食全球推介使”称号,报销其行程费用,并奖励10万元现金。
这场“直播互动连续剧”结束后,荣昌卤鹅线上订单平均增长105%,部分企业销量增长1000%。
紧随其后的五一小假期,荣昌区政府继续神速动作,将区政府机关食堂面向游客开放,游客们可以在这里尽情体验荣昌卤鹅以及单位餐食。
为了进一步满足游客需求,机关食堂还免费提供鹅肉包、矿泉水,小碗菜3-10元,爱心套餐18元,卤鹅则是10元,物美价廉的餐品供应让机关食堂火速走红。
5月1日,中午首餐开放便吸引超3000名游客前来体验。
“从5月1日开始,我们每天从早上7点半开始切菜,一直要忙到晚上9点多钟”。区政府机关食堂的刘师傅在采访中这样介绍。仅在5月4日当天,刘师傅和其他两名师傅就要共同完成超过800只卤鹅的切盘任务。
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也布满了各路游客的“吃后感”。“已经很久没见过个位数的菜了”“水和包子都不要钱,荣昌太大气了”等评论。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有了前面“卤鹅大叔”的流量铺垫,荣昌区政府在打一场“有准备的仗”。
除了开放食堂,荣昌区政府还免费开放1.6万个停车位,增开4条旅游专线(含“卤鹅专线”)延长公交运营时间,游客可以免费乘坐,高铁每日增开等。
在夏布小镇等热门景区,荣昌区市场监管局将食品安全快速检验车开进景区,开展卤鹅食品专项快检;区公安局派出1200余名民辅警,对11个人员密集重点区域实施人车分流,圈层防控;荣昌传化公路港的400亩物流场地更是被临时改造为“游客集散中心”,大大降低景区拥堵时长。
人流涌入后,@荣昌文旅还在其官方抖音号上呼吁市民“把区政府机关食堂餐位留给外地游客”,并宣布以后每月第一周星期六及法定节假日将继续对外开放。
硬币的另一面
虽然成绩亮眼,但此次荣昌在爆火的同时也暴露了不少文旅问题。
首先是小小的食堂难以承载巨大的流量。虽然荣昌区政府已经打好提前量,但游客的热情远超预期。机关食堂最大容量为800人,但五一期间,平均每天至少有7000人涌入,大量游客挤在食堂,等待排队则要至少一个小时起。
这也引起了不少游客的不满,认为自己“排队一小时,吃饭十分钟”。
大量游客涌入也对食堂运营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五一期间食堂食材供应不足,紧急调运500斤肉类,工作人员和烹饪机器全部连轴转,才将将满足游客需求。
这并不是工作人员预估以及实操能力问题,而是“食堂”作为荣昌区政府的“流量承载地”与“游客打卡点”,实在是承接能力有限。
和一般的景点相比,食堂明显面积更小,也更封闭,且游客的体验区域较为集中,又涉及到“民以食为天”的餐饮体验,算是一招险棋。
荣昌区的文旅案例虽然很难复制,但也能给其他地方政府一些可参考的经验。
最重要的是“真诚”。复盘此次荣昌区走红过程,最具吸引力也是最打动游客的,就是荣昌区政府的满满诚意。不管是免费开放公交,招募志愿者引导游客、服务游客,还是开放政府机关食堂,定价实惠,物美价廉,以及呼吁荣昌区居民将食堂让给游客,种种举措都让天南海北的游客感受到当地政府以及居民的真心以待,从而驱动线下的直接消费。
另一方面则是创新。开放政府食堂,荣昌还是第一个。这在如今在各地文旅卷到飞起,不断“整活”“搞抽象”吸引游客的大背景下,可以说是开创了地方文旅引流的新思路。
但“开放食堂”毕竟对地方政府要求较高,同时对游客来说,某种程度上新鲜感大于体验感。游客们可以为了机关食堂来一次荣昌,但其他城市同样招数再来一遍,未必会起到相同作用。
对于旅游资源、人文资源相对没有那么集中或者具有辨识度的城市而言,“整活”其实是一个相对比较好操作的思路,这需要地方文旅政府具备网感,也要能够具备事件营销、策划能力。
这主要体现在线上传播层面,尤其是短视频平台。
五一假期来临之前,不少地方文旅政府官方账号开始“整活”,比如请领导拍摄画面特效视频,让领导模仿网络热梗,说出“我是小狗,我同意大家五一来xx”的宣传语句,以及模仿“一觉醒来,xxx水平下降10000倍,而我还保持原有水平”等网络热门视频,进行发布宣传等。
这些举动都是在降低官方账号的“距离感”与“权威感”,提升地方文旅的亲和力及服务性,让广大游客通过娱乐性内容“提前种草”。
但更加落地以及可借鉴的措施是将美食作为地标名片,增加记忆点。
回顾近些年涌现的网红文旅城市,不少都是从“美食”出发,比如淄博打出的就是烧烤的名头,柳州有螺蛳粉,延吉有朝鲜族料理,此次荣昌就选择了卤鹅。
这是非常巧妙的一种设计。美食是一座城市最直接、鲜活的名片,可以调动多游客重感官,从而快速种草。同时相比于更具人文性的地标景点,美食对于大部分游客的直接吸引力更强,获得感也更高, 因为一道美食奔赴一座城市的情况也越来越常见。
小长假带火小城市
回顾这两年的五一小长假, 总有一些“黑马城市”脱颖而出。
最典型的例子是2023年爆火的淄博。从3月“大学生打卡”开始,流量一直积累到4月底,最终在五一小长假迎来大爆发。当年淄博文旅局工作人员表示,仅3月,淄博便接待游客48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134%,旅游收入增长60%。
从淄博到荣昌,五一小长假带给文旅市场的启示是:小城市更应该把握小长假。
假期长度是游客选择旅游城市的重要因素。十一、春节长假由于时间较多,游客们的选择会更加多元,且更倾向于选择旅游资源丰富的省市区,比如北京、上海、江苏、云南、四川等地。
但清明、五一、端午小长假时长相对居中,“轻量级”的中小型城市更容易成为游客们的首选。
同时,淄博、延吉、荣昌、哈尔滨这些近几年爆火的网红城市消费相对老牌旅游城市以及一二线城市更低,会降低游客们的出行难度。
此外,这些网红城市也备受网红效应影响。
淄博爆火就少不了“市场打假”的博主“B太”以及宣传“淄博烧烤的正确吃法”的抖音博主“mr_木”的助力;荣昌直接承接“卤鹅大叔”和“甲亢哥”的泼天流量,将线上流量化为线下营收;而地理位置与韩国更为接近,且有大量朝鲜族居民居住的延吉,更是吸引不少韩国网红博主前来体验打开,在YouTube上也有不小热度。
想要在小长假甚至整个“文旅之战”中脱颖而出的中小型城市其实可以参考、借鉴这一思路,与网红共创网红城市,将流量留住。
不过网红城市一茬茬,总是成也流量,败也流量。
相较于2023年的热度爆发,收益猛增,今年五一的淄博已经似乎有些“风光不再”,由烧烤而起的旅游风潮在持续两年的反复打卡中,也来到了趋稳的商业拐点。
用流量来衡量一座城市其实是不公平的,这只是量化商业营收的一种标准,而一座城市往往有无尽可发掘的空间。
所谓的“流量下降”从另一方面看,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它给予了一座城市冷静下来的机会,前期的爆发式增长也可以在此时转为厚积薄发的长线机会。
五一已过,荣昌区也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整座城市以及美味、独特的卤鹅已经走进游客心中。如今的文旅赛道也在经历“卷生卷死”的流量互竞后,走向了一条更为长线、稳定也更具适配性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