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空战的几个推论
1. 巴方可能使用了ZDK-03预警机对PL15进行中继制导。歼-10也可以使用本机雷达完成中继制导,但长时间雷达开机制导会暴露目标,而且发射后无法机动撤出,容易引发印方的攻击火力。预警机在战线后方,印方打不到。现在巴方战机没有损失,很可能是因为歼-10等战机雷达一直保持关机状态,没有引发印方攻击。作战中,ZDK-03预警机定位目标后,通过数据链引导歼-10等战机进入阵位、发射导弹。发射后歼-10等机动撤出,由预警机接手中继制导。
2. 巴方的预警机或其他电子战飞机可能使用了电磁欺诈手段。理论上,印方预警机有发现PL-15的能力,可以提前指挥本方战机规避。但印方战机被大量击落,有可能是巴方预警机或其他电子战飞机通过电磁欺诈手段隐蔽了PL-15的路线、显示了多于实际数量的PL-15或显示了错误的攻击路线。当然也有可能是印方预警机发现PL-15过晚、印方通信链路反应太慢、PL-15采用了更隐蔽的路径等等其他原因。
3. PL-15的抗干扰能力较强。目前发现的PL-15残骸少于印方战机残骸,很可能PL-15的发射数量与击落印方战机数量一致。在印方战机普遍具有发射干扰箔条能力的前提下,PL-15依然高效,可见PL-15已不是简单的箔条就能干扰的。
4. 巴方可能接入了远程预警雷达或预警卫星的信息网。这本不是秘密,但巴方似乎有近乎实时获取信息的权限,能够在印方战机起飞前就及时发现迹象,让本方战机迅速升空备战,这还是有些出乎意料的。需要说明的是,巴方应当不止是依赖单一的技术信息来源,很有可能通过其他途径获得了早期信息,进而要求在某一时段获得临时权限,能够实时接入远程预警网络,自动接收信息。
5. 巴方可能选择了在印方飞机降落前进行攻击。印方飞机坠毁地点离本方机场较近,有的朋友会因此认为是印方飞机刚起飞就被巴方击落,但情况很可能相反。坠毁的印方战机及附近没有发现对地攻击弹药,而巴方也声称只攻击向巴方发射了对地导弹的印方飞机,所以不会是印方飞机刚起飞就被击落,而是在印方飞机完成攻击任务、准备降落时巴方发动的攻击。这也是很精明的战术。飞机在降落前要经过复杂的程序,夜间降落要牵扯飞行员更大的精力,飞行员很难转移注意力。而且飞行员刚经过对地攻击战斗,神经从紧张到放松,此时受到攻击的话很难再度紧张起来,被击落的概率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