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比录取率,还有学生的投入程度这个指标,它才是决定高考惨不惨的最关键因素
【本文来自《马前卒说高考公平要从广东省谈起,为何广东人高考不比惨?》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教育专家,除了比录取率,还有学生的投入程度这个指标,它才是决定惨不惨的最关键因素,但是它不好量化。谈教育最有流量,但是你们能不能有点专业性……
我给你打个极端点的比方你就知道了。外卖单王一个月挣2万,干30天每天16小时;优秀骑手一个月挣1万4,干25天每天14小时;码农一个月挣5万,干25天每天12小时;大学教授平均一个月挣3万,看上去每个星期就上两节课,但还要去拉项目、带研究生、发文章;办公室某职员一个月挣7千,每天一杯清茶一张报纸。光看收入你说谁惨?是某职员吗?具体的惨的感受肯定是单王、优秀骑手、码农、教授、职员这样的排序。
河北就像外卖单王,我去河北招生那么多年,人家对分数追求到哪怕字体、答案都标准化了,大家都在跟衡中系、二中系卷生卷死拼名额,毕竟人家中午吃饭、课间上厕所都用跑的,好像屁股后面追着大老虎,醒着的时候那时间利用效率高得吓人。哪怕有2%的985录取率,可是至少有10%的人都在盯着,得付出多大代价换来呢。河南就是优秀骑手,好歹有个休息时间。所以河南河北怨言最大呀。
江浙湖北就像码农,也辛苦,但是没有衡中这种超级中学像大老虎一样搞,浙大、南大、中科大、武大华科都是头部学校,交大复旦在江浙收的也多,算是辛苦收入高的。广东实际上可以算个小码农,收入没那么高,但是不用加很多班也还好。
京沪就像大学教授,也挺累,但是时间更自由,录取率也不差。高校头部的什么杰青长江万人,一样要卷生卷死,一般的还能躺躺平。大学教授毕竟门槛高,跟京沪的门槛差不多,收入嘛,差距就像海淀(杰青长江万人)和延庆(躺平的)的录取率吧。
青海新疆海南这些就像职员,题简单不说,分不高,也没有超级中学来打扰,更不会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