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凯奇94亿美元退市,鞋史最大收购案释放什么信号?
操盘过百威英博、汉堡王的巴西资本3G,如今盯上了体育用品行业。
文|马莲红
斯凯奇的转身几乎没有预兆。上市26年,这家全球第三大鞋类公司突然宣布将以每股63美元的价格,整体出售给巴西投资公司3G Capital,交易总价达到94亿美元。交易完成后,斯凯奇将正式退市,成为一家私人公司。这是鞋业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收购。
值得一提的是,股神巴菲特也参与了这场收购竞争,他表示近期曾接近完成一笔规模高达100亿美元的收购案,但最后放弃出手,外媒证实他所关注的正是斯凯奇。
消息一出,引发业内哗然。原因不难理解:这家家族控制、增长稳定的美国鞋履巨头,过去四年间营收几乎翻倍,从46亿美元增长至约90亿美元,2024年还实现了12.1%的同比增长,超越耐克与阿迪达斯。然而,随着新一轮关税政策收紧,斯凯奇的盈利模型突然被推向崩溃边缘。
斯凯奇大部分产品来自中国与越南。在特朗普重启对华关税的背景下,来自中国的鞋类产品税率高达145%,越南产品也达到46%。这意味着,一双原价1100元的鞋款,很可能涨至1700元以上。对于长期定位“高性价比”的斯凯奇而言,价格优势荡然无存。
毛利空间被快速压缩,公司也在最近一季财报中撤回全年营收预期,理由正是“贸易政策导致的不确定性”。对于一家具全球销售网络、但无自主生产工厂,且与代工方未签长期协议的品牌来说,风险已不仅是成本上涨,而是供应链本身的稳定性。
在上市公司身份下,斯凯奇难以快速做出结构性调整。私有化,成为唯一可行的“喘息”选择。这也意味着,未来若关税政策持续收紧,越来越多依赖亚洲制造、布局中低价市场的国际品牌,正被迫站上战略抉择的岔路口。
关税之下,斯凯奇创始家族或套现11亿美元离场
该交易预计将在2024年第三季度完成。按照协议条款,斯凯奇将以每股63美元的价格完成全现金收购。
同时,创始人格林伯格家族还获得一项选择权:其所持约1800万股股份,可选择按每股57美元价格兑付现金,并换取新成立母公司的一份不可转让股权。如果格林伯格家族选择兑付,最终现金回报预计最高可达11亿美元。
交易完成后,斯凯奇仍将由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罗伯特·格林伯格、总裁迈克尔·格林伯格,以及现有高管团队继续领导,公司治理结构维持稳定。其他家族成员将继续担任非管理岗位,公司总部也仍将保留在其创立之初的加州曼哈顿海滩。
外界普遍认为,斯凯奇此时选择私有化,是为了更好地应对由特朗普关税政策引发的深层次冲击。
这位家族企业的掌舵人罗伯特·格林伯格,在创立斯凯奇之前已数度创业,从理发店、假发批发到牛仔裤零售,直到1983年创办运动鞋品牌LA Gear,一度风靡全美。1992年,他带着儿子迈克尔共同创立斯凯奇,最初只是马丁靴的代理商,之后转型为“平价运动鞋进口商”,锁定了高价品牌与低端产品之间的市场空白。这一策略令斯凯奇迅速突围,并于1999年成功上市。
2020年至2024年,斯凯奇全球营收从46亿美元增长至90亿美元,增长近一倍。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2.1%,超过耐克和阿迪达斯同期增速。其中,美国市场贡献了49%的收入,公司整体毛利率长期维持在50%左右,是其稳健盈利能力的核心支撑。
但这种增长模式背后,却也隐藏着脆弱的依赖结构:斯凯奇并不拥有自主工厂,所有产品均依赖外包生产,且未与任何制造商签署长期合约。换句话说,其全球供应链处于一种“随时可终止”的状态,面对贸易政策波动几乎毫无缓冲机制。
根据现行政策,其在越南、中国两大制造基地所生产的商品,出口至美国时需分别缴纳46%和高达145%的关税。在中低价鞋类利润本就有限的背景下,如此高税负几乎等同于直接吞噬全部利润。
正因如此,斯凯奇在2024年一季度财报发布后,罕见地撤回了全年营收预期,给出的官方理由是“全球贸易政策带来的宏观不确定性”。对于一家上市26年的消费品牌来说,这是一个异常明确的信号:当前外部环境,已让财务预测变得不可控。
在这一背景下,选择由3G资本牵头的私有化,不仅能缓冲股东压力,更为斯凯奇腾出了一个战略调整的封闭窗口——去寻找下一个能抵御不确定性的增长路径。
巴西资本入局,能否打造第二个“百威英博”?
在这场引发业内震动的94亿美元交易背后,是3G资本的身影再次登场。这家低调却影响深远的巴西投资公司,曾联手巴菲特主导了百威英博、卡夫亨氏、汉堡王等全球顶级品牌的并购整合。
3G资本由豪尔赫·保罗·雷曼、马塞尔·赫尔曼·特莱斯和卡洛斯·阿尔贝托·西库皮拉三位巴西投资人创办,核心理念是通过极致成本控制与高效人才机制,彻底重塑传统企业的盈利模式。 在《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单中,雷曼凭借170亿美元的净资产成为巴西第三大富豪,全球排名第119位。在他们手中,许多看似成熟的消费品巨头,被重新“瘦身塑形”——裁撤非核心业务、打破组织冗余、推广开放办公、按绩效论英雄。
这一套打法,曾帮助3G资本主导下的百威英博吞下多个啤酒巨头,并一度成为全球最大的啤酒集团;也让汉堡王在沉寂多年后强势复兴,成功并入连锁快餐集团RBI,稳居全球第三大快餐公司。
因此,此次出手斯凯奇,也并非毫无章法的扩张。相反,在关税政策冲击、零售业动荡、中低价鞋履品牌盈利空间被极度压缩的背景下,3G资本显然看准了斯凯奇所拥有的两个核心价值:其遍布全球的销售网络与品牌认知,以及可通过精细化运营释放出的“利润潜力”。
对3G而言,这是一场再熟悉不过的“典型局面”:一家传统但盈利稳定的消费品牌,受制于政策与市场双重压力,在上市框架下难以迅速调整。而通过私有化,3G能够按下“重启键”——重新规划成本结构、评估区域利润、优化定价策略,并可能在未来数年后以更高估值重新推向资本市场,复制其在汉堡王和百威英博的路径。
而对于整个消费行业而言,斯凯奇之变只是开始。4月29日,美国鞋类分销商和零售商协会,一个由耐克、阿迪达斯、斯凯奇和安德玛等76个鞋类品牌组成的行业组织会,曾致信特朗普请求豁免其关税。这些公司表示,关税对他们“打击尤为严重”,特朗普的关税将使美国鞋类行业面临“生存威胁”,并警告称,数以万计的工作岗位面临风险。
跳出鞋类行业,芭比娃娃制造商、玩具巨头美泰,汽车巨头福特均已经暂停向投资者提供年度盈利预期。
关税风暴之下,不确定性成为常态,那些依赖亚洲制造、以性价比为优势的国际品牌,也许都将在未来面临同样的问题:如何在利润压缩与增长焦虑中重构战略?以私有化方式争取喘息空间,斯凯奇只是第一个转身的人。谁会是下一个?
注:本文所用图片来自斯凯奇公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