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够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吗?

500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发展中国家在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因未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导致国民收入未能继续增加而长期停滞在中等水平。

这些国家往往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人力成本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发达国家竞争。

 

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是世界银行在2006年的《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首次提出,“中等收入陷阱”的代表国家是巴西、墨西哥、阿根廷、马来西亚、菲律宾、南非等。

凡事也有例外,韩国就成功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并进一步发展成为高收入国家。

 

2020年左右,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0美元,达到了中等收入水平。

未来中国是会像韩国那样成功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继续发展,还是像巴西、墨西哥和马来西亚等国家那样深陷中等收入陷阱呢?

 

 

一、深陷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有哪些特点?

 

在回答中国是否能够跨过 “中等收入陷阱”时,我们有必要质疑一下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是否真的存在?

难道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0美元左右时,会有一股神秘力量阻挡这个国家经济的继续发展吗?

 

巴西、墨西哥、阿根廷、马来西亚等国家为什么一直无法跨过中等收入陷阱?

事情的真相并不神秘,只要我们详细分析这些国家的产业结构以及他们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就能破除神秘主义的思维,找到这些国家产业无法升级背后的原因。

 

1:发展中国家500强名单

 

500

在2024年财富500强的榜单中,全世界发展中国家(不含中国)——地理范围涵盖了整个非洲、拉美、东欧、东南亚、南亚和西亚,人口规模将近50亿的上百个国家,能够挤进财富500强的企业数量仅有38家。

2000年发展中国家财富500强企业的数量更加稀少:整个非洲、拉美、东欧、东南亚、南亚和西亚地区财富500强的上榜企业只有12家。

即使加上中国,所有发展中国家加起来的上榜的企业数量也只有22家(2000年中国在财富500强榜单中的企业只有10家),这就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

 

为什么发展中国家财富500强上榜企业数量与其人口和地域规模严重不匹配?

为什么发展中国家的本土企业无法发展起来?

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2:发展中国家500强行业分布

 

500

 

财富500强榜单以企业销售收入为比较标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财富500强企业数量的差距反映的是发展中国家企业和发达国家企业实力的差距。

发展中国家无法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发展中国家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发展中国家什么样的企业能上榜,这些企业一般从事哪些行业?

我们分析一下发展中国家的上榜企业:

 

1、发展中国家(不含中国)一共有29家财富500强企业。

在这些发展中国家中,印度和巴西上榜企业数量最多都是9家,然后是墨西哥4家。

沙特、阿联酋、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土耳其和哥伦比亚都只有一家财富500强企业。

除此之外,其它发展中国家没有一家财富500强企业。

 

2、在这10个国家的29家上榜企业中:

来自能源行业(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的企业数量最多,达到13家;

其次来自金融行业的企业,数量为7家;

从事制造业的企业只有3家,剩下的6家企业来自航空运输、食品、贸易等行业。

所有发展中国家的上榜企业,不论是能源行业还是金融行业、制造业,其销售市场基本以国内市场为主,国际化程度极低。

 

3、沙特、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哥伦比亚这5个国家财富500强上榜企业都是石油公司。

能源行业是经济体系中最重要的基础行业,发展中国家能够凭借本国的自然资源禀赋发展起财富500强企业,但这属于靠天吃饭。

 

从发展中国家财富500强上榜企业中可以看出什么问题?

最大的问题是发展中国家的财富500强企业从事制造业的数量太少了,只有三家。

这三家制造业企业分别是印度信实工业公司、印度塔塔汽车公司和土耳其KOC公司。

 

印度信实工业公司实际的业务十分多元化,石化工业仅仅是其业务中的一部分,而且市场完全面向国内;塔塔汽车的主要市场也在印度本国;土耳其KOC公司的家电出口欧洲,但其角色与富士康类似。

这就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基本上没有强大的制造业。

发展中国家从事制造业的企业,其市场也主要以国内市场为主,能够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企业十分稀少甚至可以说基本没有。

 

巴西、墨西哥、马来西亚等国家为何会深陷中等收入陷阱?

因为这些国家在过去的几十年都未能建立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无法参与国际竞争。

巴西、墨西哥等国家最大的企业都是能源企业,本国基本没有大型的制造业企业。

马来西亚成功接受了日本等国家的产业转移成为国际制造的一环,但是马来西亚的产业一直都无法实现升级,一直都是生产基地的角色。

 

3:巴西和韩国500强上榜企业数量

 

500

对比巴西和韩国的财富500强企业,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为何巴西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从2000年到2024年,巴西财富500强上榜企业数量仅仅从3家增长至9家。

在巴西2024年上榜的9家企业中没有一家制造业企业,除了银行之外都是初级的资源开发类企业:4家企业是银行,其余5家是食品、能源和材料企业。

 

作为对比,韩国上榜财富500强的企业则完全不同。

早在2000年韩国就已经有12家企业上榜财富500强,到2024年韩国财富500强企业数量仍有15家。

韩国500强企业涵盖了钢铁、汽车、造船、电子等多个产业,韩国500强企业分布的重点是制造业。

韩国半导体、造船、汽车等多个产业在全世界都拥有强大的竞争力,正是这些企业支撑了韩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韩国只有5000多万人口,但是韩国拥有全球数一数二的造船业,韩国存储芯片的市场份额全球第一,韩国的现代起亚汽车集团汽车销量全球第七……

韩国经济之所以能够持续发展,根本原因是韩国建立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而且在中国的竞争中存活了下来。

 

作为对比,巴西、墨西哥、马来西亚等国家有哪些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呢?

除了石油、铁矿石、农产品之外,巴西在全世界知名的产品还有哪些?

基本没有!

这就是能否成为发达国家的区别。

 

 

二、中国能否跨过中等收入陷阱?

 

42000年和2024年财富500强榜单

 

500

500

中国是否能够跨过中等收入陷阱?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看看中国与巴西、墨西哥、马来西亚等深陷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有什么区别?

从财富500强企业的数量对比中可以看出,中国与这些国家最大的区别就是拥有大量的500强企业,而且相当部分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企业。

 

在2024年财富500强的榜单中,中国共有133家企业上榜,上榜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

在2000年中国还只有11家财富500强企业,上榜企业数量不仅低于七国集团的所有国家,而且连韩国都不如。

 

5:主要国家财富500强企业数量

 

500

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不仅在经济总体规模上实现了巨大的发展,而且中国的企业也不断发展壮大起来了。

2024年中国财富500强企业数量超过了除美国之外的所有发达国家,占上榜企业总量的26.7%。

中国企业是在国际竞争的环境下发展壮大起来的,可以说中国凭借自身的发展彻底改变了发达国家企业垄断财富500强榜单的格局。

 

6:各国财富500强企业数量变化

 

500

由于规则的设置,财富500强企业数量的总量不变,中国财富500强企业数量的增加是以发达国家上榜企业数量的减少为代价的。

从2000年到2024年,中国财富500强企业数量增加了122家,中国增加的数量主要是从哪些发达国家那里抢来的?

从2000年到2024年,日本财富500强企业数量减少了67家,美国减少了39家,英国减少了22家,法国减少了1家,德国减少了8家。

在中国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受损最大的就是发达国家,特别是美日欧这些国家。

 

财富500强企业数量的一增一减充分反映了中国企业的竞争能力:中国的企业是在国际竞争中将欧美日的企业挤出了财富500强的榜单。

2000年后发展起来的中国企业,不仅仅是金融、能源等与经济总量高度相关的企业,而且还包括了大量的制造业企业。

这些制造业企业的发展壮大才是中国经济的底气,是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底气。

 

7:中国财富500强制造业企业榜单

 

500

中国的财富500强企业中包含了大量的制造业企业,钢铁、石化、汽车、造船、家电、通信设备、消费电子产品等各个产业的企业都有。

这些企业基本上在各自的产业中都做到了国际领先:宝武集团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魏桥创业是全球最大的电解铝生产企业,宁德时代是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企业,中国船舶是全球最大的造船企业,中国中车是全球最大的机车制造企业……

 

这就是中国与深陷中等收入陷阱的巴西、墨西哥、阿根廷、马来西亚等国家的不同之处:

中国不仅有大量的制造业企业进入财富500强榜单,而且这些企业都在与发达国家企业的竞争中发展壮大起来。

 

82024年全球汽车品牌销量

 

500

2024年在全球十大汽车集团中,中国有两家汽车企业上榜,分别是比亚迪和吉利。

汽车工业一直都是发达国家垄断的产业,美国、日本和欧洲的汽车企业长期垄断了全球的汽车市场。

中国的自主乘用车品牌基本上都是在2000年后才创建的,但是仅仅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就能与国际汽车巨头一较高下。

反观巴西、墨西哥,这两个国家的汽车产量也都有上百万辆,但是有多少是巴西、墨西哥自己的品牌?

基本没有,巴西和墨西哥的汽车产量全部都是外国汽车企业生产的。

 

 

三、对中国而言,不存在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国民收入如何持续提高?

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的发展顺序通常是这样的:

第一个阶段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服装纺织、箱包鞋袜等简单产品的生产。

第二个阶段是进入技术含量更高的产业,如家电、电子产品、汽车等复杂产品的生产。

第三个阶段是创建自主品牌,如果一个国家还要继续发展,在国际分工中就不能满足制造的角色,但这并不容易。

 

世界上大部分国家例如非洲国家,连经济发展的第一阶段都未能完成,因此经济极度落后。

巴西、墨西哥、马来西亚等国家处于第二阶段,因此这些国家能够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但是产业发展未能升级到第三阶段。

实际上能够进入第三阶段的国家在全球寥寥无几,基本上只有中国、韩国等极少数国家才有能力发展到第三阶段。

 

为什么巴西、墨西哥、马来西亚等国家会深陷中等收入陷阱,根源就是这些国家的产业无法升级至更高的阶段。

这些国家的产业实际上都是从属于发达国家的,典型的如墨西哥对美国经济的依赖,马来西亚对日本经济的依赖。

墨西哥产业发展的技术来自美国,核心零部件供应来自美国,出口市场也主要是美国,墨西哥经济发展的上限实际上是美国决定的。

马来西亚发展的技术来自日本,核心零部件供应来自日本,出口市场也主要是日本产品的传统市场,马来西亚的发展上限是日本决定的。

 

日本在20世纪曾经提出过产业发展的“雁行理论”:

日本是产业发展的领头雁,而其它国家(主要是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则紧跟在日本身后,接收日本的产业转移,以此实现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提高。

在这种发展模式中,接收产业转移的国家自然不可能超过产业和技术的输出国日本,因此在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停滞不前,马来西亚就是典型的例子。

马来西亚很早就接收了日本转移的汽车、家电甚至半导体等产业,但是马来西亚一直处于日本企业制造基地的角色,从来都没突破这一限制实现自主发展。

 

92000~2010中国电子产品产量

 

500

中国的发展模式根本就不在西方国家主导的产业体系之内,因此对中国而言根本就没有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一说。

中国曾经接收了发达国家转移的产业,但是中国不会仅限于接收发达国家转移的产业,而是有能力实现技术突破和自主发展。

以手机产业为例为例,2000年后中国制造了全世界绝大部分的手机,但是这些手机基本上是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等外国品牌。

当时的中国还没有自己的手机品牌,也没有能力制造手机的核心零部件。

 

但是中国从未放弃产业升级,在功能机时代,在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等国际品牌的包围之下,以波导、科健等为代表的自主品牌艰难发展了起来。

虽然这些手机品牌最终并未成功,但是至少初步培养了一批手机设计研发人才,培育了国产供应链,提升了中国在全球手机产业链中的位置。

 

10:智能手机市场格局

 

500

到了智能手机时代,中国手机企业终于完成了突破,以华为、小米、OV为代表的自主品牌都成功发展了起来,全球市场份额仅次于苹果和三星。

2024年,中国品牌智能手机在全球的市场份额超过50%,而且华为的手机实现了全国产化。

在手机核心零部件上中国也实现了突破,“缺芯少屏”曾经是中国手机产业的痛点,但是以京东方、海思为代表的企业也最终补足了中国手机产业的短板。

 

不论是家电产业,还是智能手机产业,还是汽车产业,中国在发展初期也和巴西、墨西哥、马来西亚等国家一样没有技术能力,需要依靠发达国家的技术转移。

但是中国和巴西、墨西哥、马来西亚等国家不一样的是,中国有能力掌握技术并发展自主品牌,最终与发达国家企业竞争并在竞争中取胜。

反观巴西、墨西哥、马来西亚等国家,他们一直都未能突破发达国家给他们设定的产业位置,因此。这些国家的产业都是从属于发达国家的,不论是汽车工业还是电子产业都是如此。

正因为如此,这些国家的人均收入才会存在天花板——即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与巴西、墨西哥、马来西亚是完全不同的,中国的产业从来不从属于任何国家,中国拥有绝对的自主权!

因此中国不会面临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中国的发展已经证明了这一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