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空军称“哨兵”洲际核导弹需配套新建发射井设施

来源:defensenews

500

美国空军原计划为“哨兵”洲际弹道导弹项目复用现役“民兵III”导弹发射井,但现已确认需全面新建发射井设施。(空军一级军士长布雷登·威廉姆斯/美国空军供图)

美国空军曾计划为“哨兵”(LGM-35A Sentinel)洲际弹道导弹项目复用现役“民兵III”导弹发射井,但现已确认需全面新建发射井设施。这一决定将进一步加剧该项目本已严峻的成本超支与进度延误风险。

空军最初希望对已部署“民兵III”洲际弹道导弹的现役发射井进行改造,以适配“哨兵”导弹发射需求。相比新建发射井,改造方案在效率与成本上更具优势。然而,在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太空军基地开展的发射井改造测试项目显示,该方案存在严重技术隐患,将导致项目成本激增、进度进一步滞后。

“随着‘哨兵’项目持续推进重组,空军分析表明,原定‘民兵III’发射井改造方案在成本、进度及武器系统性能方面存在不可接受的风险。”空军发言人在电子邮件中表示,“范登堡基地的发射井改造测试数据进一步证实,未知场地条件将导致成本与进度严重失控。为降低风险,空军计划在空军自有土地上新建发射井,即复用现有导弹基地,但不再使用已有55年历史的旧发射井。”

​“哨兵”项目旨在替换服役超半个世纪的“民兵III”洲际弹道导弹,后者已接近寿命终点。该项目由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承建,涉及横跨美国大平原地区数千英里的基础设施工程,堪称美国核武库现代化进程的核心工程。然而,其预算已从最初预计的777亿美元严重超支,并于2024年1月触发《纳恩-麦柯迪修正案》审查机制。

尽管五角大楼在审查后认定“哨兵”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但责令空军调整项目结构以控制成本。然而,进一步评估显示该项目仍存在潜在隐患。2024年3月,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官员在回应《纳恩-麦柯迪修正案》审查结果时坦言,若对现役发射井的实地条件进行深入勘察,可能不得不启动新建计划。

“目前暂无新建发射井的计划,”该官员称,“但考虑到土地条件差异,未来进一步勘察时,可能发现部分发射井无法满足复用要求。”

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司令托马斯·布西耶将军在4月30日高级核威慑联盟中心主办的虚拟论坛上表示,空军仍在优化“哨兵”项目架构,力求在多重约束下寻求突破。“《纳恩-麦柯迪修正案》审查虽给部门带来巨大压力,但也为我们提供了重新审视设施设计与功能实现的契机。”

布西耶透露,空军正探索在保留“民兵III”发射井土地的基础上新建发射井,同时评估联邦政府其他地块以补充洲际弹道导弹基地需求。在从模拟指挥控制架构向“哨兵”数字化指挥系统过渡的过程中,空军需确保始终保持一定数量的洲际弹道导弹处于战备状态,以维持国家核威慑能力。

布西耶将军坦言,该项目规模之庞大、复杂度之高,堪比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建设的州际高速公路系统。“这将是一场涉及作战、维护、采购及多方合作伙伴的精密协同行动,”他表示,“坦率地说,我们此前从未在如此规模与复杂度下开展过此类工程。”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