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安宁与满足
幸福在哪里?过去,我们越来越多地提出这个问题时,我们似乎对找到答案很有把握,胸有成竹。现在,我们却有一种回避这个问题的痛苦倾向,难道是我们对曾经找到的答案感到不满,忧心忡忡。
在我看来,幸福是一些简单的事实,掌握它并不难,很容易简化为人人可以接受的形式。幸福意味着安宁,身体的安宁和思想的安宁。这是一种自我满足的情形,一种与一个人生活环境和谐共处的情形,一种也许与一个人的生活目的相符合的情形。
(一)
“幸福”这个字眼本身表明,我们所有人都在追求那种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实现安宁与满足的境界。只有我们的需求得到满足,我们才会感到幸福,这一点不言自明。不满足的人不会感到幸福,如同暴躁的脾气不可能是保证舒适生活的一种情绪。
在实现生活目标的过程中,如果一个人焦躁不安或者屡受挫折,他不会感到幸福和安宁;不清楚自己生活目标的人,他的内心不会感到和平;没有任何需求的人,他也不会拥有需求得到满足的快乐。
在我们的星球上,所有的动物都显得非常幸福,因为,自然界提供并满足了所有动物的需求——否则,它们就会死去。“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然而,我生而为人,当知人的幸福与快乐之所在。
人类的幸福之所以出现问题,只是因为人类拥有更加复杂的需求系统,可能是一个远大的志向,一个实现生活目标的愿望,这些需求很难得到完全的满足。人类比动物有优越感,因为人类拥有高尚的需求,也许比动物了解更多的幸福。
在错综复杂的文明化进程中,我们经常会忘记一些事情——从根本上来说,虽然我们属于高级动物,可我们仍然是有一具血肉之躯的动物。因而,幸福往往需要我们的内分泌腺功能齐全。现在的医生经常告知病人,他们的症状在于他们的生理机能不正常——在当今高度文明的生活状况下,他们已经大大背离了普通、健康的生活方式所需求的首要条件。
身体决定着精神,多么的确定无疑、合情合理、深刻而坚定。幸福,就是一个人身心愉悦的感觉。“这个人”,几乎不会是你看到的那个大腹便便,在别人面前显得十分荣耀,或者拥有无上权力、巨额财富的人。千万要小心,不要认为他会比任何人幸福,不要被虚假的表面所迷惑。
(二)
所谓“身心愉悦”,无关权力与金钱,指的是这样一种情形:我们的神经功能齐全,随时准备发挥作用,并有能力处理手头的工作。既然我们的精神不能起先决的作用,实际上我们的神经烦躁不安,除非我们有事可做,那么,就设法投入到自己喜欢的某项工作中去,这才会达到一种和谐的效果。
具体而言,幸福来自于工作——自己喜欢的工作,并且在出色完成它的时候所产生的那种快乐和安宁的感觉。
是的,幸福几乎总是辛勤劳动的结果。幸福就是来自完成一项工作,取得一些成绩之后的满足感。这项工作可以是体力劳动,也可以是脑力的消耗;幸福光顾于那些成功地完成其工作的人,无论他们从事的是何种工作。
对我而言,的确如此,种菜或采摘覆盆子等简单的体力劳动,和写作这类所谓高级的脑力劳动之间不存在绝对的区别。它们收获和制造物品的快乐,是生活对我的一次次奖赏,快乐和满足的感觉都是一样的。
身为一名优秀的体力劳动者——我的母亲,她认为,体力劳动者只有运用自己的大脑,才能称为称职的体力劳动者。东边四畦种菜,西边三畦种豆,南边两畦栽南瓜,北边一畦栽茄子。母亲运用她使用了近八十岁的劳动头脑,以及依然强健的身体,把她的小小菜园子妥妥安排满了。她为此一年四季感到快乐,感到满足。
我也认为,任何一位写作者只有喜欢与写作本身密切相关的一切体力劳动,他才能被称为一名称职的作家。从这个角度来说,不知疲倦的AI(人工智能)写手,它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创作者,而只能是抄袭者。它也不会从抄袭的成果中享受到满足的快乐。
(三)
当一个人对联合国问题或世界和平问题感到不安或者不满的时候,当他希望重新得到幸福的时候,对他来讲,最好的一个选择是在自己家中找到厨房排水管堵塞的地方,并设法将其疏通;或者找到储藏间里的一把摇摇晃晃的椅子,翻出工具箱里的钉子将它重新稳固。忙碌一个上午,看见污水顺畅地由排水管流出,并发出清晰的汩汩声,而椅子不再吱吱呀呀作响,这个时候,无论是谁,都会感到十分自豪,快乐的感觉像一股泉水从内心深处喷涌而出,淋遍全身。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人心怀世界,期待用嘴巴来拯救世界——其实是唯恐天下不乱,那么最好先拯救他自己,让自己快乐地活着,才能拯救多灾多难的未来。我觉得,应付世界混乱局面的最佳方案似乎是,为每个家庭配备一把斧头、一只活动扳手,以及足够多的钉子。
孔子若有知,他老人家必定会站起来向吾辈说道,拯救了排水管和椅子,家庭也就得救了;拯救了家庭,民族也就得救了;拯救了民族,世界也就得救了。
在我们周围,如许多的忧愁均是由精神因素造成的,而低迷的精神状态是由于终日碌碌无为造成的,或者是由于所做的事情没有做好、没能做成功、或根本无力去做造成的。在世上所有不快乐的人中,最不快乐的是那些什麽事情都不愿去做的人。
有多少去精神病医院的病人,就表明有多少不快乐、不工作的人,而不是有工作、没烦恼的人。再难完成的工作也不会把人累死。置人于死地的只有无法完成的工作,毫无目的的工作。它们吞食一个人的滋生欲望的神经,正如冰冷的海水淹没一个人的躯体一样。
如今讨论这样的事情可能要冒一定的风险,太多的人死于心脏病发作,死于神经系统的过度紧张。然而,事情的真相并不为人所知。艰苦的工作可以致人身亡;此处,“艰苦的工作”包括通宵达旦的宴饮,和出于健康目的的运动,比如马拉松比赛。
造成一场马拉松比赛中猝死的“真凶”,是他们的神经系统一直高度紧张地关注着最终谁将超过谁。由此带来的教训是血肉之躯的一般规律不应该被轻视。不忽视身体的一般规律,真正的幸福就会降临于这样的人: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之后,再好好地休息一下,以恢复自己的精力。
(四)
真正的幸福产生于一天中适量的工作。
世上不缺哲学,但缺少一门有关幸福的哲学,即满足的哲学。“生存的伟大目标就是使人类与自然规律保持一致”,是教导人类与他所发现的自然规律保持一致,与他自身的规律保持一致。任何一个人生存的伟大目标是找到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这就是满足的奥秘,幸福的泉源。
理想的状况是,每个人都清楚了解到自己的能力和不足,在可以充分发挥作用的各项活动中找到乐趣,并都明智地意识到,无论他有多大的影响,无论他取得多大的成就,对于整个世界来说他绝对是微不足道的。然而,现实往往是,一个人很可能成功地把自己的名字铭刻在他领域的功勋榜上,以至于他会认为自己在这个领域中不可或缺或者无所不能。他被内心的某种野心左右着,于是他丧失了满足感。
有时,找出自己的不足要比了解自己的优点更加重要。一个人有那么多的忧愁,是因为他不了解自己的需求,或者他有太多的需求,或者他可能想有所作为,辛辛苦苦地想成为与他的本性相悖的角色,想做他无法做成的事情。
不断美化生活,不断讽刺生活,这两种做法都不是成熟的表现。成熟而不是幼稚的本质在于,当认清生活的本来面目时,不再感到气恼。能够以一种平稳心态面对生活,没有幻觉——也不会有幻灭的痛楚。
只有登上幸福顶峰的一个人,也许会做到坚定的意志和温和的心完美地结合起来。这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也许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理想。
坚定的意志不会因为任何事实或者任何恐惧而变得脆弱;也不会因为任何形式的快乐或者幻想而发生错误的改变。一个人具备了坚定的意志,他就会了解到,人既不是猿猴,也不是天使,而是一只危险的困兽,生活所在的世界变化无常,时而面目狰狞,时而美艳动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