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德华人群里看到如此激烈争吵,董明珠关于海归的表述值不值得口诛笔伐?
棉花絮第一次在德国华人群里看到争吵这么激烈,起因居然是因为董明珠
德国华人群里争吵这么激烈,以至于短时间需要棉花絮翻了几百层楼,看到的最吸引眼球的话就是“你亲戚和朋友不担心孩子回来后被视为间谍吗?”、“各位神仙,特朗普都没把你们打倒,你们可不能自己内部相残。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听一句劝,这事翻篇吧。”
当然棉花絮昨天看到最后也出现了很多理性的声音,而不是一味争吵的声音。有人就表示第一,董女士的民族情怀可理解要赞赏,毕竟一个曾处于困境的企业,由一个单身女士挽救,且其产品销售国际市场,而且研发创新完全是靠国内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得不佩服。
这不仅使人想起两弹的功勋人物于敏先生,从没留学国外,完全是国内教育,这种满满的民族自豪感,不得不感叹敬佩,这也可延伸到董女士领导的格力集团,事业成功不易!
另外一个例子是中国商飞大飞机项目C919,刚推出时曾有不少人冷言酸语,什么不是完全100%国产,还有多少系统,零部件是国外,当然这是事实,可不知道各位当时如何反应?是否民族自豪感有所伤害?如果C919是全部国人研发,没有海归,没有外国专家参与,各位又是如何评论?
第二,也必须承认董女士有些固执和格局限制,毕竟大多数海归都不是徒有虚名,甚至是间谍,当今国内科研和企业中不少领军人物的确是有不少有海归背景。中国50年代搞两弹一星,不少科研主力大多数都是海外归来,但中央领导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给予这些科学家最大的尊重和信任,才有今天的国防实力。
苏联解体,国内引入了大量乌克兰国防尖端科技科学家,这些人对发展中国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短时间内就可与美国叫板,俄乌冲突,中国的“中立”立场何人不知道何意?难到那些乌克兰科学家不爱国?不会搞点手脚?让他们感觉背后有双眼睛盯着,潜在间谍特务?
紧接着棉花絮看了下微博,里面跳出了不少热搜词,比如“董明珠绝不用海归暴露用人观念的落后”,部分媒体和自媒体大佬只强调董明珠说的2个关键词,也就是董明珠“绝不用海归派"“海归派里有间谍,我不知道谁是谁不是”。
还有好多位微博大V发文提到,“鉴于董明珠女士公开对海龟(归)就业歧视,我宣布,我仅代表我个人,在董明珠女士公开道歉,收回成命之前,我拒绝购买格力任何产品,说到做到!”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支持董明珠的声音在微博出现,有人称“没觉得人家观念落后,国内一样有高素质人才,这个地球离了谁都一样转。怎么感觉别人不用海归就是守旧了一样,真的搞笑。而且他们一家也不代表全部,别家还不是一样用,只是后果自负就完了。所以他们这是动了谁的奶酪了?”,也有人称“不见得落后吧,毕竟格力经历了某海归工程师泄密导致2亿元订单损失啊!选择本土培养为主的人才策略,恰恰是企业的自主决策!”
目前可以看出不管是棉花絮所在的德国华人群,还是微博等媒体平台,董明珠这段话都引起了极大的风浪,而且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声音,这次社会舆论被彻底撕裂。
董明珠关于海归的表述值不值得口诛笔伐?
如果根据部分媒体和自媒体大佬的表述,那就强调董明珠声称绝不用海归,这样的话确实可能涉及到 “海归歧视”,乃至诋毁海归群体的声誉和违背国家相关公共政策严肃性。那我们继续往下看。
大家若只看他们的标题或片段,董明珠的言论确实充满争议。我们首先再把目光聚焦到这次格力的股东大会上,请大家注意这个是股东大会,不是公开场合,董明珠的话其实是被人录了视频然后发布到网络上的,一次企业的内部会议本身就不是公开对外宣传的政策,这点看棉花絮认为部分媒体和自媒体大佬对其攻击的不太妥当。毕竟董明珠没有对外部公开呼吁和表述自己的意见,不算主动引发社会舆论。
当被问及“格力是否考虑引入国际人才”时,她以近期频发的商业间谍案为引子,用半开玩笑的语气说道:“海归里可能有间谍,我们只能老老实实培养自己人。”现场嘉宾的笑声和掌声,恰恰印证了这更像一句“黑色幽默”。这句话棉花絮认为不能构成董明珠诋毁海归群体的声誉,因为海归里有间谍已经是尽人皆知的新闻了。董明珠没说海归都是间谍,只是说海归里可能有间谍。
让我们最后再看下原始视频,董明珠原话称我们在人才培养当中,绝不用一个海归派,这海归派里面有间谍,我不知道谁是谁不是,我只能保守地选择在国内的高校里面,培养我们自己的人才!
部分媒体和自媒体大佬就直接用董明珠绝不用海归这个词来概括,棉花絮觉得属于以偏概全和断章取义,这带来泼天流量的同时也确实引发了社会上讨论的热潮。棉花絮语文功底可能没那么好,但是棉花絮大学逻辑学记得期末考试应该是得分第一的,我也是从小看福尔摩斯探案集长大的,我个人感觉董明珠的意思是不培养海归派,而不是不使用海归派,两个意思是天壤之别的。
培养和使用本身就是2个不同的名词,组织和单位要培养你,就会先考察你的综合素质,包括忠诚度等,然后给你各种机会继续历练以考察你的各种能力,一旦考察顺利通过就会提拔你到重要的岗位。而使用往往是指招你入职。
公开报道显示2023年某海归工程师从格力离职后将新型热管理技术参数泄露给外资企业,导致格力损失超2亿元订单。这种切肤之痛让董明珠选择极端保守策略:格力1.3万名研发人员中,海归占比不足0.5%,远低于美的(15%)和海尔(12%)。那么据此棉花絮判断董明珠表达的绝不可能是她绝不用海归,因为董明珠自己确实也在用海归虽然数量很少。
至于很多人提及的董明珠不用海归是不是涉及歧视乃至违法。棉花絮的法律朋友就表示这属于企业自主权范畴,就业歧视是指在招聘、录用、晋升、薪酬、培训等就业相关环节中,基于性别、年龄、种族、民族、宗教信仰、残疾、健康状况、户籍等与工作能力无关的因素,对劳动者采取不公平对待的行为。而学习经历不属于与工作能力无关的因素,不用海归属于企业自主权的范畴。
棉花絮对于董明珠这次股东大会争议性言论的看法
截至2025年1月1日,各国的平均智商基于来自全球超过139万人的数据,他们在同一个平台上接受了相同的测试。对全球平均智商影响最大的国家是中国,中国约占世界人口的18%。中国平均智商为107.19,帮助平衡了许多得分较低的国家。这个充分说明了我们中国人是聪明的,在哪里都能发光发亮。
但是这个也导致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太卷了,毕竟大家都那么聪明,社会上到处都是人才。
棉花絮这边就有几个亲戚因为卷不过国内孩子,甚至考不上国内好的大学而选择去国外的大学读书的。国外很多大学都是宽进严出,棉花絮身边也有亲戚去了法国没有拿到任何毕业证书就回国。
所以海归们本身的水平就是参差不齐,确实存在部分人读书不好的才出国的现象。
当然也存在很多人被国外名牌大学吸引而去国外留学的优秀学生,其中可能部分被国外优越的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吸引而留在了国外,也有部分会成为试图移民国外父母的铺路石,当然大部分会选择回国做一名海归。
这部分海归在华为等企业都在发光发热,而格力不去用他们确实是挺可惜。董明珠在格力30周年庆典上的宣言:“这里没有海归或本土的区别,只有‘能不能干’的选择。” 说到底每个企业都不相同,但每个成功的企业背后总会有些独到之处,这里棉花絮觉得无法去苛求一个为中国发展做出贡献的企业家,但诚然‘能不能干’就跟邓爷爷的“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一个道理。
海归如今确实不是20年前了,那会大家一听到你喝过洋墨水就觉得你立马高大上了。如今西方的高校被政治正确和多元化也是搞得乌烟瘴气,以至于到了特朗普都公开呼吁要撤掉教育部的地步。
群里朋友表示说句轻松的话就是董明珠的格力集团也是私人企业,他们的用人决策也代表不了整个中国,公开出来也好,海外留学生也不用浪费时间去她那里应聘了。
有看到德国华人群发布份一份留学生海归薪资一览表,棉花絮不知道数据准不准确,其实说到底这次争论的背后可能是海归留学生和国内顶级大学毕业生竞争的延续。董明珠展示了自己对国内教育科研水平的高度认可和自信。当然棉花絮个人从内心来说其实还是觉得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和高校应该多使用些海归人才,因为他们能带来更多与众不同的知识和思想碰撞。
当然有报道称格力与航天科工集团等军工企业早就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信息安全、机器人、智能家居等领域展开合作,格力是涉及军工、边防、基建等关乎国家机密和核心数据安全的企业。那样的话格力与众不同的用人标准也许会被人更多理解了。
棉花絮认为与其媒体和自媒体工作者关注董明珠的用人标准,不如关心下为什么在美国工作的众多华裔科学家们放弃美国稳定的生活节奏,选择回到国内,一切重新开始。报道称虽然大多数在中国出生的美国科学家打算留在美国,但离开的人数一直在稳步增加。
司法部在2018年实施“中国倡议”后,离职人数增加了75%,三分之二的搬迁科学家移居中国。接受调查的美国华裔科学家表示,他们在进行研究时感到焦虑和新的困难,61%的人考虑离开美国。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但是印第安纳大学的华裔教授王晓峰被FBI抄家的事儿,在科技圈炸开了锅。更让人寒心的是,王晓峰所在的学院立马把他从官网上删了,生怕沾上一点关系。
这事儿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美国对华裔科学家的猜忌和打压。直到现在2025年4月27日王晓峰仍下落不明。
王晓峰之妻马念丽首次就事件公开发声。“我们信任并为之奉献了这么久的国家,现在竟把我们当作罪犯对待,令人心碎。”马念丽质问,“我们究竟做错了什么要被这样对待?我们只是在绝望地寻找答案。”
王晓峰的遭遇不是个例,美国情报机构跟疯了似的,到处监视和随意调查华裔科学家。不少人丢了工作,科研也搞不了,日子过得提心吊胆的,不知道哪天就轮到自己了。而早在2015年被称为世界知名超导专家郗小星也遭受了这不公平的待遇,不仅被扣上子虚乌有的罪名,声称他为中国提供“秘密”技术,甚至还将其逮捕起来。经过长达8年的抗争,郗小星才终于洗清冤屈。
美国近期逐渐禁止我国学生选择科学方面的专业,一些正处于学业之中的学生签证被突破作废,现在发展到大规模驱逐行动。据称大量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的签证被吊销,学籍被终止,几年的努力、巨额的学费等于打了水漂。
学问之路,无国界之分,驱逐之举,实非明智。愿诸学子,皆能寻得心仪之学府,获真才实学。
棉花絮非常认可邓爷爷说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说法,你去国外读科学回来才能发挥能力,报效国家。而现在美国和西方人确只希望广大中国留学生去那里学习哲学、人文、艺术等,棉花絮不知道美国是何居心?
当然最后棉花絮还是想说现在自媒体上很多人反驳董明珠都异口同声的拿钱学森来举例,让棉花絮有点感到好笑,要知道现在大部分海归跟钱学森朴素爱国主义还是有天壤之别的。当时中国一无所有,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换成现在的海归又有多少人愿意放弃当时美国的待遇和地位呢?
钱学森说:“我将尽我所能帮助中国人民建设一个幸福而有尊严的国度。”试问目前又有多少海归能有这个思想境界?
棉花絮认识很多很多海归,其实他们绝大多数都是非常不错的,董明珠确实不该因噎废食,她说不会去培养海归确实站不住脚。
但是一些人与其不如大规模攻击董明珠,不如更好的是想想我可以为中国做些什么呢?起码棉花絮问心无愧,为有关部门私下提供过大量关于 “东伊运”极端恐怖组织在国外的详细信息和文章,也在贴吧等平台告诉过大家叙利亚HTS极端组织中附属大量 “东伊运”极端恐怖分子的事实,这个就是我自认为一个自媒体工作者应该去做的,而不是咬文嚼字去攻击一个为中国纳税的国内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