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进展!朝鲜“翻船事故”过去7天,5000吨驱逐舰躺在港池里都经历了些什么?
距离2025年5月21日朝鲜人民军海军“崔贤”级驱逐舰二号舰,在朝鲜东海岸的清津造船厂陆地船台下水时侧翻,已经过去了接近一周时间。记得5月23日朝中社曾报道,说5月22日劳动党中央派出专家组抵达清津造船厂后,曾经给出了一个总体性的处理意见,并向劳动党中央进行了汇报。
根据朝鲜军船工业专家组给出的方案,已经翻覆在港池里的“崔贤”级二号舰,可能的处理方案是:先抽出浸水隔舱里的海水,然后从船台脱离舰艏部分。我们当时的解读是,先将整艘船都拉到港池里,然后再从港池里利用浮筒、浮箱、气球等浮力设备将该舰舰体整体扶正,牵引回岸边进行检查。
整个过程专家组认为需要2到3天,之后修复被刮擦的舰体右舷,专家组认为需要10天左右的时间。所以我们理解是,在十二天的时间内搞定“崔贤”级二号舰的问题。
舰体扶正的进展
这不,朝鲜方面说干就干,也就好在这几天西方商业侦察卫星没少跟着拍这艘驱逐舰,所以大家对“崔贤”级二号舰的状态掌握的还算明确。
5月23日,西方商业侦察卫星拍摄到“崔贤”级二号舰周边,开始出现类似于浮箱和工作艇一样的东西,同时还从岸边连接了两条钢索到舰上,这可能只是为了固定住舰体,不要让舰体再在港池里边漂动以免横生枝节。
不过,舰体上覆盖的大量蓝色塑料薄膜没有去除。诡异的是,造船厂的下水滑道上,甚至覆盖了更多的蓝色塑料布,把下水滑道的前部覆盖得甚至比舰体还要严实。不由得让人怀疑,这下水滑道上,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或者故障?
不过,不管怎么说吧。崔贤”号的舰体扶正作业,应该是从23号开始的,22号汇报,23号开始动手扶正,这工作效率咱也不能说不高吧。但是,从23号之后,“崔贤”号的工作进度却越来越慢。
到5月25日,西方商业侦察卫星公司公布了一批新的卫星照片。从这些卫星照片里可以看到,出现在“崔贤”级旁边的工作船已经增加到3艘,其中一艘应该是机动式码头,还有两艘应当是驳船和大马力拖船。
港池里遍布大量浮箱?浮筒?不清楚具体要发挥什么作用,但“崔贤”级二号舰依然稳稳当当地翻覆在港池里,纹丝不动。这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天,理论上按照朝鲜专家组给的时间表,舰体的扶正工作已经完成了。
而在当天,在逮了清津造船厂厂长洪吉浩、副厂长、总工程师、总装车间主任之后,朝鲜劳动党军需工业部副部长李亨先也被拘留。咱们的解读哈,证明这事情还在发酵,金正恩很生气,后果很严重,那自然而然打击面开始逐步扩大了。
而目前的最新卫星照片,则来自于5月26日西方商业卫星公司拍摄的卫片,26日的卫片分辨率不高,但是却让人心凉了半截。这张卫星照片应该是在清津港港池落潮的时候拍摄的。
从卫星图片来看,清津港落潮时分,在港池里、出港航道里居然出现了大片裸露的滩涂。咱们查不到清津港的高潮位和低潮位之间的位差,但是按照常识哈,起码会有2到3米之间的水位差。而“崔贤”级二号舰跟之前一样,依然翻覆在港池里纹丝未动,舰体上依然覆盖着一层塑料布。
反正从这个情况看,不管27号咋样,反正朝鲜专家组在22日开出的药方,说3天之内把舰体扶正,这大饼已经基本上没了。有人就说俏皮话,说要是再过两天这舰体还是扶不正,估计22号给金正恩同志开药方的朝鲜砖家们,也可以朝中社报道里见了。
但不管怎么讲,随着这时间越拖越长,大伊万认为“崔贤”级二号舰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大,尤其是这个高潮位低潮位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崔贤”级二号舰在出事故的时候,是整体“担”在岸上的,也就是一半在船台上,一半在港池里,中间卡在港池和船台的连接处上。
之前没有考虑高潮位低潮位,这船最多也就是横向滑动,最多把右舷给摩擦的更像是花瓜一样,但现在考虑到了高潮位低潮位因素,那麻烦大了。等于是每次涨潮落潮,“崔贤”级二号舰的舰体,就得跟着潮位的涨落,在纵轴来回移动两次,每次的垂直位移,估计能有个两三米。每位移一次,就相当于舰体舯部、担在岸边的那一段往复受力一次。
打个比方,这就好比你来回弯折一片金属。折一次,受一次力,来来回回折几次,这金属片就该折断了……目前对于“崔贤”级二号舰来讲,大伊万认为最大的隐患就来自于此。它翻倒在港池里已经过去了接近一周,涨潮落潮十多次了,舰体舯部往复受力,垂直位移也有十多次了。
要是再不抓紧时间把它扶正,这问题严重了,就算刚刚翻倒在港池里的时候没有太大问题,指不定这么来来回回几次,“崔贤”级二号舰的舰体舯部强度也要出问题,真能给你从中间库察一下子发生变形了。
如何看待这起事故
你要问大伊万怎么认为?这事故都快过去一周了,大伊万的观点,“崔贤”级二号舰在翻覆的时候,最大的麻烦事,就是这一半趴在了岸上,一半趴在了水里。
要是它全都在岸上,或者全都在水里,反而好办了。实在不行,咱大力出奇迹,连接钢索之后用大马力拖船强行拖曳,那都能给它扶正了。结果现在一半在岸上,一半在水里,你扶正都没法扶正,还得先把这艘舰给拖到水里再说。
而拖到水里,你谁敢打这个包票这船入水之后,不会继续进水翻覆?谁也保证不了吧。而一半在岸上一半在水里,介质不同导致介质分界线部分的船体,受到的应力最大,现在还要考虑到高潮位低潮位因素,带来的舰体垂直位移度……这又是一个这船哪怕全都在岸上、或者全都在水里都不需要考虑的因素,结果现在成了“崔贤”级二号舰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
而且时间拖的越长,发生问题的可能性越大。朝鲜专家组一开始要求2到3天内迅速解决问题,也不排除考虑到了舰体反复垂直位移带来的应力累积问题。但怎么说呢,这属于怕什么来什么,屋漏偏逢连夜雨——本来想两三天解决问题的,这都快七天了,依然没有解决问题。
咱感觉吧,现在内心慌得一批的是正是洪吉浩老哥,还有一干造船厂的头头脑脑,死兆星已经在这一干人等的脑瓜顶上熠熠闪耀了。所以要咱说,如果朝鲜真的能按照原定计划,两三天把“崔贤”级给扶正了,那应该还有救。时间拖的越长,梦越多,梦一多你就不知道又有什么意想不到的问题出来。
总的来看,“崔贤”级二号舰应该是没救了,就算扶正了,这舰体大概率也是受到重大损伤,舰体强度出问题,对于一艘要求可以发射海基弹道导弹的舰艇来讲,一旦舰体强度出问题则后果可能是致命的。
这意味着,“崔贤”级二号舰后续即使能够修复,也很有可能无法再承担比如前出远洋之类的,对舰体强度要求比较高的作战任务,只能呆在近海当一个吉祥物。对于原本家底就不算充裕的朝鲜来讲,弄艘驱逐舰,弄到今天这个地步,不管怎么说这都是绝对的失败。
至于能给什么教训,咱们只能说这样几点吧:
其一在海军的建设工程中,还是要严格按照科学规律办事,没有一点弯路可走。比如朝鲜在“崔贤”号的建造中,那完全不符合客观规律的建造进度,还有下水之后没有经过基本的测试,也没有进行全舰航行试验,第二天就开到南浦港外海开始进行武器测试……
确实是赚足了世界的眼球,也确实满足了领袖关于朝鲜万里马速度的想象。但后果是啥呢?付出的代价,在第二艘同级舰的建造中很快就看到了。
其二是在工程研发过程中,也确实没有近路可抄。很多看似弯道超车的操作,背后都有大量的工程研发,基础技术研究和技术储备打底,而这对于朝鲜来讲基本是不存在的。就比如这次建造“崔贤”级二号舰的清津造船厂,上一次建造8000吨级左右的民用船舶,都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了。现在一步到位,直接开干5000吨级的驱逐舰,果不其然直接翻车。
所以,对于朝鲜来讲,不管最后“崔贤”级二号舰的结果怎么样,教训都是极其惨痛和深刻的。毫无疑问地告诉朝鲜科技工作者和领导人,在装备尤其是大型战斗装备研发上,真没有捷径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