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特产”歼-50高清照曝光,座舱盖巨大无比,隐身性能超预期

作者 | 科罗廖夫

来源 | 炮口风暴

据美国“驱动”网站“战争地带”专栏报道,沈飞六代机已经转入常规试飞阶段,频繁试飞为外界提供了大量高清图像。该机的“气泡式座舱盖”也首次曝光,这款座舱盖尺寸巨大,设计极具流线型,采用串列双座布局,与并列双座布局为主的成飞六代机形成鲜明对比。

500

在以前,双座战斗机选择并列布局,通常是较为注重对地/对海打击能力,例如美国的A-6“入侵者”、F-111“土豚”;苏俄的苏-24“击剑手”、苏-34“鸭嘴兽”等均是如此。不过,有军事专家指出,成飞六代机采用并列双座,除了侧重于对地对海打击,更多的是重视远程全能打击的任务,任务拓展性极高,与以往的战斗机概念完全不同。

沈飞六代机采用串列布局的原因,除了对空面打击和远程全能打击不像成飞六代机那么突出以外,估计还与该机更强调制空作战有关,任务需求决定了座舱布局。

500

战斗机座舱盖的主要功能是与机身座舱段构成密封座舱,保护飞行员免受迎面高速气流的吹袭和外部环境的威胁,且不受外来物的撞击。为飞行员提供舒适密闭、宽敞明亮的活动空间,为飞行员提供一个必需的生存环境与飞行条件。座舱盖结构要保证有足够的透明观察区域以及尽可能高的光学性能,从而为飞行员提供清晰、开阔且不失真的前方视野。并与平视显示器匹配,以完成起飞着陆和战斗任务。

500

座舱盖的结构要具备一定强度和刚度,能够承受气动载荷、座舱增压载荷和高、低温交变热载荷的作用。传统战斗机的座舱盖结构一般分为固定风挡和活动舱盖,采用分体式风挡和舱盖结构方案。

第五代战机采用了更先进的一体化座舱盖所替代,取消了传统固定风挡和活动舱盖之间的分界面,将分体的风挡和舱盖融为一个整体,并采用隐身外形,极大提高了飞机的隐身性能。例如美国的F-22、F-35,中国的歼-20、歼-35等,无一例外都采用了这种方案。

俄罗斯的苏-57沿袭旧例,依然采用了比较落后的分体式座舱盖,这与俄罗斯无法攻克相关技术存在直接关联。俄罗斯作为航空大国,近些年的很多航空技术只是在吃苏联老本,在座舱盖技术上毫无进展,导致苏-57座舱盖粗糙的惨不忍睹。

500

美国《航空航天工程》曾刊文称,配备在F-22上的座舱盖重量极轻(总重163千克),是整体工程中最富有挑战性的项目之一,可见一体化座舱盖看似简单,实则殊为不易。

第五代战斗机座舱盖的技术要求极高,属于是先进整体式座舱盖。座舱盖上有金属镀膜,可阻止电磁波入射驾驶舱,减小了座舱的角反射效应和雷达反射信号,达到较好的隐身效果。这种金属镀膜早期采用的是黄金材料,现在已经不采用黄金了,而是一种比黄金膜透光率更好的金属材料。

第五代战斗机的先进座舱盖具有极高的透光性,透光率要大于90%以上。同时还要求具备良好的阻光性,也就是说,先进座舱盖在允许可见光进入的同时,还能够防止红外线和紫外线的进入,这在技术上相当矛盾,必须采用一系列黑科技的秘密技术。

500

早期的F-22座舱盖玻璃体采用了一种比较传统的压力成型技术,由多层丙烯酸酯和聚碳酸酯材料层合后压叠成型,全套工艺制作要耗时一个半月,而且成本相当高昂。而我国的歼-20和美国的F-35战机的座舱盖工艺更加先进,采用了一次注射成型技术,能够把丙烯酸酯和聚碳酸酯两种材料做到一次注射成型而且各层不乱,这相当考验水平。是目前我国和美国都密不外传的最尖端手艺。目前俄罗斯都没有这种座舱盖注射成形技术。

500

综合现有信息来看,与五代机相比,六代机座舱盖的要求更高。在抗鸟撞、隐身技术、弹射救生、光学性能、透明件结构,以及结构变形控制等方面都有较高要求。

六代机座舱盖的研制,会涉及以下多项技术,一是大型整体透明件结构设计技术;二是座舱盖隐身设计技术;三是复杂曲面外形光学性能设计技术;四是大尺寸活动部件变形及状态控制技术。大型整体透明件结构设计,旨在让六代机座舱盖既能提高前部区域的抗鸟撞性能指标,同时也可在其后部区域实现救生系统穿盖弹射。

500

六代机座舱盖的隐身设计是关键,沈飞六代机座舱盖或通过透明件表面镀制复合隐身膜系,屏蔽座舱舱体,减缩座舱散射;座舱盖外形采用低RCS菱形理论外形,在各威胁区座舱盖均不会出现雷达波的镜面反射;采用一体化结构方案;座舱前后缘采用大锯齿分合面手段等手段,进而保证其在隐身性能方面呈现大幅提升。

六代机座舱盖光学性能体系主要由透光度、雾度;光学角偏差;光学畸变;眼位动态光学畸变;双目视差等组成,其目的是在兼顾气动、隐身等诸多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力争为飞行员提供一个更加开阔、完美的视野。另外需要强调的是,上述指标及需求的产生,使得六代机座舱盖外形就不再是单一的单曲面外形或水泡式外形。最后是大尺寸活动部件变形和状态控制,从维护、隐身、环境等方面出发,要求减少变形,强化稳定状态。

500

在六代机研制过程中,座舱盖只是一个小细节,可就是这个小细节,足可验证一个国家航空技术与工业制造水平。很欣慰,透过沈飞六代机座舱盖可以看出,我国在该领域内的地位是世界顶尖的。中国六代机“思想领先”的概念已经显露出来,这不仅是一款战斗机,更是“战场节点”、“决策中枢”、“僚机母舰”,世界空中决战的游戏规则正在被中国重新书写。

科罗廖夫的军事大厅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