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法院判快手短视频切片侵权《甄嬛传》赔偿优酷160万元

500

大湾区经济网品牌观察报道,4月23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通报2024年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其中,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因平台存在4000余条侵权短视频,被判赔偿优酷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共计160万元。该案对短视频平台责任认定及“热播作品”定义作出重要司法阐释,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500

优酷诉快手侵权:平台未有效履行管理义务 据法院审理查明,优酷公司系电视剧《甄嬛传》信息网络传播权权利人。2023年,优酷发现快手APP中存在大量用户上传的《甄嬛传》短视频,包括直接剪切原片的“切片视频”及混剪、解说视频。相关侵权内容被归类于“甄嬛传”等话题下,用户可通过话题便捷获取。优酷多次要求删除侵权链接,但快手仅部分处理,仍有大量视频持续传播,优酷遂向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500

法院一审认定,快手作为平台方在收到侵权通知后未采取合理措施,构成“明知”侵权行为。同时,基于三点因素认定平台“应知”侵权:其一,快手通过平台运营获利,对用户行为负有较高注意义务;其二,《甄嬛传》作为长热作品,具有极高知名度与商业价值,平台应知其为权利作品;其三,平台设置强关联话题,为侵权视频传播提供便利。据此,法院认定快手构成帮助侵权。

在赔偿金额认定上,法院综合考虑《甄嬛传》商业价值、侵权视频数量及平台过错程度,判决快手赔偿160万元。快手上诉后,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二审维持原判。

500

司法厘清平台责任:破除“算法推荐不担责”误区 本案判决对平台责任认定作出两项重要阐释:一是明确“算法推荐不担责”抗辩的适用情形,强调平台对热播作品负有更高管理义务;二是将“热播视听作品”定义为不限于首播或现播阶段,对长期保持高知名度、播放量及讨论热度的作品,同样适用更高保护标准。

爱奇艺诉某短视频平台案同步开庭审理 同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爱奇艺诉某短视频平台著作权侵权纠纷二审案。据悉,涉案作品为2023年暑期档爆款剧集《长风渡》,爱奇艺公司起诉某科技公司运营的短视频APP存在大量侵权短视频切片及直播回放内容,一审判决某科技公司赔偿500万元。

某科技公司上诉称已采取必要预防措施并履行“通知-删除”义务,但爱奇艺指出,平台在剧集热播期设置“长风渡”话题、追剧推荐榜等,客观上为侵权内容引流。该案进一步凸显平台对热播内容主动管理责任的司法审查焦点。

专家解读:平台需强化技术过滤与主动审查 法律界人士指出,两起案件释放明确信号:短视频平台需建立与热播作品相匹配的主动监测机制,避免通过算法推荐、话题设置等方式为侵权内容导流。随着《著作权法》修订及司法解释完善,司法机关对平台责任的认定标准逐步细化,将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大湾区经济网品牌观察频道综合上海高院、江苏高院通报及《法治日报》报道)

编辑:徐丽丽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