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特里芬国际协会:对米兰报告的批判
近日,罗伯特·特里芬国际协会(Robert Triffin International,RTI)发布了一份重要宣言,直指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根本性缺陷,对米兰报告做出系统性批判,并为国际社会的应对提供了政策思路。经RTI授权,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已完成RTI宣言的全文翻译,其中第五节《特里芬困境与特朗普政府的国际经济与货币战略》尤其值得关注。RTI警告,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最终可能引发通胀与全球金融危机,后果只会导致:“让美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弱”(Make America Weaker than Ever, MAWE)。
罗伯特·特里芬国际协会:对米兰报告的批判
米兰报告的政策纲要
特朗普的经济团队于2024年11月就非常早地公布了新一届政府在国际货币与经济事务上的主要政策取向。这一方针在一份名为《重塑全球贸易体系用户指南》(A User’s Guide to Restructuring the Global Trading System,又称米兰报告)的政策报告,由斯蒂芬·米兰(Stephen Miran)签署,他被提名为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并且被认为是现在美国对等关税的设计者和操盘手)。令人惊讶的是,这也是美国历届政府中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承认了特里芬困境是美国对外赤字的根源,并指出这一困境对美国经济与国家安全造成了重大代价——其分析思路与“RTI学派”(即基于特里芬思想研究体系)的分析方法高度一致。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份文件并未提出解决特里芬困境这一根源性问题,而是选择将其工具化,用来为一些危险的贸易与货币政策背书,借以从全球其他经济体中榨取“租金收益”。
这份文件将当前的经济和货币秩序称为“特里芬世界”(Triffin World),并认为这种秩序对美国不公平。其结构性根源是美元的持续高估,进而导致美国的去工业化、大量就业岗位流失,并在美国对其他贸易伙伴缺乏信任的背景下,认为这种秩序会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该文件的诊断依据与RTI类似,认为美元的高估是由于其储备货币地位所致:这促使大量资本流入(如美国短期国债和长期债券“出口”到国外),反过来美国以低价“进口”商品。此外,由美联储背书的美元储备地位在经济衰退时期会使其更具安全性,从而进一步加剧美元的高估。这种“双重失衡”被米兰报告视为美元储备地位对美国施加的不公平外部性,但对世界其他国家而言是有利的公共品,这一观点与RTI的完全相反。正如RTI所指出,米兰也承认:由于美国经济增长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其全球份额不断缩小,基于美元的体系已不可持续。由此,日益恶化的特里芬困境正在推动双重赤字(即对外赤字与财政赤字),以支撑国内需求,并使外债比重持续上升,最终可能导致所谓的“特里芬临界点”(Triffin Tipping Point),即储备货币地位本身以及美国国家安全的失衡与崩溃。
米兰的假设是:美元无可替代,因为在全球范围美国短期国债是类垄断性(quasi-monopoly)的安全资产,是全球贸易与金融体系的“生命线”。对美国而言,美元地位带来一种劣势——其币值的高估,但有两点优势:(1)更低的借贷成本;(2)通过金融域外权力对全球贸易与金融交易实施控制。美元这种类垄断特权让美国能够“兵不血刃地达成削弱战略对手的外交目的”。因此,这里出现了一种权衡:在美元币值高估所带来的经济代价与美国对外金融霸权之间的取舍。考虑到贸易/预算赤字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且已威胁到美国核心利益及其对自由主义民主国家防务保障的能力,特朗普团队试图通过一系列胁迫手段打破这一两难困境——通过一系列胁迫性措施使其他国家(尤其是传统盟国)接受以下条件:实施高关税的差别适用、撤销核保护伞承诺,以及强制要求其长期持有低收益美元储备以换取美联储的临时货币互换额度。因此,这套逻辑的本质是人为强化美元的地缘战略权力,迫使全球其他国家被动承担全球储备货币的发行与维护成本,而美国却将这些行为单方面认定成对全球经济的“慷慨”供给。
特朗普政府对特里芬困境的利用
特朗普政府的雄心并非真正解决特里芬困境本身,而只是利用其作为将成本转嫁给外国出口商和纳税人的正当理由,从而人为地攫取一种不公平的“租金收益”。正如文件中所述:“尽管特里芬效应压制了美国制造业的发展,但美国将尝试在不摧毁整个体系的前提下,改善其在该体系中的地位。”为此,特朗普政府的措施将按照国家集团来分级调整,例如依据这些国家与美国霸权政策之间的政治或防务兼容程度施加越来越大的压力,目的是单边地重塑国际秩序,以美国自身利益为导向,并对中国等国家进行孤立。
然后,这种激进策略的选用及其片面论证的缺陷,可能引发未被考量的负面效应与地缘政治代价。米兰的基本假设是:世界其他国家至今并未为美元在全球贸易与金融体系中的支柱作用或美国所提供的军事保护支付任何对价。但是这一假设忽略了“嚣张特权”(exorbitant privilege)所带来的诸多收益,例如:美国在服务贸易中持续保持顺差;每当美元贬值时,美国对外资本净值的账面升值;美国政府债务享有相对较低的利率成本。他也没有提及美元主导地位给其他国家带来的系统性代价,即所谓的“内嵌式不稳定器”(built-in destabilizer),包括美国货币政策波动引发的周期性资本流动,以及全球储蓄被虹吸至美国导致的扭曲效应,这些既加剧了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的脱碳融资缺口,又阻碍各国实施最适配国情的货币财政政策组合。在军事层面,米兰同样未提及美国通过与北约盟国的军售所实现的军事装备贸易顺差。更严重的是,他完全忽略了特朗普政府政策对全球气候造成的长期、不可逆的灾难性影响:例如,为追求短期竞争优势而最大化温室气体排放,虽可能短期压低本国能源价格,但将为全球、乃至美国自身公民带来天文数字的环境代价。
特朗普货币政策的结论
新一届特朗普政府提出的贸易与货币政策,标志着其回归极端民族主义方针,体现为拒绝国际合作、并通过惩罚性关税与军事威胁相结合的手段胁迫合作伙伴,以此从全球攫取“租金收益”的单边主义方案。这种激进的真正帝国主义政策,却建立在逻辑不一致的经济假设之上。该计划未对这些掠夺性政策可能对美国本土经济引发的负面反馈效应进行评估。在宏观经济层面,保护主义关税对通胀、生产率与贸易赤字造成的不良影响要么被完全忽视、要么被严重低估,尤其是该政策所配套的财政刺激措施对需求的冲击效应也完全没有纳入考虑,因为这套“方案”本身就缺乏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的支撑。
此外,还有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对全球经济活动产生负面影响,包括:贸易战的规模与烈度,其后果注定是一场代价高昂的“双输博弈”;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是否维持宽松,其独立性面临被削弱的可能性。根据当前声明和米兰提出的指导方针,美联储独立性遭受削弱的概率较高,这将意味着:几十年来建立起来的央行公信力将被破坏,从而触发灾难性外溢效应,引发高通胀与货币战争周期。特朗普政策中最薄弱的两个方面是:(1)严重低估金融市场的预期作用及其全球高度联动的反应机制。这将使全球经济暴露于潜在金融危机的风险中,进而严重冲击国际经济乃至美国经济本身,特别是特朗普政策的“象征性成果”——股市表现:(2)对气候与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其代价将是人类生存所需承担的不可估量的长期成本。
因此,RTI 认为米兰报告中提出的货币与贸易政策对全球经济和人类未来都构成极大威胁。这一政策方案带来的社会与地缘政治成本之所以更为严重,是因为它本身依赖于不一致的措施组合,最终将引发通胀与全球金融危机,后果只会导致:“让美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弱”(Make America Weaker than Ever, MAWE)。
(来源: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