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南6’直角转弯?还是别的~
‘南6’直角转弯?还是别的~
关于某机那个动作到底是不是直角转弯,这个问题在网上吵了好几天了。我这也等了好几天,看看有没有正式的媒体发布,也好跟进一下。
看了这么久,吵的焦点集中在:手机到底有没有转动?以及手机转动能不能造成这样的视觉效果?而真正的问题就是由于前半段动作没有参照物引起的。
个人的解决方法很简单:既然前半段没有参照物,那就不取前半段就好了。只看后半段有参照物的,把参照物对齐就行。
非常幸运的就是当时没风,所以右下角的树枝是很好的参照物。然后效果就出来了。红点是机头顶端位置,用绿线连起来就形成了飞机的运动轨迹。黄线是飞机纵轴示意线,它与绿线的夹角就是飞机当时的侧滑角。
根据这组图,可以看到:
1,飞机最后的运动轨迹的确是有了明显变化
最后1帧的侧滑角几乎归零,也就是说飞机纵轴的方向就是飞机的运动方向(蓝线)。对比绿线和蓝线的角度,有没有转弯这是很显然的,当然,没有直角那么夸张。
2,整个运动过程,带有明显的大侧滑角
这说明了几点:
1)飞机一定有航向推力矢量控制,否则做不出这个动作,也无法稳定飞行。
2)就飞机外形来看,很难布置常见的转向喷管或者折流板,因此其航向推力矢量控制很可能采用了新机制。
3)大侧滑角带来的就是巨大的左右升力差。如果是常规设计,利用气动舵面修正,那么由于左副翼正偏角度过大,反而导致左翼首先失速并持续发展,形成所谓的机翼自转并最终进入不可挽回的尾旋。既然这一切都没有出现,那么很可能该机除了航向推力矢量外,在横向控制上也引入了推力矢量——还记得吧,F-22的TVC仅用于俯仰控制。
以下是个人看法:
1)该动作是迄今为止独一无二的机动动作,还没有在其它飞机上见过。
2)该动作不是过失速机动,很明显此时飞机迎角并不大,远远谈不上“过失速”。因此只能称作”非常规机动”。
3)目前所有已知的过失速机动,带大侧滑角的不少,比如:敲钟、落叶飘、猫鼬、超大迎角滚转等等。但是其共同点在于,大侧滑角都是在飞机拉到过失速迎角之后、处于低速状态下才出现的。
像视频中这样,直接简单粗暴地在平飞中扭了一个大侧滑角出来,这个真的从未见过。就其效果而言,有点像1990年代曾经流行过的“直接力控制”。但当年的“直接力控制”只停留在方案上,在现实中究竟是个什么效果,从来没见过。
不管怎么说,这个动作真的颠覆了我的认知。很好!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