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空气质量这么差,却还是那么多人认为空气净化器是智商税?

解析:空气质量差下空气净化器被视为智商税的原因

在空气质量欠佳的当下,室外雾霾频发,室内装修污染、二手烟等问题也时有存在。理论上,空气净化器应是改善空气质量的得力助手,可不少人却觉得它是智商税,背后缘由值得探究。

市场乱象丛生,产品鱼龙混杂。如今的空气净化器市场,品牌与型号数量众多,质量却参差不齐。一些不良商家为牟利,过度宣传产品功效,声称能去除所有空气污染物,甚至能营造出无菌环境。但消费者使用后发现,实际效果远不及宣传。部分产品打着 “负离子净化”“纳米技术” 等高科技旗号,实际净化效果微弱。更有低端品牌夸大滤芯寿命,宣称一年仅需更换一次,可短短数月滤芯就堵塞,严重影响净化效果,消费者自然觉得钱花得冤枉。

净化效果难感知,缺乏直观体验。空气净化器的净化过程较为 “隐形”,不像空调制冷制热、灯光照明那样能让人迅速直观地感受到变化。人们开启空气净化器后,难以直接看到或感觉到空气的净化成效。即便空气质量在逐步改善,由于缺乏明显感知,消费者也容易心生怀疑,认为机器可能没发挥作用。

存在替代方案,成本考量影响。部分人认为,开窗通风、种植绿色植物等方式也能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且无需额外购置空气净化器。开窗通风简单便捷,能引入室外新鲜空气;绿色植物如绿萝、吊兰等,被认为可以吸收部分有害气体。这些自然、低成本的方式,让一些人觉得没必要花钱买空气净化器。

对污染危害认知不足,重视程度欠缺。尽管整体空气质量不佳,但部分人对空气污染的危害认识不够深刻。他们没有意识到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存在潜在威胁,觉得自己身体状况良好,没有因空气污染导致的明显不适症状。在这种认知下,他们认为购买空气净化器是不必要的开支 。

空气净化器市场需加强监管与规范,商家应诚信宣传,消费者自身也需提升对空气污染危害的认知以及对产品的了解,如此,空气净化器才能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扭转被视为智商税的局面。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