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男子选美,颠覆了我的审美观

500

接下来你要看到的选美选手,将颠覆你的审美认知。

柬埔寨的这场选美注定是对雄性进化方向的拷问。

500

男子选美,总是如此辣眼

看了那么多选美,我只能说,柬埔寨这场前无古人,注定引发审美革命。

其实,女子组和跨性别组还算正常。

500

500

但男子组的画风……

500

有的人脸上的皱纹堪比马里亚纳海沟,有的人的嘴唇像冬日阳光下温暖的香肠。

他们没有一个是小白脸,个个都像在40℃高温下摘过1个月的榴莲。

油腻在这里不是什么贬义词,反倒是选美选手美化自己、增强男性魅力的美容手段。

仿佛不抹上一斤猪油在身上,就不能进影棚拍摄造型照。

500

按理说选美应该是看长相,但到了男性这里好像就不管用了。

咱中国的男子选美虽然没有柬埔寨这么辣眼,但也是不怎么看脸的。

2005年,香港先生开办,选手们凹各种姿势秀肌肉,泳装近乎全裸,竞选场地布置如“鸭店”。

内地“中国先生”的选拔也是如此,选美现场仿佛变成了“肌肉争霸”。

官方回应是,中国先生“志在拯救中国男人的整体形象”,不搞不搞美男靓仔。

500

怎么样?

看了这些比赛的入围选手,是不是对让你失望多年的香港小姐看高一眼? 

再怎么说,香港小姐的评委虽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也努力为大家挑选出来一些比较顺眼的选手了。

500

虽然我们总说一代不如一代,但不管是环球小姐还是世界小姐,女性选美选出来的最起码还比较端庄。

但是这些男性选美,明显没有照顾到公众的感受。

500

男女颜值已出现鸿沟?

硬要从生物学角度看,现在的男性整体颜值确实是没有女性高。

雌激素会促进皮下脂肪分布,雌二醇则会抑制皮脂的分泌,所以不管是面部饱满度还是毛孔细腻度,女性都显著高于男性。

500

男性给睾酮素虽然能抑制脂肪堆积,让脸部棱角分明,但很容易让脸型崎岖,显得憔悴。

原始的咀嚼需求让男性本就颌骨突出,中年后睾酮素骤降,面部脂肪重新分布,男性的脸就会逐渐变宽,向“本山化”发展。

更悲催的是,现代高GI饮食会加剧男性痤疮风险,而蓝光又让男性的脱发速度比女性高2倍,这就进一步拉低了颜值水平。

500

2016香港先生

更何况男性向来都是比较糙的。

这点其实也不怪他们。

研究显示,男性颜值的经济转化效率只有女性的17%,变现的鸿沟让男性很少把资源投入到颜值提升上。

就连妆造,对男性颜值的提升效果也微乎其微。

纽约大学实验研究表明,化妆之后,人们对女性的颜值感知可以提高53%,而男性只有一半。

影视剧又塑造了“丑帅”这种类型,男性就更不会在意自身的形象。

两相加成,也就导致了在选美这件事上,男女的人才储备差距巨大。

500

而且,社会对女性的审美标准一直都比较固定。

拿中国来说,从汉唐到明清,仕女图2000年的演变仅仅是微调三庭比例,即便是现代,变得也只是表面,五官排布的本质还是延续古法。

而男性审美却更加开放,经历了阴柔、雄浑等多次颠覆,到了现代则更加碎片化。

20年代周恩来式的西装绅士,80年代高仓健式的硬汉,千禧年之后的花美男……男性审美没有统一标准,而是角色需求决定。

500

赛制的差异也导致了男女选美的不同结果。

女性选美的评分权重是外貌+才艺+问答,其中外貌占比60%。

而男性是体型+气质+商业价值,根本没有外貌这一选项,还怎么要求选出来的都符合大众审美?

500

中国选美,从来不选美的?

在内地,自打选美出现,就不以颜值定胜负。

冠军几乎都不是呼声最高,最漂亮的那个。

因为在以前,中国选美选的都是妓女,而且选票也是要用大洋来买的,一张选票一块大洋。

清末那会,一块大洋相当于几十斤米,够一三口之家吃上一个月了。

所以,想评上名次得看谁背后的干爹更有钱,愿意一掷千金,博美人一笑。

500

参加比赛的妓女

到了民国,光有钱还不行,还得看和主办方的关系。

杜月笙当时办了第一届上海小姐选美大赛,因为引入了泳装赛,所以就算票不便宜,很多普通民众也愿意花钱去看,跟现在的打投差不多。

当时,总决赛的门票甚至炒到了2万元一张,相当于8、9块美元,即便这样,门票还是供不应求。

当时的大热门是谢家骅,长得漂亮,家世也好,还是复旦的高材生。

500

但是当晚颁奖嘉宾梅兰芳念出的却是名不见经传的王韵梅。

从未露过面不说,票数甚至高了第二名谢家骅将近2万票,以65500票荣获第一,在当时需要6550万元才能买得起那么多票。

后来被爆料才知道,原来王韵梅是四川军阀范绍增的情妇。而范绍增与杜月笙交情不浅。

据说,杜月笙为了报答范绍增当年对自己的保护之恩,砸下重金,把王韵梅捧上冠军。

500

如果新中国前的选美是看背后的金主谁更有钱,那新中国之后就是看“内在”了。

1985年,广州举办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届选美比赛——“广州青春美”大赛。

长相、气质、口才、普通话水平都是评选标准。

除了面试,还有笔试,政治、时事、文学、历史、地理、哲学全都要考,可谓是过五关斩六将。

最后获得男子组和女子组冠军的也不是长得最好看的,一个是白天鹅宾馆总台的首席职员,一个是广州铁路局中心的防疫员。

奖品是一只景泰蓝花瓶和一盏台灯。

500

对于上一辈的人来说,长相不是最重要的,选美,还是得看内在。

到了后期,因为选美比赛越来越多,主办方只想搞个噱头赚钱,没精力折腾那么多选拔流程,长相和身材才逐渐成为重要评选指标。

500

我们常说,现在选美比赛的颜值越来越低。

其实不见得是颜值降低,很可能是审美越来越机械化。

科技时代从不缺美人,缺的只是特色。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