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雷、被罚,厦门银行烦心事有点多
近期,厦门银行在资本市场频频成为焦点:从管理层的更迭,到涉及“东方系”企业的诉讼,再到分支行因违规销售被罚,各类事件不断。
作为福建省首家上市城商行,厦门银行正面临内外多重挑战。
1
踩雷“东方系”,暴露治理短板
4月10日,厦门银行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厦门银祥油脂有限公司、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厦门银祥集团有限公司存在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已向法院递交起诉状。
公告显示,厦门银行于2023年5月16日同厦门银祥油脂,签订《授信额度协议》,约定向其提供授信额度(本金)4.2亿元;授信业务范围包括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银行承兑汇票等。厦门银祥和东方集团为该笔授信额度项下业务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由于厦门银祥油脂在其他金融机构已发生逾期情形,且涉及重大经济纠纷、诉讼,已构成违约,厦门银行依约宣布借款提前到期并提起诉讼。
据悉,东方集团自2019年起营收持续下滑,2021年首次出现大额亏损。其子公司的厦门银祥油脂2022年净资产为-1.7亿元、净利润为-2.0亿元。今年3月中旬,东方集团被认定2020年至2023年财务造假,公司股票已被停牌。
在东方集团财务状况恶化的情况下,厦门银行却依然向其子公司提供授信,暴露了该行风险控制薄弱的短板。
2
8年票据纠纷再起波澜,合规建设出现纰漏
厦门银行的麻烦并不止“东方系”。
2024年12月11日,厦门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与宁波银行深圳分行9.5亿元票据纠纷一案经宁波银行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重审后,原二审判决被撤销,本案发回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重审。
厦门银行与宁波银行的纠纷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至2016年。2018年一审判决宁波银行深圳分行向厦门银行支付合计9.5亿元及相应的违约金、律师费损失、承担一审案件受理费等,二审维持原判。该案涉及金额较大,若判决结果出现变化,对厦门银行的业绩必然会带来不小的冲击。
除此之外,厦门银行的银行近期合规建设不到位被监管处罚。4月11日,厦门银行重庆渝北支行,因员工违规销售理财产品,被罚款40万元。
有评论指出,员工违规销售理财产品可能是受KPI的压力影响,背后则是厦门银行的业绩增长焦虑。
3
业绩停滞不前,新领导面临考验
根据此前发布的业绩快报,厦门银行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7.61亿元,同比增长2.82%,营业利润为27.5亿元,同比增长3.93%。但净利润同比下滑2.61%至27.05亿元,净资产收益率为9.36%,同比下滑1.84个百分点。
从历年数据来看,2020以来,厦门银行的营收规模持续波动,历史峰值为2023年的58.95亿,厦门银行的营收规模实际上陷入了停滞。
不仅如此,厦门银行的净息差已由2020年的1.65%持续下滑至2023年的1.28%。2024年上半年末,厦门银行的净息差进一步下探至1.14%,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准。
在今年2月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上,有投资者询问厦门银行对2025年息差形势的看法,厦门银行表示,2025年息差虽承压,但降幅将有所收窄,整体可控。厦门银行对自身的净息差走势并不乐观。
不过,厦门银行在近日迎来了新的领导者。4月3日,厦门银行发布公告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厦门监管局核准洪枇杷先生公司董事、董事长的任职资格;同日,该行原董事长姚志萍辞去公司董事等职务。
公开资料显示,洪枇杷长期任职于兴业银行,曾担任兴业银行厦门分行党委书记、行长等职务。这位新行长能否带领厦门银行走出困局、实现突破,仍待市场检验。(内容来源|远见资本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