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江湖“抢人大战” 京东挖角美团骑手是正义还是生意?

今日一大早,京东高调发布《致全体外卖骑手兄弟们的公开信》,信中明确要为被美团“封杀”的骑手,提供紧急援助措施。措施包括保证订单量、增加全职招聘、提供家属就业机会等。这一举动直指美团限制骑手在多平台接单的“二选一”政策,再次将双方大战升级。

美团的“二选一”也并非新鲜事。

此前,部分外卖平台通过算法限制、订单倾斜甚至直接封号等方式,迫使骑手只能绑定单一平台。这种做法虽然能提高平台的运力稳定性,但也让骑手失去议价权,收入受制于单一平台规则。

2021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曾认定美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二选一”行为,并作出过行政处罚决定,罚款34.42亿元。

京东此次出手,表面上是为骑手撑腰,实则剑指美团的垄断式管理策略。

从市场竞争角度看,京东物流近年来持续加码小时达等即时配送业务,但相比美团、饿了么仍处于追赶阶段。若能借机吸纳被美团“排挤”的骑手资源,不仅能快速扩充运力,还能在舆论上抢占道德高地。

保障骑手权益?还是商业博弈的幌子?

京东此举看似充满“正义感”,但商业战争,从来都是明枪暗箭。京东到底是真心为骑手谋利,还是借机碰瓷营销?我们并不能立马判断。

不过,从骑手角度看,多平台接单,确实能提高收入灵活性。例如,美团高峰期单量多但单价低,而饿了么或京东可能在特定时段补贴更高。若被强制绑定单一平台,骑手的收入波动风险更大。而京东的援助政策若能落地,确实能有效缓解骑手压力,并使其获得更可观的收入。

不过问题也不少。例如:京东能否长期维持高订单量,还是个未知数。

目前京东的即时配送,业务规模远小于美团,若短期内涌入大量骑手,可能导致“僧多粥少”,最终补贴恐怕难以为继。

此外,美团的“二选一”虽受诟病,但其运力调度效率确实更高。京东若仅靠短期福利。来吸引骑手,后面无法提供稳定单量、有效的技术支持,骑手的实际收益也未必能得到提升。

更关键的是,这场博弈的核心仍是市场争夺。京东需要更多骑手,来支撑其本地生活业务扩张;而美团则要守住市场份额。双方的动作都带有明显的商业算计,“保障权益”的口号背后,仍旧是赤裸裸的竞争逻辑。

大战将如何走向?

大胆预测下,短期内,京东的举措可能吸引部分骑手“倒戈”,尤其在美团管控严格的地区。但从长期看,对市场的竞争,胜负主要取决于三点:订单规模、技术能力、政策环境。

首先,订单规模决定着多方的收入。美团日订单量超4000万单,而京东即时配送仍以自营电商为主,外部商户接入有限。若无法提供足够订单,“保障收入”就是空谈。

其次,技术能力对效率至关重要。美团凭借多年数据积累,能通过算法优化派单路线、缩短配送时间;京东在物流领域虽强,但即时配送的实时调度,效果和经验都仍待检验。

最后,政策风险更加不可忽视。反垄断监管趋严,“二选一”已被明确定义为违规行为。若美团因此被迫放开多平台接单限制,行业格局可能松动。但若监管未进一步施压,平台间的暗箱操作仍难杜绝。

不过。竞争之下,一定会给行业带来利好变化。

京东和美团的大战不断,一定会倒逼平台改善骑手待遇,例如提高单价、放宽接单限制等;同时,大战也会加速即时配送市场的重新洗牌。京东若能借势崛起,“三足鼎立”局面或将来临。

京东的高调,到底是PR战还是持久战?最终还是要看落地。

“骑手权益”问题重回公众视野,京东的承诺能否兑现?还要看京东是否能真的持续投入资源,并优化保障服务,最终推动良性竞争。

真正的赢家或许不是某个平台,而是那些终于拥有选择权的骑手。只有当市场充分竞争时,“用脚投票”才能真正生效。

京东的畅想,能否最终实现,我们拭目以待。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