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卫健委的减脂餐,让我吃上了50克的东北铁锅炖
基本上,除去为了应对极端大风天气,国家还是希望各位的体重维持在健康的范围内的。
就在上个月,卫健委主任雷海潮在两会记者会上呼吁:“重视体重,管好体重。有些同志体重管理不太好,腰围也太大了。”
第一次被国家贴脸开大,短短几句话,把大家骂得是体无完肤。同时雷主任还宣布,接下来的三年,国家将会持续围绕着“体重管理年”推出一系列组合拳政策。
减肥这件小事,终于被提到了国家层面。
国家喊你来减肥,原因也很简单。
客观来说,肥胖确实是许多疾病的根源:脂肪肝、内分泌紊乱、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大体重对骨关节造成的压迫……从根源上杜绝隐患,也就从根源上降低了患病可能性。
道理大家都懂,但国家一出手,减肥突然被提高到了从未有过的专业level。
先是在坊间被疯狂传播的神秘pdf——卫健委钦点减肥食谱(70页全);
再来是各路博主、达人、甚至是路人的亲身试验,还真有人在短短一周内狂掉10斤之多。
官方下场后,那些还在餐桌上装睡的亚健康打工人们,这一次真的能被减肥的号角叫醒吗?
01 国字号减脂餐:
白天2个鸡蛋,晚上6个骑手
要说国家还是懂传播的。
光是一句喊你起来减肥了,可能很多人都不屑一顾。但把减肥计划表做成了pdf神秘兮兮地四散传播,含金量可就大不相同了。
点开这个神秘的文档,你会看到一个格式标准逻辑缜密的减重档案,堪称瘦身届的三年高考五年模拟。
到了干货环节,它甚至贴心地把食谱细分成了东南西北的不同地区,方便跟天南海北的朋友对齐颗粒度。
再点进去细看,以东北地区为例,又按照不同的热量和时令菜色分成了春夏秋冬四种季节。春天能吃到铁锅炖鱼,冬天能吃到猪肉炖酸菜。
本就口味偏重的西南地区,甚至能吃到水煮肉片、泡椒兔这种减脂期想都不敢想的菜色。
都市丽人还啃什么味同嚼蜡的绿化带白人饭?这才是更适合中国宝宝的减肥秘方。
抛开剂量谈毒性是耍流氓,这句话对于减脂餐来说也是一样。
有人摩拳擦掌地加入了战斗,真正到了烹饪的那一刻才发现,这食谱上的食材用量,配上家用的灶具规格多少有点杀鸡用牛刀了。
说好的铁锅炖鱼,50克的草鱼一上称,还没平时吃一顿吐出来的鱼刺重。
有人进行省流总结,其实就是一天的饭分成了七天;
还有人感到了绝望:这样吃下去身体是健康了,但人不想活了;
只有一向食量可观的西北狼在诚心发问:这个是饭前吃还是饭后吃?
令人欣慰的是,肉体的痛苦不会白受,熬过了饥饿的夜,你的身上总会留下胜利的痕迹。
7天的卫健委食谱吃下来,博主体重狂掉10斤,耳朵都从脸蛋后面露了出来,肉眼可见的紧致。
每天都吃这么讲究太累,那每周挑几天管理身材总可以了吧?
可能是看到了大家的痛苦,官媒又科普了另一种减肥方法:5+2轻断食。
所谓5+2轻断食,就是每周五天正常饮食,剩下两天少吃,让身体在这两天内得到充分地燃脂。
但断食的两天最好不要连起来,怕身体吃不消,一般选择星期一和星期四。
听了这个安排之后,打工人内心又泛起了嘀咕:周四不行,肯德基半价;周三也不行,必胜客尖叫日;周二周一还有喜茶和一点点的活动……
有原则,但是不多。任何减肥大计都要给碳水和打折的快乐让步。
有志气又有闲情的人,花一周挑战卫健委食谱,铺了个大阵仗只做了几顿小鸟餐,人是瘦了魂也没了。
更多的人,是怀抱着丰满的理想却身处骨感的现实,既没有天天下厨房的时间,也没有顿顿低油脂的勇气。
合理却又不太合情的满分食谱,终究还是抵不过日常生活中的人间真实。
02 国家号召下的减肥众人像
顿顿减肥餐的极致生活难以实现,但民间从来不缺减肥的奇思妙想。
吃不了一点苦的年轻人,发现了无痛减肥的方法:人体切水果,月瘦10斤。
虽然被调侃像是冷宫里疯了的妃子,但这项勉强能称之为运动的室内活动,是真的实打实帮大家掉了称、解了压。
抽象的阀门一旦打开,就有人愿意在减脂的路上铤而走险。
既然要追求极致的无痛减脂,不如试试连续打麻将能燃烧多少卡路里。
六个小时的鏖战不是开玩笑的,费脑子不说,摸到好牌后心率直线上升,结束之后一看运动手表:活活烧了1800千卡。
但减肥的终极奥义毕竟还是三分练七分吃,管不住嘴的运动只会使你变成一个结结实实的胖子。
于是乎,不能开火的大学生在宿舍里研究起了冷餐沙拉,还没进入职场就已经吃起了工作餐。
五个月减了上百斤的职场老鸟,也分享了自己在单位食堂的成功经验。
早餐晚餐只吃鸡蛋和玉米,午餐直奔食堂标配的素菜三件套——西红柿炒鸡蛋、蒜蓉油麦菜、清炒西兰花。
多栖艺人大冰老师也贡献了自己简单粗暴的减肥食谱:白天随便吃,晚上只喝汤。
有人提出一个完美的创业计划:开一个卫健委食谱食堂,入会购买套餐时称体重,减重了还能返还现金。
可惜了,这么好的商业计划书愣是没人接单,因为商家们也知道,减肥这件事太反人性,大多数人都难以为继。
中式减脂餐的食堂,打工人是没等来,第一批造福的对象却是中学生。
最近,宁波就有一所高中推出了12元减脂餐的窗口,所有的食材都经过精确地计算和搭配,达到了营养均衡、荤素合理。
然而,从新闻画面中可以看到,似乎和成人世界碍于情面的潜规则一样,能够大张旗鼓地践行减肥事业的,还是那群根本不需要减肥的“瘦子”。
经常生孩子的朋友们都知道,生孩容易养孩难。
现在的小朋友普遍课业压力繁重,下了课就想吃点垃圾食品放放松,做家长的也不忍心拒绝,自然是高油高糖的食物就任由孩子吃进了肚子。
为了下一代的健康,减脂餐进校园只是其中一环。
从去年开始,就有许多地方陆续推出类似的政策:禁止在校门口500米的范围内售卖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食品。
好家伙,这政策一颁布,首先心碎的不是小朋友们,而是那些一向爱回到学校旁边的摊位寻找青春气息的成年人。
本以为国家会搞一些减肥激励政策,没想到第一步先对地摊下了手,这下更没动力接孩子了。
事实上,“小胖墩”现象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严重。
有研究预测,到2030年,我国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31.8%,到2050年,全球将有约三分之一的青少年儿童面临超重或肥胖,数量将达约7.46亿。
许多与肥胖有关的高血压、脂肪肝、糖代谢异常等疾病正在呈现超低龄的趋势。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不去尽早干预,等这些孩子长大成人,身体真正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他们罹患各类疾病的几率将会大幅提升。
日本作家多和田叶子在她的小说《献灯使》中描绘了这样一个世界:一场核灾难过后,日本闭关锁国。老人被剥夺了死亡的权利,永远要负责工作和照顾家人,而孩子却身体羸弱不断患病、时刻命悬一线……
这样一个天马行空的末世科幻故事,又何尝不是在扣问着逐渐与它产生镜像的现实呢?
03 营养科的“话聊”:要减重,先减压如果把肥胖当成一种“病”,那么医院确实也有与之对应的科室:营养科。
寻求医生帮助早就不是减脂人的新鲜事了,况且去那里还能刷医保。
西医会根据你的整体情况量身定制一套专属于你的减重方案,比起卫健委的广撒网食谱显然更加科学严谨。
中医的减肥方法就堪比魔法了。针灸、埋线、推拿、食疗……想要瘦下来,精神和肉体总要有一个吃点苦。
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来到营养科,都会首先接受医生的“话聊”。
任何科室的医生都可能急着多看几个病人,但营养科大夫的会诊都是半小时打底。
身体是如何走到了今天这一步,是怎样的生活方式才会造成失控的体重,这一切都有迹可循。
有营养科医生分享自己的工作心得:比起医生,她们更像是侦探。
偷吃肯德基的糖尿病大叔、加班熬夜靠咖啡续命的打工人、因为慢性病控糖困难的孕妈妈……她们的工作不是劝人挨饿受累,而是破解血糖血压血脂背后的奥秘,扼杀它们在慢性病初期显露的苗头。
某种程度上,营养科也像是一个心理咨询室,抽丝剥茧地为我们还原造成肥胖的根源。
减重,不仅是修正错误的生活方式,也是治愈千疮百孔的精神世界。
关于国家牵头督促减肥,许多人有着各种各样的猜测:关乎医保存亡、劳动力质量、国富民强的百年大计……
但是说到底,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重、良好的精神状态只会是一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否则我们也不会在一次次失败之后又一次次地重启了减肥大业。
前几年有句话很流行:连体重都控制不了,还如何掌控自己的人生?
这句话放到现在不如倒过来理解:掌控不了人生,自然也没有余力去控制体重了。
现实让人迈不开腿、焦虑使人管不住嘴,体重自然也像生活一样逐渐走向了崩坏。
不管对于青少年还是成年人来说,压力都在成为失控人生的导火索。只有得到内心的平静,才有可能换来体重的平衡。
愿你我,不必再拘泥于任何形式的教条,哪怕在失控的世界里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当灵魂轻盈起来的时候,裤腰带也就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