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溜果园港股IPO背水一战!上市前夕红杉资本退出
因广告语“你没事吧”走好的企业要再次IPO了。
对于休闲零食溜溜梅母公司溜溜果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溜溜果园”)来说,这已经不是第一次IPO了,而这次港股IPO,可能是它的背水一战了。
早在2019年,溜溜果园就曾经向深交所创业板申请IPO,但不知为何,在同年12月份溜溜果园选择撤回,甚至连证监会都没来得及反馈意见。而近日又选择港股IPO,保荐机构也从冲刺A股时候的中泰证券换成了在港股实力较强的中信证券。
不过,再次冲刺IPO的溜溜果园,此次能成功如愿吗?
1、从北漂创业到“梅业帝国”
创始人杨帆于1999年创立安徽溜溜,在最初的时候以膨化食品为主,但市场竞争激烈。2001年试水青梅产品“溜溜梅”,但未成气候。2005年,杨帆考察发现青梅在海外市场的潜力,决定聚焦青梅加工。2006年,公司砍掉其他业务,引入台湾技术改良生产工艺,确立青梅为核心赛道,这就是溜溜果园的成立。
2013年,公司以年营收5000万元的规模豪赌营销,斥资千万邀请杨幂代言,凭借“你没事吧”魔性广告迅速出圈,销量突破20亿颗。2016年推出西梅产品,2019年推出梅冻,开启第二增长曲线。至2019年,公司营收达8亿元,但净利润从2016年的8145万元下滑至5603万元,暴露品类单一风险。
在2019年,溜溜果园因首次冲击A 股失败后,公司转向渠道变革:降低经销商依赖(从90%降至40.8%),拥抱量贩零食店,2024年直销收入占比升至59.2%。2024年营收16.16亿元,梅冻贡献25.4%,但核心产品毛利率持续下滑。
并且,溜溜果园的核心产品梅冻由第三方代工厂“芜湖梅冻天然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该厂在2022-2024年间被监管部门5次检查,4次因质量问题被责令整改。此外,梅干零食的浸渍工序外包导致品控难度加大,公司坦承“可能损害品牌形象”。
对于消费者来说,健康和食品安全如今成为首要条件。而溜溜果园截止到2025年4月21日,黑猫投诉平台累计收录421条关于“溜溜梅”的投诉,涉及产品变质(如梅冻发霉)、异物(石头、指甲、毛发)甚至“被咬过的青梅”等严重问题。尽管招股书强调“端到端质量管理系统”,但实际投诉与宣传形成强烈反差。
甚至,溜溜果园的子公司诏安溜溜曾因污水排放、标签违规等问题被罚款超67万元,2023年诏安工厂因废气超标再次被罚。环保合规性问题可能影响投资者信心。
根据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4年,溜溜果园的营收从11.74亿元增至16.16亿元,净利润从0.68亿元增至1.48亿元。然而,增长主要依赖量贩渠道低价策略:梅干零食均价从39.4元/千克降至35.2元,梅冻均价从27.2元暴跌至18.6元。
甚至,在溜溜果园的净利润中,2024年政府补助3380万元,占净利润22.8%,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却从2.02亿元锐减至0.84亿元,盈利质量存疑。
哪怕溜溜果园的核心产品梅冻虽以45.7%市占率居果冻行业第一,但面临喜之郎等巨头挤压,且毛利率从49.2%降至47.8%。而其西梅产品因进口成本上涨(2024年20,700元/吨),原材料成本的上涨,导致溜溜果园的利润下滑,毛利率下滑至32.4%。
2024年溜溜果园的研发费用骤降43.8%至1895万元,研发团队仅26人,对比3.1亿元营销开支(广告费7900万元)凸显“重营销轻研发”模式。公司专利42项中仅5项为发明专利,创新持续性不足。
2、红杉离场与对赌倒逼
2019年,溜溜果园宣布冲刺深交所创业板IPO,结果没想到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就宣布撤回IPO申请。
到了2024年,溜溜果园开始转战港股市场,保荐机构也转为中信里昂与国元证券,估值降至22亿元。
2015年,红杉资本曾以1.5亿元获15%股权,陪跑近十年后于2024年6月退出,累计收益仅约1000万元。在招股书上,2024年,溜溜果园支付2.61亿元回购其股份。
此外,在D轮融资入局的芜湖国资背景的华安基金(4000万元)和兴农基金(3500万元),对赌协议要求2025年内上市,否则需以年息6%回购股权。
然而,2024年末溜溜果园的现今等价物仅0.78亿元,经营性现金流连续两年下滑(2023年降8000万元,2024年再降4000万元)。
目前,公司的实控人为杨帆夫妇通过直接持股37.97%、通过聚润投资间接控股36.53%等实体合计控制87.77%,深圳君荣持股5.52%为第二大股东。机构投资者华安基金、兴农基金等合计持股不足5%,话语权有限。
在面临对赌倒逼,现金流不足的情形下,溜溜果园上市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3、细分龙头的背水一战
在国内,2029年预计果类零食市场规模预计达780亿元(CAGR 8.6%),而溜溜果园的在青梅(60%市占率)和梅冻(45.7%市占率)细分领域具备先发优势。
但是,作为产品单一的溜溜果园,依然面临着多重挑战,像是同行业的零食巨头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加速渗透果干赛道。
并且,溜溜果园的产品青梅价格受气候影响显著,如2017年霜冻导致成本飙升,2024年原材料成本占比升至47.7%。如果不能解决成本难题,在未来依然面临被其他巨头抢占市场的风险。
溜溜果园选择港股IPO,主要基于香港资本市场对轻资产运营模式及高毛利企业的偏好。然而财务数据显示,其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例达32.7%,与典型轻资产特征存在结构性差异。在竞争格局层面,公司正面临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综合零食品牌的强势挤压,后者通过多品类扩张持续蚕食细分市场。若港股IPO进程受阻,企业或将触发对赌协议中的回购条款,叠加现有市场竞争压力,可能引发连锁性现金流风险。
港股IPO是溜溜果园突破品类天花板、化解对赌压力的背水一战。若食品安全、成本控制等问题未解,资本市场的耐心也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