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蒸发近500亿!卤味一哥,困境已至

零食行业,正在加速洗牌。

2021年,绝味食品市值突破600亿,彼时的绝味食品无疑是资本市场上最耀眼的宠儿。

2017年至2020年间绝味食品的门店数量从9053家飙升至12399家,营收则从38.5亿上升至52.76亿。这个从长沙南门口走出的卤味品牌,用年均超800家的开店速度缔造了卤制品行业的增长神话。

到2024年,绝味食品却陷入了“戴维斯双杀”的困境中。

财报显示,2024年绝味食品实现营收62.57亿元,同比下滑13.84%;实现归母净利润2.27亿元,同比暴跌34.04%。不仅如此,绝味食品2025年一季度业绩则继续下滑,财报显示,一季度绝味食品实现营收15.01亿元,同比下降11.47%;实现净利润1.20亿元,同比下降27.29%。

500

拉长周期来看,绝味食品最近两年业绩处于持续下滑状态。

受业绩拖累,近两年绝味食品股价也遭遇“重挫”。截至4月21日收盘,绝味食品股价报收17.28元/股,总市值为105亿。虽然近期绝味食品的股价已经有所回升,但和最高点105.83元/股相比仍缩水超过八成,市值更是大幅蒸发约500亿。

遭遇双重压力

实际上,绝味食品所遭遇的困境,放大来看也是整个卤味行业所面临的困境。

据侃见财经观察发现,除绝味食品遭遇业绩“双降”之外,卤味三巨头中的另外两家——周黑鸭和煌上煌也同样深陷泥潭。

财报显示,2024年周黑鸭实现营收24.51亿,同比下滑10.66%,净利润9820万,同比下滑15.03%;而煌上煌2024年实现营收17.39亿,同比下滑9.44%,净利润4033万,同比下滑42.86%。可以看到,三巨头都出现了业绩“双降”的情况。

那么,为什么三家卤味上市公司会集体陷入业绩瓶颈中呢?

第一是行业红利消退。据窄门餐眼数据,截至2024年10月,全国的卤制品门店数约为24万家,近一年净关店约2.3万家,门店整体收缩。仅2024年上半年,绝味食品、煌上煌、周黑鸭三大品牌闭店超过1700家。据媒体分析,卤味行业进入瓶颈期,呈现出高价格与品质不对等的普遍状况,而目前消费者更加理性,且可替代产品较多,导致整个卤制品行业受到冲击,上市企业影响最大。

500

第二则是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据侃见财经观察,目前卤制品行业消费者抱怨贵,但上市企业的盈利能力却在下降。导致这一现象的核心就在于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资料显示,作为卤制品行业的核心原材料,鸭脖、鸭掌等鸭副产品占绝味食品原材料采购金额的50%以上,其价格受养殖成本、饲料价格及供需关系影响显著。例如在2021到2023年,受饲料成本上涨(豆粕价格从3000元/吨涨至5600元/吨)及养殖产能受限,鸭副价格暴涨,其中鸭脖的单价从12元/kg飙升至27元/kg,涨幅超过125%。

到2023年下半年,鸭副价格开始回落,从27元/kg回落至10元/kg,跌幅达63%。理论上,成本下降应释放利润空间,但成本调整存在滞后性。以绝味食品为例,由于库存周期(1-2季度)及对战略客户的锁定价格机制,2023年实际使用成本仍高达19元/kg。

面对原料价格的大幅上涨,绝味食品只能通过提价应对。然而,经过多次提价后,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飙升,并且更加重要的是——在2023年下半年原材料价格回落后,绝味食品却并没有调低价格(外卖平台上小份200克仍需24.8元),这种原材料价格上涨快速提价,原材料价格下跌后却不降价处理的操作,最终导致了需求的减少,即便2024年绝味食品的卤制食品销售毛利率大幅提升6.1%,但全年净利润仍是下滑。

整体而言,目前的绝味食品面临着内外双重压力——外部是行业增长放缓、竞争加剧的压力,内部则是原料价格大幅波动、涨价导致需求减少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绝味食品想要走出困境确实没有那么容易了。

进入了“死胡同”

从目前来看,售价提高导致的需求减少,已经影响到了绝味食品的“根基”。

资料显示,绝味食品的商业模式高度依赖加盟商(加盟店占比超90%)。过去这些年,绝味食品的业绩之所以能快速增长,关键在于加盟商数量激增,开头的内容中就有提到,2017至2020年间绝味食品的门店数量从9053家飙升至12399家,年均开店超800家。

然而,由于需求减少,近年来绝味食品的门店数量不增反减。2019年起,绝味食品曾连续5年在年报中披露门店数量,门店总数从10954家一路扩张至15950家,但在2024年年报中,绝味食品却对门店数量只字未提,可见绝味食品在门店增长上面临巨大压力。虽然没有披露数据,但据2024年半年报显示,不含港澳台及海外市场,绝味食品在年中共有门店数量14969家,较2023年末减少981家。

从目前来看,由于需求减少,绝味食品的经营策略不得不发生改变。在财报中绝味食品就表示,伴随着宏观需求和消费环境的转变,公司开店策略已从“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把提升单店营收和保障加盟商生存作为首要任务,根据不同市场的实际情况调整门店模型。

不过,虽说调整了策略,但这样绝味食品恐怕更难走出困境。资料显示,决定卤味行业营收增长空间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门店扩张数量;二是单店的收入。自从成立以来,绝味食品在扩张上一直采用加盟制,把一部分利润让给加盟商,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跑马圈地,但目前这种模式已经跑不通;而想要提高单店收入的难度同样很大,毕竟上面就提到了,由于售价提高,需求一直呈现下滑态势,根据Wind显示,2024年上半年,绝味食品平均单店收入为16.9万元/家(按照当期鲜货收入/期初门店数量+期末门店数量*2计算),同比下降11%左右。

结合上述分析来看,当下想要靠主营业务带动业绩提升这条路已经越来越难走,好在绝味食品早留有退路,那就是靠对外投资带动业绩提升。

资料显示,在绝味食品上市之前,创始人戴文军就已经成立了网聚资本,在发展绝味食品的同时,也开始对卤味、调味品、轻餐饮等产业进行投资,据媒体统计,近十年来绝味食品先后参股了几十家公司,具体投资的公司中,既包括和府捞面、千味央厨、幸福商城、幺麻子等知名餐饮及调味品牌,也包括江西阿南、江西鲜配等冷链配送企业,还有廖记棒棒鸡、长沙颜家、福州舞爪、卤江南等同类卤味食品公司。

不过,受餐饮行业不景气的影响,这条“捷径”也是越来越不好走了。资料显示,2024年绝味食品的投资收益为亏损1.6亿元,同比减少34.65%,主要系被投企业利润波动影响。2022年、2023年,绝味食品投资收益分别亏损9421.85万元和1.16亿元。3年累计亏损超过3.7亿元。无论是正常的通过经营驱动增长,还是依靠投资驱动增长,现在来看两条路都走不通了,很显然,如今的绝味食品已经走入了“死胡同”。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