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城市中的动物正在适应气候变化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生活在城市地区的动物种群对恶劣环境条件表现出更强的适应力,这一发现对未来的生物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500

该研究发表在《生态学快报》(Ecology Letters)期刊上,由英国女王大学(全名: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与德国基尔亥姆霍兹海洋研究中心 GEOMAR 合作完成。

研究人员对生活在城市环境中靠近海岸线、且处于高航运交通影响之下的水生生物(如蓝贻贝和端足类动物)的适应能力进行了测试,同时还将它们与来自远离人类活动区域且受到保护的海岸线上的同类生物进行了对比,以评估其适应能力。

所谓“城市区域”是指人口密集、基础设施完善、建筑密集的人类居住区域。

研究团队在实验室条件下,让来自这两种不同栖息地的动物接触多种环境压力因素。

这些压力因素(包括一系列可能引发生存压力的情境或事件),模拟了当前以及未来海洋可能面临的环境变化,比如温度上升、海水成分变化以及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等。

该研究表明,来自城市区域、生活在较高温度和更复杂污染环境下的动物种群,相比于受保护栖息地的同类,在面对环境压力时展现出更强的适应性和韧性。

英国女王大学生物科学学院的 Ross Cuthbert 博士是该国际研究团队的一员,他表示: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物种对城市化相关的压力源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

“这些结果对于制定生物保护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不过,目前尚不清楚这些适应能力是否足以跟上人类活动所引起的气候变化速度,比如污染加剧、燃烧化石燃料、森林砍伐等等。”

城市栖息地与自然栖息地截然不同,给动植物生存带来了新的挑战。

该项研究由 GEOMAR 亥姆霍兹海洋研究中心的海洋生物学家 Elizabeta Briski 博士领导,她表示:

“研究结果表明,来自城市化栖息地的种群往往更能抵御这些环境压力,并且已经在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

“这些种群有可能成为濒危种群的‘拯救种群’。同时,它们对未来环境变化的更强适应能力可能会使它们更容易开拓新的栖息地。这使得它们有可能成为入侵物种,通过人类贸易和运输在城市中心之间传播。”

Cuthbert 博士补充道:

“迄今为止,对于同一种群在有和没有人类影响的栖息地中是如何进化发展的这一问题,人们知之甚少。”

“虽然所测试的物种本身并不会直接影响人类健康,但如果这类适应机制确实会加剧生物入侵的风险,那它们就可能间接带来公共健康问题,比如通过疾病传播的方式。”

研究结果支持了以下假设:城市栖息地可以为我们了解动物如何应对未来环境变化提供重要线索。

该项目由亚历山大·冯·洪堡基金会(Alexander von Humboldt Foundation)和莱弗赫姆信托基金(The Leverhulme Trust)资助。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