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老板,逃不出“小作坊”思维

500

文源 | 源媒汇

作者 | 利晋

编辑 | 苏淮

家居五金老板冲刺资本市场,出现了两种结果。

近日,深交所IPO项目动态显示,悍高集团审核状态更新为“上市委会议通过”,好博窗控则显示为“中止”。

这两家企业都在广东,主要从事家居五金制造、销售,在2023年上半年提交上市申请,最后出现一喜、一忧两种结局。

根据上市申请文件显示,2024年,悍高集团实现营收28.57亿元,同比增长28.6%;好博窗控收入规模不到前者的一半,2024年上半年为4.44亿元,同比下滑2.46%。两者毛利率则相差无几。

资本市场需要讲故事。悍高集团业绩呈现成长性,很大程度上,在于以云商模式开拓了新渠道,但业绩增长与行业趋势相悖而遭到质疑。而好博窗控仍依赖特许经销商方式,以线下人工推广产品为主,导致收入增长动力不足或不稳定。

但两者模式差异不大。进一步透过两家公司的上市申请文件,其实可以发现存在很多共性问题,比如企业控股高度家族化、经销商网络脆弱、品质管控能力差、研发创新和技术积累不足等问题。

说到底,五金老板逃不出“小作坊”思维。

01

兄妹店与夫妻店

悍高集团是一家是“兄妹店”,好博窗控则是一家“夫妻店”。这是五金制造公司典型起家“模版”。

500

五金店概念图 | 源媒汇制

2004年9月,在“家电之都”佛山顺德工业设计、电器制造圈仅“练习”2年半时间,欧锦锋便拉着妹妹欧锦丽,在顺德杏坛租了一间1500㎡的厂房,创立了悍高集团前身佛山顺德凯高五金,从事五金加工和出口。

仅用2年时间,悍高集团厂房面积扩大了10倍,并进入户外家具领域。2007年,悍高集团开始面对国内市场,逐渐从代工业务转型到厨房功能五金产品业务,后续一步步延伸到全屋五金。

2021年,悍高集团星际总部生产基地顺利封顶,联合悍高六角大楼,组成了40万㎡的数字化生产基地群,目标冲刺“世界级家居五金航母”。

与欧锦锋兄妹不同,好博窗控创始人李增榜是一个“斜杠青年”。

起初,李增榜一边在外贸、房地产、五金等行业继续“摸排滚打”,一边于2003年,与其妻子孙朝霞在深圳创立了好博窗控前身维哈根实业,给国外门窗五金品牌进行代工。

好博窗控的创立、起家,与李增榜在德国门窗品牌格屋履职密切相关。1997年,格屋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他从济南一家小型开发商辞任、跳到格屋深圳办事处,担任南方区区域经理、全国区域大客户经理一职。

到了2007年,李增榜的副业转为了主业,将好博窗控转为自有品牌,创立了“HOPO”品牌,并在济南、深圳等地生产推拉门窗、平开门窗的五金组件。在德国门窗老牌企业HOPPE进入中国市场前,好博窗控率先完成卡位。

但在2013年德国好博进入国内市场后,李增榜夫妻玩起了“轻模式+代工模式”,将门窗五金配件以OEM方式交由供应商生产制造,好博窗控负责整套门窗控制装置产品的组装和品控。

好博窗控的“贴牌模式”比小米还早几年。

走到增长瓶颈时,悍高集团的做法是:自主开发云商销售平台,并在2019年对外推广,重点面向公司未授权或低市场渗透率的经销区域。不过,这套做法更像是“复制”坚朗五金2019年初推出的线上采购服务平台“坚朗云采”。

靠着经销商模式,悍高集团、好博窗控在家居五金市场稳步上升期,把规模做了起来。

02

从“小作坊”走向“大作坊”

翻阅悍高集团、好博窗控的上市申请文件,更多的是见证,两家五金制造企业从“小作坊”走向了“大作坊”。

2022年至2024年,悍高集团实现营收16.2亿元、22.2亿元和28.6亿元,净利润为2.06亿元、3.33亿元、5.31亿元。

其中,收纳五金2024年总销量同比增长6.8%,基础五金暴增70.2%,产销率均超过100%。

500

2022年至2024年上半年,好博窗控实现营收8亿元、10.42亿元和 4.44亿元,净利润为0.91亿元、1.94亿元和0.74亿元。其中,2024年上半年,窗纱一体控制装置五金组件产量、销量呈现上升趋势。

500

有意思的一点是,两者的毛利率、净利润率都呈现上升趋势,且呈现一定规律性。这与震荡下行的行业趋势,形成了鲜明对比。

作为国内五金制造头部公司坚朗五金,2024年业绩却出现大幅度下滑,营收同比下跌14.9%至66.4亿元,净利润为1.2亿元,同比暴跌65.4%,净利润率从4.49%下跌至1.83%。

另一家家居五金上市公司顶固集创,更是面临巨额亏损。在2024年业绩预告中,其归母净利润亏损区间为1.3亿元至1.8亿元,上年同期为盈利0.2亿元。

上述两家公司业绩下滑的原因基本一致:受建筑业深度调整影响。

对此,坚朗五金称,“当下市场竞争加剧,客户端的售价也会有所调整”。顶固集创表示,“受行业增长放缓、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及订单量下降等因素影响,公司整体营业收入有所下滑,综合毛利较上年同期下降”。

显然,悍高集团、好博窗控的业绩增长,与行业趋势相背离。

因为五金制造是一个“订单驱动型”生产模式,有需求才有订单,有订单才有后续的生产;所以,行业内公司普遍更关注短期交付而非长期技术积累,即以低成本、快周转模式运作。

这导致行业整体呈现出产品多种类、偏定制化、客户和订单分散等特征。为什么五金制造研发投入少、产品质量频频爆发问题等,上述是根本原因。

悍高集团、好博窗控规模做大了,也不过是从“小作坊”走向了“大作坊”。

03

逃不出“小作坊”思维

这是很多家居及家居五金公司的共性问题。

也就是,股权高度集中且核心岗位由家族成员担任、业绩增长即是经销商数量的扩大、研发投入严重不足、品控管理能力差等。

目前,欧锦锋、欧锦丽兄妹持有悍高集团股份比例为89.76%,李增榜、孙朝霞夫妻持有好博窗控比例高达94.58%,两者都属于高度集中控股。

股权高度集中意味着公司不具备投资价值,缺乏公开性和公正性,存在操纵股价的可能性,也代表着经营稳定、持续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在公司核心岗位中,悍高集团方面,欧锦锋配偶的弟弟林居右担任公司云商部供应链总监,欧锦丽配偶苏健源担任采购副总监;好博窗控方面,李增榜的外甥女婿刘治国担任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孙朝霞弟弟孙衍亮担任采购策略经理。

“近亲繁殖”,恰恰是家居及家居五金企业壮大的重要途径。

因为五金制造是低门槛、可替代性高行业,而近亲拥有较高忠诚度,所以以此铺设经销商网络,隐秘且具有可控性。

500

五金制造流水线概念图 | 源媒汇制

过去三年,悍高集团经销商是一边增加、一边退出,总体数量从296家增至359家,带来收入分别为7.96亿元、12.72亿元和16.1亿元,退出数量则为49家、52家、71家,2024年退出率高达36.54%。

悍高集团电商和云商模式成为了重要收入来源,占比在20%左右。而云商模式第一大客户是林培超实控的佛山悍德家居用品有限公司,林培超为欧锦锋配偶的妹妹林绿苗的配偶。

好博窗控的增长则依赖于特许经销商模式,最近三期财报中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在57%左右,其中,最核心经销商为北京博弘建材有限公司(下称“北京博弘”)、上海博品建材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博品”),合计占比在30%左右。

在好博窗控对外宣称、岗位招聘中,上述两家都自称为隶属于好博窗控。其中,北京博弘实控人杨美萍,此前以HOPO华北区域负责人身份参加公开活动,上海博品则是华东区域的上海分公司。

同时,两家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呈现上升趋势,悍高集团由2022年的14.18增至21.41,好博窗控由2022年的14.82增至2024年上半年的16.5。

“自产自销”之下,或是悍高集团、好博窗控穿越下行周期的关键。

以“近亲繁殖”模式能开展规模扩大、收入增长,产品研发、品质把控就显得不再那么重要了。

过去3年,悍高集团、好博窗控研发投入比率均在5%以下,且前者研发人员多数为兼职。品质管控上,悍高集团因产品质量不合格屡上“黑榜”,好博窗控因商标侵权被德国好博起诉。

这类家族式“小作坊”冲刺资本市场,本身就令人难以理解。

部分图片引用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