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非就是借古讽今嘛。借民国的“大师”古,讽新时代的“砖家”。

【本文由“libra1979”推荐,来自《吴小真:为什么民国出了那么多大师,现在没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哎,无非就是借古讽今嘛。

借民国的“大师”古,讽新时代的“砖家”今嘛!

尽管我是文科出身,但我也不惯着这种用指桑骂槐方式来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苟秀才。

什么苟屁大师?

人家钱钟书老先生早就用方鸿渐的嘴巴说出来了,今儿带着你再重读一遍:

大学里,理科生往往轻视文科生,

外国语文学系的学生则瞧不起中国文学系,

中国文学系的学生又瞧不起哲学系,

哲学系再瞧不起社会学系,

而社会学系则瞧不起教育系。 

至于教育系的学生,已经无人可鄙视,只能转而鄙视本系的学生。

所以,别以为民国“大师”多,就觉得他们有多少影响力。

也就欺负欺负当时80%中国人大字不识一个,且不会发电报搞全国通电。

但凡碰到一个文盲率低于50%的国家,这些大师早就被扒下底裤了。

至于“怀才不遇”?

还是洗洗睡吧,梦里啥都有。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