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黔驴技穷”?看看特朗普现在的样子你就懂了
前一小时,我还觉得特朗普手里尚有两张牌,一张是直接跟中国干仗或者挑唆别人跟中国干仗,另一张是把中国从 SWIFT 系统里踢出去。但是仔细想想,牌倒是还有两张,可他不敢打也不能打。这时候“黔驴技穷”这个词就出现在我脑子里了,这就是特朗普现在的样子。看着好像很厉害,其实办法都用完了,没办法了。看看特朗普挑起的这场关税战的现实情况,就什么都明白了。
第一,关税战对中国的限制作用越来越小:特朗普4月2日在他的白宫椭圆形办公室里签署那份“对等关税”行政令时的打算是什么?实现贸易平衡,加速制造业回流,当然还为财政增加一点收入。但现在的情况是这样吗?
中国表现出很强的经济韧性和适应能力。中国政府做了好多有用的事,像优化贸易结构、开拓多样化的市场、加强自主创新等等,这些都有效地减轻了关税战带来的影响,中国经济仍在以自己的速度和规模发展着。
再看看美国,在中国的反制下,他们的出口商品要面对更高的关税,价格的竞争力更弱了,而农产品和制造业产品尤其明显。美国要是一直坚持这么搞下去,那美国的企业最终肯定得把成本转给消费者,这样物价就会进一步推高。就算关税让制造业回到美国,但进口减少就会让关税收入降低;高关税会让国内的生产成本变高(像原材料,比如说钢铝),让制造业的竞争力变弱,这不恰好走向了他自己设定目标的反面了吗?
最后关税带来的高成本会逼着企业裁员,这就没法保证就业了。要是美国把关税的范围进一点扩大,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就会直接影响消费者,再加上报复性关税,可能就会出现通胀—加息—衰退这样的恶性循环。美国对中国发动的关税战边际效益越来越少这个事说明,关税这枝美国发出的飞標就像回旋镖一样快速朝美国飞去。
第二,美国跟中国打的这场贸易战,其战略代价越来越明显。现在来看,美国的进口商承担了 90%以上的关税成本(这是纽约联储研究出来的数据)。比如说,美国本土杯壶品牌 Simple Morden 的创始人 Mike Beckham 最近就在社交媒体上一个劲地抱怨,说特朗普的新关税政策让美国的制造企业多花了好多钱。要注意的是,这几年,Simple Morden 在美国本土也投了好几百万美元去生产产品,但是因为成本的原因,这个公司还是没办法在美国生产大部分产品。同时,Mike Beckham 还特别强调:“我知道好多公司都这样,不是不想在美国生产产品,而是在钱上面不可行。”
第三,中美新的博弈形势正在加快形成。贸易战里没有赢家,既然美国弄出各种障碍、制造各种矛盾,想要让中美脱钩断链,那中国就只能建立自己的贸易网络。确实,美国有自己的想法,想拿这个当筹码,通过和其他国家谈判来孤立中国。这大概就是中美新的博弈情况。在这种博弈里,中国明显早有预案。
1、在 2020 年 11 月 15 日,东盟十国,还有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这 15 个国家正式签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这可是个大事儿,说明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式达成啦。这个协定大概涵盖了 35 亿人,GDP 加起来能有 23 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涵盖的这个区域也就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2、在新能源领域实行“技术换市场”:靠着“技术换市场”这个办法,中国成功实现了技术能输出、市场能扩大的两好结果。这个办法的关键是把先进技术当成条件,用来换取进入海外市场的和增进市场份额的机会,同时也能让国内的产业升级。比如说宁德时代在德国、匈牙利建电池工厂,这样就能拿到欧洲车企的订单(像宝马、大众)。再比如说比亚迪在巴西、泰国建电动汽车生产基地,就能把市场扩大到拉美和东南亚。
这中间中国还全力推进 EPC 总承包模式:尤其是像隆基、金风这样的能源企业,给海外项目提供从设计、建设到运维的全套服务,把技术带出去了。比如说,沙特红海新城储能项目就是华为数字能源提供的光储解决方案。这些办法让中国新能源领域在全世界实现技术和市场两个方面的快速超越。
中国反击美国这次是三大招,但招招戳到了美国的痛处。首先,精准的贸易反制使得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农产品降低了 40%(这是 2018 到 2020 年的情况),而现在是彻底不要了,这明显就是冲着特朗普的票仓来的。其次,严格把控相关原材料的出口,美国不是围堵中国的高科技吗?那中国给美国的高科技生产也来设设限,这就是对等反制。现在,中国对美国一直占优势的服务业也下手了,比如说控制美国电影的进口,相关部门还提醒中国出去旅行的朋友和留学生们要注意美国的安全风险之类的,言下之意你懂的,这在中美贸易战中可是第一次。
看新闻报道,说白宫正在拟成立一个临时处置办公室,专门处理美中贸易问题。特朗普政府为了对付中国是啥办法都想了,但就是没效果。
第一,美国确实有拿贸易当筹码拉拢盟友来围堵和孤立中国的路,但是特朗普政府为了美国的利益能对任何盟友下手,什么承诺都敢不认账,他们这么干已经把美国的信誉给败光了。谁要是还把特朗普说的话当真,那谁就是最大的傻瓜。特朗普政府这是自己把自己的路给堵死了。
第二,在 2023 年的时候,对华关税收入才只占联邦财政的 0.6%,确实是杯水车薪,这对美国的财政改善没啥实际意义。但你得知道,把这点关税去掉可不是容易的事儿,会有很大的政治风险。就说现在的情况吧,要是加征关税,就会带来好多经济和贸易方面的问题,对自己国家的经济发展没好处;要是不加征关税呢,又会在政治上受到各方的压力和质疑。这可真是让人不知道咋办好了,怎么做都不行,太让人头疼啦!
第三,现在,民主共和两党在对中国的态度上,对华强硬成了政治标签。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政府想调整政策,空间小得很。不管是贸易政策、外交策略还是其他相关方面,特朗普政府都被这种强硬的气氛给困住了,很难做出灵活的决定,也没有行动的自由。别看他成天牛逼哄哄的,好像没什么是他不敢干的,其实他什么也干不了。剩下的也就是在关税问题上玩玩数字游戏,没啥实际意义。
第四,目前,中美科技战的重点已经转向了半导体、AI 这些高端领域。虽然在这些个领域美国现在还是领先的,但是中国的进步也很明显。而且中国有个特别突出的特点,就是越围堵它,它发展得越快。就像你把这条路堵死了,它马上就能换条道,照样能超过去,显示出很强的创新和突破能力。这种情况让美国在制定相关策略的时候特别头痛。
对中国来说,一直都是把挑战当机遇,这在历史上已经被证明过好多回了。所以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肯定只是时间早晚的事,如果在这个时间差里美国拿中国没办法,那以后的世界肯定是中国的了。
从历史的角度看,好多政治人物在碰到困难的时候,如果不能灵活点、及时调整策略,一般都会掉进这样的麻烦里。特朗普的表现,肯定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特别典型的反面例子。从社会层面分析,他的行为也能看出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缺少包容和合作的精神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反正,特朗普现在的各种做法,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黔驴技穷”这种情况的真实样子。中国的成语典故在美国再现了,这也是一个奇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