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抗日远征军,为何驻印军势如破竹,滇西军却举步维艰?

500

NO.2397 -驻印军和滇西军

作者:孤寂寒光 / 编辑:冷小军

投稿,转载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号potereio

1943年10月国民政府组织中国远征军反攻滇西,计划打通滇缅公路恢复援助通道。这次远征至1945年3月止,收复滇西全部土地并与驻印军胜利会师,完全打通滇缅公路国际运输线。

虽然远征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其过程也是极其艰难。尤其是从国内调集来的滇西远征军,以20万之众围攻滇西日军半年才收复松山、龙陵、腾冲三大据点。相比于驻印军横扫缅北势如破竹的进军速度来说,确实是慢了很多。同样是有美械支援的滇西远征军为啥进展如此缓慢呢?

滇西远征军以云南的第十一集团军和调过来的二十集团军为主,其中53军和第8军都是从长江前线过来的部队。滇西远征军的首个指挥官是陈诚,但陈诚第一是不熟悉缅甸和滇西情况,第二是本人能力也不足,只能把能力更强的卫立煌调过来指挥作战。

500

卫立煌

卫立煌跟我党关系过密,按理说远征军这种精锐部队不应该交给卫立煌,但蒋介石的亲信将领除了杜聿明就只有刘峙、蒋鼎文、顾祝同、汤恩伯、胡宗南这样的战区级别将领,蒋介石只能相信卫立煌。而且卫立煌在第一次远征缅甸就是第一路司令长官,只是后来由罗卓英继任。

滇西远征军进攻速度慢很多人可能会找滇西三大据点工事坚固的问题,实际上工事坚固可能造成滇西远征军更多的人员伤亡,不一定会让推进速度减缓。熟悉俄乌战争的都知道,俄军推进速度放缓的地区大多都是在树林带。因为树林带里的乌军经常到处乱跑,俄军只能像逮兔子一样在树林里慢慢索敌。

其实缅北的情况也是一样的。无论是胡康河谷还是孟拱河谷都是一片原始深林,一到雨季整个河谷内一片汪洋、到处是沼泽。驻印军在这样的条件下在森林里、河流间与以逸待劳的日军作战本身也是一大阻碍。更重要的是18师团在日军被誉为“森林战之王”,驻印军推进速度快绝对不是一个工事问题就能说明的。

500

驻印军

滇西远征军与驻印军相比,最大的问题是后勤不行。驻印军是由第一次远征失败后撤退到印度的新38师和新22师残部组成,这两个师常年驻扎在印度,在滇缅公路完全丢失后可以就近获得大量的物资。体现在装备上就是史迪威建成了一支当时全国最为精锐的部队。

驻印军的支援火力空前强大,拥有一个105毫米榴弹炮营和两个75毫米山炮营,每一个排还有一个迫击炮班。迫击炮能到达排一级哪怕是抗战前的晋绥军都达不到。

驻印军师一级拥有一百多个火箭筒、火焰喷射器和36门反坦克炮,机枪460挺、卡宾枪400支。从火力上来说已经超越了在缅甸的日军。驻印军甚至可以达到利用汽车来做牵引,这个时候的日军还在使用骡马。驻印军司令部还有三个榴弹炮团、一个重迫击炮团和两个坦克营作为直属部队,光是直属榴弹炮就已经有100多门。

滇西远征军就没有这样好的装备了。滇西远征军在国际交通线断绝的情况下,唯一能获得补给的通道就是驼峰航线,这条航线不只是要保证远征军的补给还要负责关内几百万国军的补给。到了1943年,滇西远征军的装备攒的差不多了,就准备反攻滇西。但这16个师20万人的远征军与驻印军的装备相差过多。

500

由于驼峰航线无法运大型武器,所以远征军是不可能有榴弹炮和坦克的,最重要的火力是75毫米山炮。但光山炮的数量都不能跟驻印军相比。驻印军两个军拥有114门山炮,滇西远征军两个集团军才189门。迫击炮更难以到达班排一级,一个连就6门迫击炮,53军还被克扣了2门。

机枪也一点不多,滇西远征军共计有600挺机枪,驻印军一个师是460挺。这个火力对比,确实难以让滇西远征军能够达到跟驻印军一样的火力配比。滇西远征军的步枪是要自理的,所以还得用中正步枪作战。

驻印军的后勤好还体现在伙食上面。驻印军平时可以吃到大米、白面包、汤和各类蔬菜,野战食品为罐头、饼干、麦片等。这些食品你在国内根本都看不到,哪怕是团营级别的军官都很难有这样的待遇。保证营养供应就能保证战斗力,驻印军在胡康河谷作战中甚至可以搞迂回穿插。

500

驻印军的伙食

我们千万不要以现代军事思想来衡量国军,国军本质是一支军阀部队,组织度完全依靠军官的个人影响力和执法力度。滇西远征军除了装备上是半美械军外,其他方面跟国内国军没有本质区别。军官该克扣军饷还是克扣军饷,后方运来的军粮该混沙子还是会混沙子。

唯一好一点的是滇西远征军的指挥官是卫立煌,好歹还能整顿下军纪。就拿卫立煌的嫡系53军做例子,这支东北军能成为卫立煌的嫡系就是卫长官能一碗水端平。

53军作为东北军在张少帅被软禁后就成了没娘的孩子。更重要的是随着东北、华北相继丢失,东北军到处流浪,无论在哪里都被排挤。卫立煌跟20集团军司令霍揆章视察部队时发现53军每个连只有4门迫击炮比其他军少2门,为此卫立煌把霍揆章批了个狗血淋头。为了鼓励53军,卫立煌还为他们发了新的军装。

500

滇西军的伙食

正是因为卫立煌的气度,53军在滇西战场相当卖力,在此后的解放战争中也成了卫立煌的嫡系部队。这件事虽然能看出卫立煌的本事,但也同样可以看出滇西远征军还是国内的军队,国军的所有恶习都是存在的。也正因为如此,驻印军的士气、组织度都要远高于滇西远征军。这也是为什么同样是对日作战,滇西远征军攻击速度比驻印军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最后一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滇西远征军的指挥官还是国内那一批人,在见识上面还都停留在北伐、内战的水平,跟驻印军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1944年6月4日新28师对松山进行攻坚,在打了一个月后新28师已经被打残,卫立煌只能把何绍周的第8军调过来。何绍周的第8军和之前的新28师一样,只是硬着头皮往日军碉堡上面冲锋。如果有士兵后退督战队就自行军法。这套作战方式跟北伐、内战没有任何区别,这也是蒋介石这批黄埔生最会的战法。

500

何绍周

何绍周的部队一个连一个连的倒在日军碉堡前,说这是一寸山河一寸血都是抬举了,这基本就是单方面的屠杀。何绍周为了推进竟然多次在双方混战的情况下命令炮兵往日军阵地开炮,每次都是死伤一大片。

此时卫立煌的压力也来了,蒋介石严令远征军八月底前拿下松山。而远征军在一轮一轮冲锋中战斗力迅速下降,很有可能出现士气崩溃的情况。何绍周下面的一个营长眼看着上面给的任务完不成,直接自杀以换取几百名弟兄免罪。

就在大家都一筹莫展的时候,何绍周下面一个叫王景渊的副师长提了个建议就是把松山主峰给炸毁。仗打了两个月都找不到攻坚办法,好不容易找到办法了如何炸山又成了一个问题。松山主峰又不是土包,想要把这样一座山炸塌那是需要技术的。国军这边人命有的是,技术是一点没有。炸山的事情还得找美军顾问。

500

国军炮兵

美军顾问每天负责对国军工兵的作业进行监督和测量,从挖隧道到挖药室都是美军顾问手把手教。药室挖好了,另一个难题又摆到了何绍周面前。为了把杀伤效果做到最大,8月20日第8军对松山主峰发起佯攻以吸引更多的日军来到这里。第8军在佯攻过程中竟然被日军咬住了迟迟撤不下来,引爆时间一直推迟到上午9点15分才顺利完成。

松山主峰可算是拿下来了,远征军又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蒋介石的任人唯亲。跟驻印军有美国人压阵不一样,滇西远征军的将领就比较放飞自我。何绍周在打下松山主峰后,感觉压力太大直接跑昆明休假去了。之所以卫立煌管不了他,正是因为何绍周是何应钦的侄子。

整个松山战役,国军两个精锐军打一千多日军,围攻95天伤亡7000多还是靠美军顾问支援才搞定。相比之下,驻印军大穿插、大迂回,一个团就可以击溃4000日军。滇西远征军与驻印军绝不单单是装备上的差距。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