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汽车爆燃事故责任深度剖析

 陶勇 知名IT作家、前媒体人,著有《联想做大 华为做强》、《华为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工信部重拳整治智能驾驶乱象,19家车企被约谈,过度宣传、模糊概念将被严打。新规要求车企明确功能边界,切实保障安全,市场竞争将回归技术本质。”2025年4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主要汽车生产企业近60名代表参加会议。根据工信部的官方信息,参会的企业有19家车企以及华为。”有网友撰文披露相关信息。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指出,之前雷军与余承东的抖音直播间因“边开车边直播”被封禁,实际上就已经是监管日趋严格的信号,今后车企或者4S店有类似宣传,消费者可以保存证据后举报或起诉。

其实,,在笔者看来,消费者完全可以就车企之前的不实宣传起诉——如果因为汽车质量给消费者带来损失的话——比如交通事故之类。

小米SU7新能源汽车一起事故,让新能源车市场开了锅,L3被紧急叫停,新规迅速出现,网络上甚至传出了工信部会议纪要。

网友披露的这份会议纪要中可以看出,规范新能源车,已经有了系统方案,对待各种乱象,不但了如指掌,也有相对措施,一些宣传用词,被明令禁止,对一些功能,也要求车企彻底摒弃。

网友指出在;仔细看过这份会议纪要,就会发现,有的车企存在会议纪要中的所有问题,不知道在开会之时,车企代表有没有脸红?

这简直就是在点名批评该车企,不过还有一点不足,那就是该车企在宣传时,使用了大量广告法中明令禁止的绝对性词语。

 

“倍耐力公司有一句非常经典的广告语:不受控的马力一文不值!享受速度更要驾驭速度,高性能车是一匹烈马,新手可以骑烈马,但前提是这匹烈马接受了专业的训练。我们认为真正的自由不是随心所欲、真正的操控绝对不是堆砌马力。玩得爽,前提是要安全可控!开得快,一定要刹得住!”2025年4月 16日,极氪发布会视频中主持人一段话法人深思,被指讥讽小米……

事实上,小米SU7接连发生的碰撞爆燃严重交通事故已经引起国人广泛关注。

 

 

2025年3月29日,小米SU7电动车在安徽高速上以智驾模式撞车爆燃导致驾驶员与同行乘客——三名前往合肥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女大学生死亡。

 

 

 

 

在笔者看来,这起事故暴露出的责任问题,应该从法律、技术和社会层面深入探讨。

 

首当其冲的驾驶员责任

安徽高速事故中智驾模式下的接管失效,驾驶员均难辞其咎。我国现行法规明确规定,智能辅助驾驶系统(L2级)仍需驾驶员全程监控,紧急情况下需及时接管。

安徽事故中,系统虽提前2秒发出避障提醒,但驾驶员根本来不及反应导致操作失控,这里反映出驾驶员对智驾功能认知不足;此外,借车风险也在此次事件中被放大——非车主驾驶陌生车辆时,操作生疏可能增加安全隐患。

 

公安部关于智能汽车事故的规定:

驾驶人的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机动车驾驶人始终对车辆运行安全负主体责任。在使用辅助驾驶功能时,驾驶人必须持续履行观察路况、预判风险和及时接管的义务。如果驾驶人在辅助驾驶功能激活期间未尽上述义务,存在“脱手脱眼”行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条,认定其存在妨碍安全驾驶的违法行为,依法处以罚款并记分。一旦因此类行为引发交通事故,驾驶人将承担主要责任,需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若事故导致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还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2。

 

 

难咎其辞的车企夸大宣传

 

小米su7安徽爆燃事故之后,小米大肆宣传的AEB出事后才知功能有限,小米官方承认其suv7标准版的AEB系统仅针对车辆、行人、二轮车三类目标,不响应锥桶、水马和石头等静止障碍物。这与事故中车辆未识别施工路段水泥墩直接相关。更大的问题是,小米说友商家的AEB也是这样——如果这是这样的话,那不知道还有多少年青人驾驶此类汽车时会化为车企夸张宣传忽悠的冤魂。

网友上传的视频显示,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雷军,曾经信誓旦旦声称:“小米汽车都是端到端的自动驾驶……

 

公安部关于智能汽车事故的规定:

虚假宣传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八条,如果车企通过广告或宣传材料虚构、夸大辅助驾驶功能(如将2级辅助驾驶描述为“自动驾驶”),误导消费者购买,市场监管部门可以依据该法对虚假宣传行为处以广告费用5-10倍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甚至可以吊销营业执照。如果虚假宣传造成严重后果(如引发交通事故致人伤亡),可能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对责任人处以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生产者的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六条,如果“智驾神器”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如干扰车辆安全监测系统),造成严重后果(如交通事故致人伤亡),生产者和销售者可能被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销售金额50%至2倍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如多人伤亡),刑期可至5年以上有期徒刑,罚金同上。若设备设计或宣传直接诱导驾驶人脱离监管(如“解放双手”“免接管”),导致重大交通事故,可能被认定为危害公共安全,最高可判处死刑

“我呢,不仅仅自己练啊,我逼着小米的团队也去练,我们的管理团队和工程师超过了100人拿到了赛照。因为我相信,一支真心热爱汽车的团队,才能真正把车做好,你们同意吗?”雷军在一次论坛上披露管理团队与工程师均拿到塞车驾照。

 

我觉得速度呢不仅仅是一样参数,而是一种信仰!我希望呢,每一个人坐到我们的SU7里,轰动踏板的那一刻,都能感受到灵魂的共振!

 

尽管雷军也曾说过,驾驶小米智家汽车,行驶过程中双手不能离开方向盘。然而,如果有的消费者只看见过雷军宣传的“小米汽车都是端到端的自动驾驶……”,他们或者她们还会在行驶中老老实实双手不离方向盘吗?!

而雷军本身就是一个如雷贯耳的人物——符号意义非同凡响:

雷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十三、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

2013年12月,雷军获评为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14年2月,入选中国互联网年度人物。2018年,入选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2020年,当选北京市劳动模范。2021年,入选《福布斯》中国最佳CEO(第一名)。2022年,入选《财富》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截至2025年1月6日,雷军的抖音平台粉丝已达3773.7万……

更有甚者,2025年2月17日,雷军参加了全国14亿人民瞩目的2025年民营企业座谈会。

会后,雷军接受了总台央视记者的专访,雷军表示:“小米创业的15年来,一直聚焦在手机、汽车、智能家居、智能制造这些领域。要下决心把最新的,像AI技术怎么能够落地到我们各个终端产品上,能够让消费者体验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怎么在拓展国内市场的同时能够放眼全球,提高中国产品在全球的影响力。”

有鉴于此,小米雷军厚重的社会身份,无疑中为小米汽车公关、宣传和推广背书。这样一来,雷军小米汽车性能的夸大、夸张之词,必然严重误导消费者,尤其是涉世不深、对高科技行业知之不多的年青人。

对小米汽车“自动驾驶”深信不疑一代青年、比如驾驶小米SU7电动车在安徽高速上以智驾模式撞车爆燃至死的三个姑娘——如果她们但凡有一丝对“小米汽车都是端到端的自动驾驶”不信任的话,她们怎么可能放任智能驾驶操控汽车?

换做我,绝不会把命交给“小米汽车端到端自动驾驶”把握——因为我的人生阅历让我知道即便发明无数年的飞机自动驾驶技术——这个才是可以完全脱离人的操控的成熟自动驾驶技术,同样会出现失灵的现象并因为突发失控导致机毁人亡的事故不胜枚举。这些事故人机俱毁的事故涵盖了军用飞机和民航客机……

有鉴于此,业内流行一段对小米智能驾驶汽车的经典评述:“一伙不成熟的公司、造了一堆不成熟的产品、卖给一群不成熟的人!”可悲!

 

 

 

与夸张宣传对应的是缩水宣传

行业专家指出,相比}“雷军们”说的,那些车企没说的才真的处于监管“空白处”。今年国内车企喊出“智驾平权”,背后是它们集体转向了纯视觉路线,砍掉激光雷达实现了降本,毕竟一颗激光雷达要五千元人民币。

  

 

 

 

比如小米SU7标准版(21.59万元起),采用纯视觉路线(Xiaomi Pilot Pro),依赖纯视觉BEV(Bird's Eye View,鸟瞰图视角)+变焦技术,通过算法优化降低硬件成本;高阶版Pro/Max/Ultra(24.59万元起)则是激光雷达与视觉融合方案,提升复杂场景(如夜间、逆光)的安全冗余。

“很多车企现在基础版车型用纯视觉方案,高阶版才是激光雷达和视觉融合方案,但宣传时并不明说。”汽车行业分析师孙先生说,减掉了激光雷达之后,纯视觉方案对异形障碍物的识别缺陷,可能正是造成3月29日事故的原因之一。

 

 

             人间清醒巾帼豪杰董明珠

“我对中国的汽车行业是不太满意的,中国很多的汽车都有点粗制滥造,汽车模具的精度不够,它的磨合、配合就有差距.”唯一人间清醒的是格力空调掌门人董明珠。

 

 

“你想加入这个行业,就去偷人家的技术,去偷人家的人,挖人家的人。我的价格最低,你在网上看,天天看我的价格,我成为了领导者。价格最低的领导者。但是消费者是最大的受害,我讲得可能言重了点。我认为他就是流氓行为,因为你并不是对消费者负责,你对你同行也是不负责。你现在已经成为首富,看看他首付给股民分了多少钱?把自己装扮一个君子一样的,然后把股票炒得高高,多有学问,别人都不行。”

董明珠还直言,小米曾因专利侵权赔给了格力50万,但核实到的信息是,小米风扇侵权格力专利被最高人民法院判赔185万。

 

小米汽车在爆燃事故中的责任分析

 

——智驾功能局限性

安徽事故中,车企对智驾的“辅助性”虽有免责声明,但过度宣传“智能”可能误导用户放松警惕。尤其面对高速施工改道等复杂路况,系统仅提前两秒预警是否合理?这需技术鉴定确认。

 

——电池安全争议

若爆燃发生在碰撞后5分钟内,则可能违反电池热失控国标;若因外部火源(如湛江事故中电动车锂电池起火)引燃,则责任另论。

 

——车门故障质疑

车门应急机制是否失效、车体结构抗撞性等,也需第三方检测。

安徽事故暴露了传统高速施工导流设施与智驾系统的兼容性问题。当前路障设计多服务于人工驾驶,对智驾系统的识别友好度不足。未来需推动基础设施升级。

新能源车与智驾技术是趋势,但公众需清醒认识其发展阶段。车企应避免过度营销性能参数,转而强化安全培训;用户需摒弃“自动驾驶”误区;监管层面则需加快制定智驾事故责任细分标准,推动电池安全规范更新。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官方按下智驾“急停键”

 

目前,国内多地高速紧急呼吁慎用智能驾驶,业内担忧官方按下智驾“急停键”。

近期,随着小米SU7高速爆燃事故等智能驾驶安全事故频发,多地高速管理部门纷纷采取行动,通过设置警示标语、启动专项整治等方式,紧急呼吁驾驶员慎用智能驾驶。这一系列措施,被业内解读为官方对智能驾驶技术按下“急停键”。

事实上,智能驾驶技术虽然发展迅速,但仍存在诸多技术短板和安全隐患。面对复杂路况和突发情况,机器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远不如人类。此外,部分车企尤其小米集团雷军等在宣传智能驾驶技术时存在过度营销和误导消费者的行为,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智能驾驶安全性的担忧。

在此背景下,多地高速管理部门采取紧急措施,旨在提醒驾驶员保持警惕,不要过度依赖智能驾驶技术。同时,业内也呼吁车企加强技术研发和安全性测试,确保智能驾驶技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小米汽车事故大聚会,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