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行政权僭越司法权:特朗普主义对美国宪政秩序的冲击
当行政权僭越司法权:特朗普主义对美国宪政秩序的冲击
撰文:雅礼学人
2025年4月18日星期五
美国第四巡回上诉法院 4 月 17 日驳回特朗普政府请求的裁决,再次将行政权与司法权的激烈对抗推至台前。这起围绕马里兰州居民阿布雷戈・加西亚的司法拉锯战,已然演变为检验美国宪政根基的试金石。由里根任命的保守派法官威尔金森撰写的裁决书,其措辞之严厉、立场之鲜明,恰恰印证了当前美国行政权越界行为的严重程度。
一、司法裁决遭遇的行政权顽抗
在阿布雷戈・加西亚案中,司法系统展现出罕见的连贯性:从地区法院到最高法院,从自由派到保守派法官,各级法院连续五次确认政府行为的违法性。但特朗普政府的应对策略堪称 “司法游击战”—— 当最高法院 4 月 10 日最终裁决后,司法部次日即向第四巡回法院提出紧急动议,试图通过程序性缠讼规避实质义务。这种将司法系统视为可选择性服从对象的做法,彻底颠覆了 “法律至上” 的宪政原则。更值得警惕的是,行政机构在事实认定层面的肆意妄为。尽管法院已查明所谓 “恐怖分子” 指控缺乏可信证据,司法部仍坚持在法庭文件中重复该说辞。这种将政治叙事凌驾于司法真相之上的行径,使得法律程序沦为权力游戏的工具。
特朗普对法律的实用主义态度在诸多事件中暴露无遗。在涉及自身利益的司法案件里,他的表现堪称 “双标” 典范。当司法裁决结果符合其意愿,胜诉之时,他便大肆宣扬美国司法体系的公正,将爱国的标签贴在自己身上,对做出有利裁决的法官不吝溢美之词,仿佛美国的司法制度在这一刻达到了完美的巅峰,是维护正义与公平的坚实堡垒。例如在一些商业纠纷案件中,若法院判决对他的商业利益有利,他会迅速在社交媒体、公开演讲中强调司法系统的权威性与正确性,称赞法官的专业与公正,利用这些有利裁决来巩固自己在支持者心中的形象,塑造自己作为法律维护者的假象。
然而,一旦面临败诉的局面,他的态度便会发生 180 度大转弯。他会毫无顾忌地 “翻桌子”,对司法裁决嗤之以鼻,甚至不惜对做出不利裁决的法官进行人身攻击。在 2020 年总统大选之后,面对选举结果相关的一系列司法诉讼败诉,他不仅拒不承认败选,还公然指责法官存在偏见、不公正,声称司法系统被政治操弄,将法官个人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削弱司法裁决的公信力,为自己不接受选举结果寻找借口。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司法的权威性和公正性,使得民众对司法系统的信任产生动摇,进一步加剧了美国社会的分裂与对立。
二、三权分立架构的倾斜危机
特朗普政府对司法裁决的选择性服从,暴露出危险的权力观。在 “美国诉尼克松案” 确立的宪法先例中,最高法院明确指出 “总统不能自我决定行政特权的范围”。但当前行政当局通过 “承认错误但拒不改正” 的拖延战术,实质上创设了行政审查司法的危险机制。当司法部长巴尔公开宣称 “总统意志即法律导向” 时,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警示的 “行政专制” 风险正在成为现实。
这种权力越界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联邦移民执法机构拒绝向地区法院提供涉案信息,州级官员公开声援总统的违宪行为,形成行政系统内部的责任消解链条。正如耶鲁法学院教授布鲁斯・阿克曼所言:“当违法成为系统性的,宪政危机就已不是假设。”
三、宪政危机背后的制度困境
特朗普主义的蔓延暴露了美国宪政设计的潜在缺陷。宪法第二条的模糊表述,在政治极化的催化下成为 “帝王总统制” 的温床。总统通过人事任命权重塑司法版图,借助社交媒体构建平行事实体系,利用紧急状态条款扩张行政权力,这些都在动摇权力制衡的根基。
但本案也展现出宪政体制的韧性。里根时代任命的保守派法官坚守司法本位,国会监督机制开始启动调查程序,主流媒体持续进行事实核查。这些制衡力量的存在,说明美国宪政传统尚未被完全侵蚀。正如威尔金森法官在裁决书中强调的:“对权力的制约不是阻碍,而是民主制度存续的前提。”
当白宫发言人将司法裁决称作 “荒谬的干涉” 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某个政治人物的权力任性,更是现代民主国家面临的普遍困境。技术革命带来的治理复杂化、民粹主义催生的强人政治崇拜、全球化引发的身份认同危机,都在冲击传统的权力制衡机制。阿布雷戈・加西亚案的价值,在于它再次敲响警钟:当权力挣脱制度的锁链,任何人的自由都将危如累卵。维护三权分立不是陈腐的教条,而是文明社会最后的防洪堤。
注:这是本人最新的笔名,与学历有联想。
参考文章:《Appeals Court Sharply Rejects Trump Challenge of Abrego Garcia Orders—Again》载于《共同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