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A点到B点

坦率说,特朗普喜欢打政治仗而非经济仗,只是他那个脆弱的经济仗被他忽悠成了貌似能够左右全局的利器,从而让他的粉丝深信不疑。如果这是类似美国国内选举那样时间短促的接触战,遇到的又是缺乏定力的对手,其实往往有奇效。这倒让我想起一个朋友论及辩论的有效性,我老实地告诉他,文科辩论的有效性,并不完全体现在所谓逻辑的缜密,或是能拿出类似某种科学实验结果的明确证实,而往往在于 。。。人心的攻防。

就好比两军对垒,甲方主帅经过缜密研究,指认了一处被认为可以掌握胜负关键的要地A点,乙方主帅则在逼仄的形势下匆忙指认了B点。两者如果是辩论,前者显然会赢得军事专业评委的心,被评价为更有效的论述表达。可如果在实战中,甲方主帅的部署并没有让下级充分理解,而乙方主帅的部署却充满了诱惑力与引导性,那么他的每一句话都会像动听的音符透彻部众的心脏,使全军片刻充满进取意志与斩获决心。甚至,乙方只有3000人,而甲方有10000人,在此悬殊的对比下,那位拙劣辩手也能通过现场的人心慑服,挥师一举涌入B点,并高悬胜旗。而估错乙方动向的甲方,遭遇打了鸡血般的乙方攻势,竟然瞬间崩溃。原因在于,甲方部众僵化地执行着主帅的A点(关键点)部署,同时全员未能预估乙方在B点(非关键点)的烈度,导致优势一方在突然慌乱中总崩溃。

——明明在论述上更缜密,更有逻辑的甲方,最后得到的仅仅是“纸上谈兵”的结论。这意味着,到底是A点更占优还是B点更占优的辩论,已经不重要。除非是纯理论的学术探讨或是历史揭秘。我们在实战中只能承认乙方主帅获胜。他得到了3000糙哥的全力支持,看上去是强行指定B点的自画大饼,实质上形成了凝聚人心后的出奇制胜。独具性格魅力的鼓动所产生的能动性,甚至可以堆高为“神仙仗”的美誉。

那么有人要说,你这是在为特朗普捧场吗?不,当然有破解他的方法:当甲方主帅以极简练高效的战场说明,让部众快速掌握A点的关键性,同时全军阵型保持训练有素的秩序与理性,那么在实战中,就足以将对方突然在B点展现出的亢奋与烈度一举压降,则即使乙方的3000人爆发出了9000人的幻觉,也将因为甲方的服从度与纪律性,以及致命的时间拉锯和战线展开,为不动如山的对手拱手送上史诗大捷。只能说,这是一山更比一山高的卓越政治力影响下的人心对决。

战例重新推演后的惨烈之处在于,乙方堪称优秀的鼓动性与说服力所动员的3000兵力将殆尽于硝烟,而难有战略机动的灵活。因为,那些人被乙方主帅激发出超常斗性,既意味着他们对B点的深信不疑,也意味着再也没有争夺A点的余地。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