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住二次元,米哈游开始搞降价促销
文源 | 源Sight
作者 | 柯基
当《星穹铁道》登顶畅销榜时,米哈游的庆功宴上摆着两份账单:一份是240万本纪念画册的玩家回馈,另一份是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开出的2000万美金罚单。
4月9日,《星穹铁道》周年庆版本冲上iOS畅销总榜榜首,而在三个月前,FTC的一纸罚单让这家以“工业化管线”著称的游戏公司陷入舆论漩涡——《原神》的抽卡机制被指“不透明”,儿童隐私保护问题更让米哈游的海外扩张蒙上阴影。
SensorTower的2月榜单上,米哈游首次跌出前三,腾讯、网易和点点互动的《无尽冬日》悄然补位。玩家们领到了沉甸甸的纪念画册,但资本市场更关心的是,当监管铁拳砸向二次元帝国的核心商业模式,米哈游的“内容永动机”还能转多久?
从《崩坏3》到《原神》,米哈游用工业化管线复刻了二次元爆款,却也把自己困在了同一条赛道上。240万本画册可以暂时黏住玩家,却填不平抽卡机制被全球监管盯上的风险鸿沟。
01
监管重锤下的市场震荡
2025年初,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的一纸罚单,像一记重锤砸向米哈游的二次元帝国。
今年1月中旬,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宣布与《原神》开发商米哈游达成和解,原因是该游戏的抽卡机制涉嫌“欺骗性营销”并违反未成年人隐私保护法。FTC指控米哈游误导玩家,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使其对游戏内稀有奖励的获得成本和几率产生误解,并在未经父母同意的情况下收集了13岁以下儿童的个人数据。
根据和解协议,米哈游在美国的运营主体Cognosphere公司将支付2000万美元罚款,并对其政策进行严格修改。新措施包括限制16岁以下儿童购买抽卡道具、禁止歪曲抽卡几率和价格、删除未经同意收集的儿童个人信息等。此外,部分曾付费抽取游戏内物品的玩家可能将获得退款。
2000万美金的罚款,不仅是对《原神》抽卡机制“不透明”的惩罚,更是对其商业模式的一次公开拷问。消息一出,市场迅速反应——SensorTower的数据显示,2月《原神》iOS端流水下滑,米哈游跌出全球手游收入榜单前三。
在玩家社区的讨论中,有人质疑抽卡机制的公平性,也有人担忧游戏未来的走向。社交媒体上,“米哈游还能走多远”的话题悄然发酵。与此同时,竞争对手的动作更加凌厉。《无尽冬日》凭借更透明的付费机制和社交玩法,迅速抢占市场份额;网易则通过MMO领域的深耕,进一步挤压米哈游的生存空间;点点互动等新兴厂商也趁机发力,试图在二次元赛道上分一杯羹。
米哈游的应对之策,似乎是一场豪赌。3月30日,公司宣布了一项“大出血”回馈计划,向全球玩家免费赠送240万本《星穹铁道》纪念画册。这一举措,既是为了稳住玩家基本盘,也是为了在舆论风暴中挽回一丝颜面。
截图来源于《星穹铁道》游戏官网
然而,短期举措能否解决长期问题?当前,米哈游的工业化管线模式虽能保证内容的高效产出,但依赖二次元市场的局限性已逐渐暴露。流水下滑的背后,是玩家对单一商业模式的厌倦,也是监管趋严下的必然结果。
市场的震荡并未因回馈计划而平息。SensorTower的数据显示,尽管《原神》在3月的流水有所回升,但距离巅峰时期仍有差距。更令人担忧的是,FTC的罚单可能只是开始。全球范围内,对游戏抽卡机制的监管呼声越来越高,日本、欧盟等地的监管机构也在密切关注这一领域。米哈游若不能迅速调整策略,未来的路或许会更加艰难。
在这场监管与市场的双重夹击中,米哈游的工业化管线模式既是优势,也是枷锁。它让公司在二次元领域站稳脚跟,却也限制了其突破市场天花板的可能性。短期内的回馈计划或许能缓解阵痛,但长期来看,如何平衡合规与创新,如何在细分市场中找到新的增长点,才是米哈游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
02
工业化管线的双刃剑
从《崩坏3》到《星穹铁道》,米哈游的工业化管线像一台精密的机器,源源不断地吐出二次元内容。这种模式让它在细分市场里站稳脚跟,却也像一把双刃剑,既划开了护城河,也划出了天花板。
游戏《星穹铁道》宣传图
工业化管线的魔力在于效率。米哈游的团队像流水线上的工匠,将角色设计、剧情脚本、美术资源拆解成标准化的模块,再以惊人的速度组装成游戏。这种“二次元富士康”的模式,让《原神》能在全球同步更新,也让《星穹铁道》的周年庆版本准时上线。玩家们习惯了这种节奏,甚至期待它——就像期待每周更新的动漫番剧。
但效率的背后,是创新的隐忧。一位不愿具名的游戏设计师打了个比方:“米哈游的管线像麦当劳的汉堡,每个都好吃,但吃多了会腻。”对比腾讯的社交游戏矩阵和网易的MMO生态,米哈游的二次元专注让它显得单薄。
当《原神》的抽卡机制被监管盯上,当《星穹铁道》的登顶被质疑“靠福利堆出来的”,人们开始思考:这种高度依赖单一品类的模式,是否已经触到了天花板?
市场的反应很诚实。2025年2月,SensorTower的数据显示,米哈游跌出了榜单前三。而腾讯的《无尽冬日》和网易的《逆水寒》手游版,却因为多元化的用户覆盖,表现稳健。
工业化管线的另一个副作用,是用户群体的固化。米哈游的玩家画像高度重叠:年轻、二次元爱好者、愿意为虚拟角色买单。这群人足够忠诚,但也足够挑剔。当监管重锤落下,当竞品用更低的门槛吸引泛用户,米哈游的“基本盘”显得脆弱。有玩家在论坛吐槽:“送画册固然香,但能不能先把服务器修好?”
不过,也有人认为这种批评过于苛刻。有业内人士指出:“工业化管线不是原罪,问题在于米哈游是否愿意跳出舒适区。”他举了个例子:米哈游的技术储备并不弱,AI生成内容的实验早已开始,只是尚未大规模应用。“如果他们能用管线生产非二次元内容,或许能打开新市场。”
但转型谈何容易。米哈游的基因里刻着二次元,团队的文化、用户的期待、甚至资本市场的估值,都绑在这条船上。有游戏公司高管向源Sight透露:“董事会不是没讨论过多元化,但每次都被‘专注优势’的理由按下。”这种矛盾,酷似当年的暴雪——既想突破《魔兽世界》的桎梏,又怕失去核心玩家。
工业化管线的双刃剑,最终砍向的是米哈游自己。它让公司快速崛起,却也埋下了增长的隐忧。未来的路,或许不在于抛弃管线,而在于如何让它变得更灵活——既能生产二次元的爆款,也能孵化未知领域的黑马。毕竟,在游戏行业,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03
老“二次元”的突围之路
米哈游的《星穹铁道》周年庆登顶,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烟火秀,短暂照亮了二次元帝国的夜空。
4月9日,《星穹铁道》周年庆版本开启后,便冲到了iOS畅销总榜第1名的位置,力压抖音、微信等应用。
截图来源于七麦数据
而《星穹铁道》迅速登顶的原因,在其向玩家送出数百万本画册之外,还在于其他巨大的福利,比如白送30抽,自选限定五星角色等。
也是因此,此次周年庆活动被人说成米哈游开始“降价促销”。但无论如何,这么大的手笔,也暂时帮助《星穹铁道》盘活用户信心,提高留存度。
而在福利之外,星铁团队还在周年庆上线了一套充值活动。相比此前只有月卡、通行证等堪称简单粗暴的项目,米哈游为《崩坏:星穹铁道》更新了一套更为灵活的充值机制,比如重新设计了礼包广告页面,推出690%的礼包折扣和累充活动。
但烟火散去后,留下的仍是那个老问题:米哈游能否跳出二次元的舒适区?
腾讯和网易的多元化布局,早已将触角伸向了更广阔的市场。社交游戏、MMO、甚至是元宇宙的尝试,让这两家巨头在用户覆盖上占据了绝对优势。而米哈游,尽管在二次元领域深耕多年,却始终未能突破这一细分市场的边界。
《星穹铁道》的成功,某种程度上证明了米哈游工业化管线的效率。但效率之外,创新似乎被框定在了二次元的框架内。玩家们对二次元的审美疲劳,或许只是时间问题。一位不愿具名的游戏分析师直言:“米哈游的工业化模式,像是一条高速运转的流水线,但流水线的尽头,可能是一座孤岛。”
技术储备或许是米哈游的另一张牌。AI生成内容、虚拟偶像、甚至是跨平台联动,都曾被米哈游提上日程。但这些尝试,大多停留在试验阶段,未能形成规模化的市场效应。相比之下,腾讯的“王者荣耀世界”和网易的“逆水寒”元宇宙计划,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市场的挤压也在加剧。点点互动的《无尽冬日》凭借独特的生存玩法,迅速抢占了一部分二次元用户的时间。而腾讯的《元梦之星》和网易的《蛋仔派对》,则通过社交属性吸引了更广泛的玩家群体。米哈游的二次元堡垒,正在被一点点蚕食。
突围的路径或许并不唯一。有人建议米哈游收购或合作开发非二次元IP,也有人认为应该加大对技术的投入,打造全新的游戏形态。但无论如何,米哈游都需要在保持核心优势的同时,打破二次元的边界。
未来的米哈游,可能不再只是一家二次元游戏公司。但这条路,注定充满挑战。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