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这儿的有些农村已经看不上城市了

【本文由“大水风”推荐,来自《农村还是应该走合作化道路》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简单来说这逻辑就像奥巴马,所有中国人都不该吃肉,否则他们就没肉吃了。说实话有一点点冒犯对农村人来说,甚至甚于农村人这个词。

一般来说那是你在的那个村子靠什么生存赚钱,用他们的方式。只要他们觉得没事,那是他们自己的事。至少山东这儿的有些农村已经看不上城市了,当然,她们确实有钱。财富决定了他们的自我认知。穷的城市来大城市打工要甚于农村我觉得。

简单来说我不信什么一个代表全部,南方有南方的发展模式,北方有北方的发展模式,都无法生搬硬套,更何况不同的村子。但是基本逻辑来说,她们依赖最近的城市需要什么。她们可能需要国家级别的组织来组织他们生产,那么他们应对的可能已经是某个资本,公司的大规模生产了,她们确实应付不来。看你说的他们应该没遇到这种情况,如果他们的产品运不出去,只涉及运输,道路问题,和相关的组织,一般是公司这种模式,商人组织收购,然后卖出去。不是什么国家规模的组织,有,可以有,有没有必要,我觉得村企级别的就够了。

而要依赖政策的话,一般就到县,乡这一级,如果还有的话,毕竟现在城市化严重。取决于上级单位有没有钱来组织这类产业,发展这类产业,如果本身没有余钱来做这些事的话,也不能说他们僵化了,但是该想别的方法来做这些事,招商引资,或者组织当地生产,销售,确实都是他们的工作范围,但是也限制了他们的工作范围,也就是说,是组织,不可能是包圆了管到全部的生产销售。更像机会。

不过小集体来说,组织哪怕是生产合作社这种古老名称,如果能用,好用,都是他们自己可以去做的。这需要他们自己主动,如果是官方组织的话,我觉得一般还是需要更好的机会,赚钱机会什么的,取决于当地有没有动力去做这些事,如果当地比方说投资了民企的话,毕竟更赚钱,可能就没有钱往这里投入了,也可能是没人。

最后总结的话,我觉得是书生之见。有时候有点道理,有时候并不切合实际。其实收鸡蛋,不干涉最好。自己做也就几万几十万的事,比养鸡场简单多了,可以自己试试。另外,最好确定这么小的一块产业,她们真有动力去做也很重要。可能他们有自己别的主业需要忙碌。而作者看不到。我们也不知道。

另外,作者可能确实没做过这块,收五毛,一块多卖,这个年代很正常,一毛收,5块卖的情况比较多。还是有老大注意着的情况下。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