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厘岛之行有感—闭环赢学

通常我会在外旅行结束后迅速写下见闻,因为时间一长,细节会淡忘,有些中国人习惯批判,“去一个又穷又破的巴厘岛就有这么多见闻,哎呦,我还去了人均10万的大溪地呢,见我拿出来说了?”NO,我的本意是分享有价值的东西,无兴趣争论,如果你想批判,如果你认为我说的不够好,你大可拿出更好的见闻观点分享。

旅游,不同年龄,不同身份,所见各有不同。

我是一名电商生意人,我在外旅游,也时刻灵敏观察各种市场价格、利润、资本、营销、赚钱的方法。

500

巴厘岛最著名景点,苹果手机壁纸

500

乌布皇宫,东南亚风情的起源地

500

乌布皇宫门口的雪人

500

糟糕的基建设施,巴厘岛除了度假村跟神庙漂亮,其余全是破旧,根本没有资本投资

闭环赢学

巴厘岛最大的外国游客群体一澳大利亚人,二印度人,第三中国人,第四韩国人,第五印尼或马来人。国际旅游,其实也跟奥运会比赛一样,是各国有钱有闲人士的展示场,大家都在暗中比较与观察对方,能从中国飞去巴厘岛度假,价格虽然不贵,但也代表普通及以上水平,不是所有人都住得起2000多一晚的海景酒店,有钱不行,还得有闲,来巴厘岛基本是年轻人。印度人均GDP表面上不如越南,也不如印尼,但实际表现出来,印度游客其数量、消费能力、外在展现与中国不相上下,不仅数量上印度游客明显占多,存在感强,其表现出来的独特气质也值得研究。

第一,无敌自信与主场意识

不象中国人到外地旅游,入乡随俗,谨小慎微,尤其中国人总有跪舔白人的癖好,小红书上很多人说到了欧美发达国家,就自觉把hello、thank you、sorry挂口头,微笑焊脸上,一落地浦东机场就对同胞恶语相向,原形毕露,为何如此?实际上是没有主场意识,认为到了别人的地,就必须遵守别人的规则,尤其是发达国家,白人社会常对陌生人微笑、打招呼,中国人本没有这个习惯,他也跟着学白人装绅士,回国后就不装了。但不好意思,印度人NO,印度人无论在中国、美国、瑞士、巴厘岛,一概保持自己习惯,到哪儿都保持自己风格不变,且到哪儿他就是那的主子, 主场意识强,他能安排当地人、使唤当地人、PUA当地人,你做得不够好,你的服务不够好,你有很多很大很严重的问题!这一点,当中国人试图融入与模仿白人时,印度人是直接领导与PUA白人,在瑞士,印度游客能指责白人女服务生,嫌座位风景不够好,训完女服务生,直接招呼白人经理,严肃批评,强烈要求,在场中国游客都看呆,英语不好是做不到,英语好也做不到啊,实在拿不出那种颐指气使指挥白人的气场。

第二,闭环赢学能让穷人或普通人拥有最强大精神内核

现在有个词叫内核,区别性格这个词,因为性格这个词太肤浅,无法准确表达深层含义,当一个女孩喜欢一个男孩,是喜欢钱?不是,喜欢外形,也不是,喜欢智商情商,也不是,因为你举出的是表面的东西,而现实总有反例,有女孩喜欢穷的男生,有女孩喜欢丑的男生。真正的含义是内核,女孩能迅速感知,对方是否诚信、是否与她心性相符,或者她的心性是否能跟这个男孩内核良好相融,这才是事实。

中国社会,从古到今,找不到或想不出一个类似印度人思维的人,现在看来,不仅是中国找不到,全世界也没有。印度人迷之自信的根源在于其独特的逻辑结构,与众不同。世间所有教人自信的逻辑都是实证逻辑:第一,先假装鼓励你可以的、你行的、你很优秀,期待你做出一步实证,第二,实证慢慢扩大,坚持,最终拿到大家都认同的成就,比如一个外卖小哥,从无人看好,到各种奋斗鼓捣、最终赚到500万,买上豪车,这就是鼓励一个普通人也能翻身的典型故事。

但明眼人知道,这种故事没有普适性,成功的仅仅是少数,大多数普通人丧失斗志,没有那个智商、情商、外在,他们要改造的东西太多,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10年20年后还活着,浑浑噩噩,30多岁跟退休大爷、跟死了也没区别,为何如此?他们从小失败,读书时就从没考过第一,高中大学全是未流,名字说出来还不如不说,找工作也是东一榔头西一锤,所遇到的公司、同事也是底层、Loser,能不抽烟纹身做坏事就算不错了。拿不出好的实绩,而是不断积累败绩庸绩,在实绩逻辑下,如何能自信? 30多岁,好脚好手,身心健康,明明还有广阔的人生时间与机遇,却毫无斗气,被平庸的过去与世人不看好的现状两座无形大山压着无翻身可能。

印式闭环赢学,1,你永远是对的,永远是最优秀的,且无需用实绩向世人证明,主场永远在我,你就算穿的衣服土、长得又黑又丑,脸上长着跟黑猪一样的刚毛,但依然是最优秀的,因为你懂得闭环赢学,而其它人不懂,他们需要打扮自己、穿名牌开豪车取得自信,而你根本不需要,你赢。雷军、王健林虽然有钱,但没你年轻,他们非常羡慕你年轻的身体,你双赢。

2,即使你做错了、在实绩上失败了,但依然是对的与最优秀的。因为你是万物主宰,你是主场,由于你在PUA他人的功力上还不够,或者你达够了,而他人因为愚蠢或懒惰,未能准确领会与完好地执行你的意思,所以毫无疑问是别人没做好才导致失败,你赢。  

3,你心里只保留一个最简单纯粹的目标,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并不断改进与提升,在精神纯粹与目标无比清晰的同时,物质还能稳步提升,反之其它人不会闭环赢学的,既要又要,又要赚钱,又要顾及个人形象,还要顾及过去与现状的评判,精神与物质俱疲,你又赢了。

当今人类通行逻辑全是基于实证逻辑,它能保证理性与可靠性,其最大问题是,想要得出一个结论,你必须有足够的推导证据,而当没有时,结论就得不出,这导致普通人没有主见,没有主场意识。直觉上感知到,却不敢承认,不敢使用,一直要等到有权威专家实证了或大明星大人物认同了才敢跟风。其二,推导与结论容易被偷换、滥用。因为过分相信实证,当一个人成功时, 就相信他所说的一切,结果跟着翻车,欧美成了发达国家,欧美人搞快乐教育,就认为快乐教育是对的,也去学欧美人搞快乐教育。其三,实证经常被推翻与更新,今天这个专家这样说,明天那个专家又那样说,精神耗费不说,如水中浮萍,随波飘荡,糊里糊涂,到头来啥也没搞成。

我在巴厘岛曾思考一个问题,伊斯兰教明明诞生在沙特,怎么会飘洋过海传到印尼?更奇怪的是,中间还隔开了印度与泰缅,印度跟泰缅都没信,而印尼民族却信了。结论是,古代印尼是散装岛民民族,生产力差,文明落后,无法跟印度文明、中国文明相比,而信仰伊斯兰教后,能在最短时间提升本民族凝聚力与战斗力,能在文明深度上跟中华文明、印度文明同等竞争,正因为本身文明底子太差,把灵魂交给安拉也没有大的损失,还对民族生存发展更有利,所以伊斯兰对他们真是个好事。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