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年报,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

500

曲艳丽 | 文

最近发生的一切,有些荒诞。时事每天都在风云变幻。

经历了跌宕起伏的2024年之后,经历了924的巨型反转之后,我的心态已经稳如。投资中有一句话叫做,应对比预测更重要。时至今日,面对世事变化,主打的就是一个「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心态,走一步看一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恐惧,没什么大不了。

在我的价值观里,物理学才是揭示世界规律的永恒定律,系统总是无法避免地陷入混乱和熵增,人类社会也是如此,直到能够对抗熵增的成长和变化出现。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忍受失序、忍受跌落、忍受冲突。

好了,回到公募基金行业,因各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基金公司的财报数据也跟着披露了,值得一说。

《财经》杂志根据基金管理人股东已披露年报信息,统计了大约40家基金公司2024年相关营收数据。

信息量蛮大的。

500

第一直观反应,一定是满屏的营收和净利润双降。

很多人感叹,行业非常难。我倒觉得,这未必是坏事,说明公募基金改革初见成果,整个行业也经受住了考验,平稳实现了改革目标,也降费让利给老百姓了。

靴子总要落下的,落下了比不落下好,也不用焦虑了。

看具体数字,各家还是有分化的。营收下降超过30%的包括东方红资管、信达澳银基金和中邮基金,它们的净利润下滑得更剧烈。东方红资管去年规模大缩水,从2023年末的1657.84亿元到2024年末的1398.91亿元,规模缩水15%。这些年,东方红资管依然处于核心人物纷纷出走的动荡之中,尚未稳定下来,营收和净利润连年下滑,应该属于当中的个例。信达澳银应该也是受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缩水的拖累。而中邮基金的下滑还与子公司首誉光控的亏损有关。

也有逆势增长的典型,比如华泰柏瑞基金、华夏基金和南方基金。

这三家再加上易方达基金,是目前的ETF赛道前四强,也是2024年ETF大扩容的最大赢家。这些受益者,去年的焦虑感应该是最弱的,反之因为要卷ETF,也可能是焦虑感最强的。

很有意思的是,华夏基金的营收比南方基金多5个亿,但是净利润比南方基金还少一点。在假设二者都同步降薪的情况下,猜测或许这是因为华夏基金更加「奋斗逼」一些,比如业内流传的说法,华夏基金在ETF做市上更不遗余力。ETF是一个持续消耗资源的战场,ETF做市以前还可以券商分佣置换,现在都是真金白银的付出。

但其实,ETF也逐渐有点卷不动了,有些大玩家也停止投入,这波科创综指ETF就明显静悄悄了很多。中证A500指数的宣传攻势注定是中国公募基金ETF发展史上无法逾越的丰碑之一,大家是真的拼了。

对比下2024年末非货币型管理规模,华夏基金是1.16万亿,南方基金是6485.06亿,非货币型ETF管理规模,华夏基金是6586.89亿元,位列第一,南方基金是2429.24亿元,位列第四,难以想象华夏基金的营收只比南方基金多5个亿。有媒体报道猜测,这是因为结构性导致,南方基金的债券基金和指数基金占比更高。

500

时至今日,不得不承认,华夏和易方达是真正的龙一、龙二。

尤其是头部玩家易方达,一直很稳,2024年易方达基金的ETF规模增量高达3294.43亿元,规模增量第一。年报数据显示,在公募基金降费让利的大背景下,2024年易方达基金实现营业收入121.09亿元,同比下滑3.13%,但通过降本增效,易方达2024年实现净利润39亿元,同比增长15.33%。

截至2024年12月末,易方达基金管理的公募基金规模合计达20536.08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22.43%。无论如何,易方达基金等都代表着中国公募基金行业的最高水平,这些逆势取得的成绩是极其努力的结果,其他基金公司亦然,大家还没有躺平。当《哪吒》票房进入全球前五的时候,希望有一天,中国也能出现世界级的资管机构,最终走向金融强国之路,肯定会有这一天。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对比,以沪深300ETF见长的华泰柏瑞基金和以主动权益见长的汇添富基金,后者是前者的两倍营收和两倍利润。如果看2024年末的非货管理规模,华泰柏瑞基金是5657.98亿元,汇添富基金是4801.23亿元,非货币ETF管理规模,华泰柏瑞基金是4704.96亿元,汇添富基金是591.18亿元。虽然华泰柏瑞的非货规模甚至略胜一筹,但是500亿以上规模的股票型ETF的管理费率已从0.5%降至0.15%,主动权益基金的管理费率降至1.2%,最低已至0.6%,主动权益基金的管理费率还是要更高一些,这也符合实际的基金运作规律。

换个角度看,华泰柏瑞基金的净资产收益率ROE是32.09%,汇添富基金的ROE是14.36%。ROE水平代表着股东投入所能带来的回报,华泰柏瑞基金的大ETF模式在相同投入的情况下,对股东的回报更高。虽然基金公司这种以人为核心的业态,很难去谈论什么固定资产之类的,但是多多少少也能看出来,以主动权益为主的汇添富基金的「盘子」还是比华泰柏瑞基金要重很多,所以华泰柏瑞基金更被大家视为「ETF大厂」,而不是头部基金公司。

这是管理学里面经典的「规模效应」,其他冲ETF赛道的基金公司也没这么好命,ETF是一个成本中心,据说,一家基金公司的ETF总规模不上千亿,根本就是亏钱的,很多中游玩家都是贴钱在冲,有点赔本赚吆喝的意思。所以华泰柏瑞基金是一个超级幸运儿。华泰柏瑞的ETF基金规模占公司总的管理规模比例接近70%,也是所有大型基金公司之中占比最高的。华泰柏瑞基金2024年的营收增长了31.67%,净利润增长了45.53%。

也有很大一部分基金公司的营收下降但是净利润反而增加,比如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汇添富基金等都是如此。

据悉,基金公司这一轮年终奖应该基本都没发,当然不排除有个别发了的,再加上降本增效,所以总体而言,应该是降薪带来的利润的贡献率。因为资产管理行业是一个以人为核心的轻资产行业,所以薪酬支出确实对财务报表影响巨大。一个佐证就是工银瑞信基金的薪酬体系一直在业内处于偏低水平,它的整体规模水平还不到华夏基金的一半,但净利润有21.10亿元,居然和华夏基金齐平。

对于那些擅长主动权益的基金公司来说,这两年肯定是逆风期,比如中泰资管等,无论营收或者净利润下滑,其实都是很正常的。换个角度想,这也没什么,坚持走自己的路是对的,因为别的路也不一定好走。

比如之前写过的交银施罗德基金,采取的是指数精品化路线,养一个成一个,就也挺好的。

另外一个显著变量是固定收益。固定收益规模比较大的,一定是对整个基金公司形成了底盘压舱的作用,比如固收头部大厂像博时基金,最起码挺稳的,营收和净利润基本持平。银行系的中银基金,虽然名不见经传,固收规模竟然能排进行业前十,也因此净利润逆势增长12.54%。兴业基金同理,营收和净利润都有五六个点的增长。

还有中金基金,居然是靠另类投资REITs突围的,2024年实现营收4.58亿元,同比增长30.34%,净利润1.09亿元,同比增长170%。2024年,中金基金新发5只公募基金,其中三只是REITs,它的管理公募基金规模增长至2073.3亿元,同比增长63%。

其实,每一年总结上一年的业内玩家的规模、业绩,大家有时候很紧张具体的数字和排名,其实也没太必要,它也只能说明现在,不能说明一直是这样。无论在哪一种竞争环境下,无论什么业态,接纳高峰期和低谷期,并且按照自己的资源禀赋,走自己的路是最好的。

当外部环境越来越风云变幻,公募基金作为一个「靠天吃饭」的行业,强烈依赖A股市场的变化,当竞争越发加剧,行业内部注定是越来越有挑战的。整个公募基金的业态已经发生了我们之前无法想象的巨大的变化。

我跟很多朋友聊天,发现焦虑等负面情绪是普遍存在的,内卷也是普遍存在的。有小伙伴跟我说,大家处于不开心的状态。还是那句话,二级市场的一个基本信仰就是,beta起来,大家就都好了,所以希望永不灭。

我觉得,开心就是这个时代的核心资产。大家一定要开心起来,不怕困难,勇敢往前看,对未来充满希望。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