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的地盘,外族拓荒区非常多,通过教育手段来拉起山头是基本操作

【本文来自《为什么楚国从春秋到战国一直在人才流失,却又总能笑到最后?》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传统上西方观点认为,楚国因为地理位置和人口构成的原因,早期必须向西南,东南方向扩张,地盘极广尔人口稀疏,国内地形又极端复杂。这些方向上缺乏优质的耕地和可以大片建设的平原,这导致楚国的政治结构高度离散却不破碎,国内的豪强势力不需要争夺有限的资源和生存空间,保持一种泾渭分明但缺乏合作的邦联制状态,而且由于交通不便,无论是语言还是文化,地域特色存留颇多,有效的抵制了秦人思想和文化体系的侵蚀,这也是楚国后劲超强的原因,但同时带来了实际上在单场战役难以积蓄力量的debuff

另外笔者提到楚人重视教育。。。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不过必须强调一点,楚人的地盘,外族拓荒区非常多,通过教育手段来拉起山头是基本操作,文明是以点到面的方式发展的,就像一个蓝海市场,会有非常多的初创公司在里面竞争,不像齐晋,有比较成熟的城镇体系和比较统一的市场规则,都是大公司就很少看到出奇制胜的新产品了,楚人重视教育是结果,并不是原因。

欧洲历史上这样的样本有,就比如说高卢,也是一打就溃败,但是从未被彻底击败过,背靠大片的无人地带慢慢殖民学习罗马的先进技术搞城镇化,一面发展融合出自己的文化,最后终于把罗马熬死了,只是到最后也没彻底融合成一个民族哎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