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茶只赚辛苦钱,流通环节才是真资本家
【本文来自《浙江茶农,都是黑心资本家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包身工这个说法太差劲了!条件不好的多不多我不清楚,但是老家那边对待采茶工还是蛮可以的。
吃的方面,采茶季节,好的茶山茶场愁的是工人不来,来了都是主家亲自做饭好吧,该有肉有肉的,吃的不好,明年谁还来?
住的方面,肯定是大屋子住一起,毕竟季节性的事情,前后就一个多月的采茶时间从3月底开始到五一,还住在山上,条件艰苦但绝对不能算苛待了。
报酬方面,明前毛尖的鲜茶又小又嫩,大田茶便宜点、高山茶大概一斤150~180块左右,工人一天也采不了多少,按劳分配。这个收入对农闲的劳动妇女来说是相当可以了。
毕竟茶叶这玩意儿是嗜好品,市场好了价格就高,但成本的大部分还是在人工上:采茶本身就不便宜,好炒茶师傅一个月怎么也得1万多2万块钱;采茶、炒茶之外还有中间的晾青、拣选、理条、初烘、摊晾、复焙、挑剔各种步骤的人工费用,还没到包装和宣传销售环节嘞!
所以黑心资本家这个,你可以骂茶商和炒作的中间商,但茶农肯定是背不动这个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