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录一篇宋未元初人写的历法科普文章,大家看看跟现代的白话文有什么差别

【本文来自《北大不抛弃胡适只会形象越来越差》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其实早到宋代以前,只要不是为了显示历史典故知识丰富的文人写的文章,基本都跟现代的白话文差异不大。只是说法跟现代的说法有一点点差异。

下边择录一篇宋未元初人写的历法科普文章,大家看看跟现代的白话文有什么差别。

日道岁差

日行不由赤道,昼永在赤道北,昼短在赤道南,其道别名黄道。黄道之与赤道,似乎两环交差。且以冬至为始言之,太阳当时在赤道之南,横距赤道二十三度九十分,从冬至后行渐近北,迆逦向于赤道。及乎仲春之时,斜去冬至躔九十一度有奇,则在赤道之交矣。过交入赤道北,斜去九十一度有奇。及于夏至躔,则又与赤道远,最近于北,横距亦二十三度九十分。从此渐渐转南,非由故道,乃一环而循,历两边亦向赤道。及乎仲秋,交于赤道,已斜去夏至躔九十一度有奇,非春中之交,乃相对处耳。过出赤道南,斜去赤道九十一度有奇。及乎冬至,又躔元度,故曰天周岁终。

尧典云「日短星昴」者,乃仲冬昴宿昏见于午方,昏时若昴宿正南,则知日躔虚宿。何以言之?正东之方名曰卯位,正西之方名曰酉位,日正南处名曰午位,一日十二时,太阳历过十二位,乃定方也。天以各宿经度分为十二次,乃动体也。动者无常位,名曰天盘;定方有常位,名曰地盘。仲冬太阳在虚宿,虚属天盘子,酉时太阳在酉方,此际天盘子加地盘酉,子加酉则酉必加午。昴宿属天盘酉,故昏见于正南。

汉作太初历,推步得冬至日在牵牛之初。今之授时历,推步日躔当至元冬至,乃在箕九度二十二分一十八秒。以汉武时较帝尧时,已差一二十度。当时唐都、洛下闳但拟八百年差一度,虽知有差,尚自疏略。

晋虞喜不用天周岁终之术,谓天度与岁日数殊,天自为天,岁自为岁,始将天体为三百六十五度二十六分,乃四分之一有余,岁策为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分,乃四分之一不足。一年差二分,五十年差一度。

宋何承天以为岁差太速,改为百年差一度,周天作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半,周岁作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分半。

隋刘焯又从而酌中,以七十五年差一度。唐一行以八十三年差一度。自后诸历各各不同,宋历多在七十五度左右。

统天历谓周天赤道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七十五秒,周岁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分二十五秒,百年差一度半。然又谓周岁渐渐不同,上古岁策多,后世岁策少,如此则上古岁差少,后世岁差多。当今历法仿之,立加减岁策之法,上考往古,百年加一秒;下验将来,百岁减一秒。至元辛巳,行用至今,秒数尚作二十五,犹未减也。

三代以前,未有岁差之术,晋、宋而后,虽立岁差之术,时或议论不定。李淳风犹自执说无差,谓冬至常躔斗十三度。至一行作大衍历而后论定,以后必立岁差。

岁差之法虽立,然差数岁岁如一,于前加后减之法,犹自未知。今则知加减矣,若欲测其加减亲切之数,非岁久曷能知之?案:岁差由于经星右旋,此考冬至日躔某宿几度几分之一事。至授时法立加减,谓之岁实消长,与恒气冬至、定气冬至为一事,知定气之故,则不必言消长矣。二事各殊,绝不相涉,合而论之,殊疏。

授时历以赤道分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六十四秒,周天分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七十五秒,相较一十一秒者,盖黄道一周同于岁策,止计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分二十五秒,有似周天尚未足一分五十秒,是谓岁差。其一分五十秒不在瓜之腰围,横距赤道二十四度,敛而狭之,止广一分三十九秒,以此一分三十九秒并入岁周,故云黄道三百六十五度二十四分六十四秒。黄道虽是岁差,冬夏二至日躔必然横距赤道二十四度,黄道岁岁不由旧路差移一分有余,斜络于二十八宿度之间,岁久则遍满而无非行过之所矣。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