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硬脱钩,中国转型,美国搞笑
1. 中国出口-美国进口,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关系。直接的5000多亿美元,间接的还有1000多亿,加起来约7000亿。在关系中,美国获利极大,用虚的美元换了真实的货物。中国也是获利的,以前缺少外汇的时候,赚外汇进口资源。
2. 随着中国生产能力满级,顺差万亿美元已远超实际需要。而且,人民币本身就可以支付,许多贸易伙伴愿意收。虽然经常被换成美元,但根本还是人民币可以买到地球上最多的货物。因此,耗费资源给美国生产,供应其穷奢极欲的生活,没必要了。生产资源服务内需更为合理,和美国贸易脱钩,本就有合理的一面。
3. 美国和中国脱钩,如果自己能生产,是合理的。远期调整以后,美国生产自己消费的产品。这也是特朗普发动全球关税战的根本思路。一些美国政客甚至连越南的鞋子工厂都要。
4. 中国对美关税反击,除了底气,也有转型需求。极端的硬脱钩假设,个人认为是中国需要的最大改革动力。以前非常困难,就仿佛在南泥湾,什么也没有,通过大生产解决问题。现在生产能力无比强悍,需要做的就是“出口转内销”,而不是去赚对中国边际效用不大的美元。
5. 与中国经济史上的困难相比,把“为美国生产”改成“为自己生产”,是一个目标明确、手段多样的转型问题。高科技制裁,困难要高得多,有些技术就是被卡脖子,搞不出来就没办法。就这样,也去硬刚了,成效很大。而美国加关税到100%以上,只是让部分中国商家无法赚美元了,生产能力没问题,不算最难。
6. 美国货币换中国无数人辛苦的劳动,这是我非常不满意的交换。中国货币对应中国劳动,直接换外国生产,才是更合理的方向。以后中国出口,应该为人民币的信誉服务,而不是去帮美元撑购买力。人民币要去国际上打市场,之前没有发力,为了出口还贬值。
7. 美国人准备自己生产,这是搞笑行为。不是说美国人不愿意劳动,而是生产的难度被大大低估了。生产不是表面上的工厂,而是整个工业体系,哪里缺了,体系就运转不起来。而且生产应该有效率,没有效率的生产,是需要被淘汰的产能过剩。
8. 例如欧洲和日本的PTA化工产能过剩了,技术落后,中国占全球72%,没过剩还扩产。上游产品PX中国只占全球52%,需要进口欧日的。技术先进,多也要扩产。技术落后,少也是过剩要淘汰。美国去搞MAGA低效率生产,这是搞笑。会花很多钱,瞎折腾,就如拜登已经折腾掉很多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