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携手护佛塔:抗震奇迹背后的千年文明守护者

500

引言:震灾中的“幸存者”

2025年3月28日,缅甸发生7.9级强震,造成数千人伤亡、大量历史建筑坍塌。然而,在满目疮痍中,缅甸最高的佛塔——蒲甘他冰瑜塔(Thatbyinnyu Temple)却巍然屹立,成为废墟中的“奇迹”。这座高67米的佛塔不仅是缅甸佛教文化的象征,更是中缅两国文化遗产保护合作的见证者。

一、强震下的文明之殇

此次地震导致缅甸多地文化遗产严重损毁:

1. 曼德勒皇宫:红砖宫墙倒塌,瞭望塔坍塌,这座19世纪王朝宫殿的损毁令国际痛心;

2. 千年佛寺与古桥:建于11世纪的MaSoeYane寺庙、殖民时期阿瓦桥等标志性建筑部分崩毁;

3. 普遍脆弱性:缅甸多数古建筑因贫困、战乱和抗震设计缺失,难抵强震冲击。

二、佛塔不倒的“中国密码”

他冰瑜塔的幸存并非偶然,其背后是中国参与修复的关键助力:

1. 2016年修复工程:缅甸蒲甘地区曾于2016年遭遇6.8级地震,近400座佛塔受损。中国应缅方请求,派出专家团队提供技术支持,采用碳纤维加固、结构监测系统等现代技术修复塔体;

2. 抗震强化设计:修复过程中,中方团队对佛塔基座、砖石接缝进行了抗震强化,使其在2025年强震中经受住考验;

3. 持续合作机制:中缅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建立长期合作框架,包括人员培训、技术共享等。

三、从“修塔”到“救人”:中缅守望相助

此次地震后,中国再次展现大国担当:

- 紧急驰援:中国政府向缅甸提供1亿元人民币援助,派遣专业救援队,并运输帐篷、药品等急需物资;

- 民间联动:云南地方救援队第一时间抵达灾区,协助搜救被困华人;

- 文化保护共识:中方提出将支持缅甸受损古迹的二次修复,延续两国文明共护的传统。

四、文明韧性:超越灾难的启示

1. 技术赋能传统:他冰瑜塔的案例证明,现代科技与古建筑保护结合可显著提升抗灾能力;

2. 国际合作典范:中缅在文化遗产保护上的合作,为“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注入新内涵;

3. 战乱中的坚守:缅甸内战背景下,修复工程需穿越火线、协调多方,更显文明守护之艰难与可贵。

结语:废墟之上,文明长存

他冰瑜塔的屹立,是古缅甸工匠智慧与当代中国技术的结晶,更是人类共同守护文明火种的缩影。从蒲甘平原到曼德勒古城,中缅携手书写的不仅是一段抗震传奇,更是跨越国界的文明对话。正如缅甸谚语所言:“佛塔不倒,希望永存。”在灾后重建之路上,这份合作与信念,将成为照亮未来的明灯。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