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根让彭德怀公开做检讨的黄瓜,告诉我们什么是这支军队的“传家宝”
近日,党中央决定,自2025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是全党范围内,又一次就作风问题开展集中教育与整顿。对全党来说,作风建设必须永远在路上;而对党员个人来说,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形势下,都必须绷紧作风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
作风建设之所以重要,不仅关乎党员个人的形象,更关乎党和军队事业的兴衰成败。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全面抗战时期,为什么看似弱小的共产党能领导敌后战场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牵制日伪军的主要力量?不少西方记者到延安去寻找答案,他们共同的感受就是从每一位中国共产党人身上都看到了值得尊重的良好作风。美国学者托马斯·亚瑟·毕森在延安采访时,对“除却插在朱德或周恩来上衣胸前口袋里的那支钢笔之外,你几乎看不到任何等级上的标志”这一印象异常深刻。他将共产党人真正的力量归结为“在那个环境里,个人私欲必须向崇高的理念折腰。为了共同的事业,人人平等,官兵一致,齐心协力,顽强奋斗,大家分享着这种精神追求所带来的充实感。”显然,这样的作风形象外国记者看得到,中国人民更看得到。在敌后,共产党的干部所到之处,都能以严肃严格、朴实务实的态度开展各项工作。正因如此,他们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能获得群众的全力支持:一个共产党员就能拉起一支队伍,打出一片敌后根据地的例子屡见不鲜,这才有了淹没侵略者的汪洋大海。
▲美国学者托马斯·亚瑟·毕森等在延安与毛泽东合影
▲美国学者托马斯·亚瑟·毕森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交流
作风问题之所以顽固,因为其往往会在隐秘中蔓延滋生,需要高度警惕防范。解放战争时期,西北野战军曾穿越沙漠与敌作战,官兵干渴难耐。管理员给彭德怀送来黄瓜,他吃了一口。当得知战士们没有时,彭德怀要求马上把黄瓜送给伤病员吃。随后,彭德怀作了自我批评,并召开团以上干部会作出检讨,深入剖析自己身上的官僚主义作风和危害。他还向大家进一步解释说:“你们也许觉得,不就是一根黄瓜吗?我彭德怀堂堂一个兵团司令,吃了也就吃了,何必小题大做呢?但是我要告诉你们,我今天就是要小题大做!因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军队和国民党军队最大的区别就是官兵平等。今天我这个兵团司令吃了一根黄瓜,明天你们这些纵队司令就会心安理得地跟我学,去吃一只鸡,再过几天,旅长、团长、营长、连长也会上行下效,官兵之间的距离就是这样一点点拉开的!”事实上,当西北野战军从上到下保持着艰苦朴素、同甘共苦的作风时,与之作战的国民党军胡宗南军队的大小军官们,却个个把心思用在讲排场、比派头、拍马屁上,逐渐沦为战场上的弱者还毫无知觉。1947年,延清战役中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整编第76师一触即溃,其师长廖昂和一众军官成为解放军俘虏。在被押解的途中,廖昂等人遇到一名穿着粗布军装、破布鞋的中年军官向老百姓客气地讨水喝,打听后才知道这正是大名鼎鼎的西北野战军总司令员彭德怀。廖昂等人感叹地说:“难怪你们的队伍能打败我们,首长以身作则,下面的战士就会拼尽全力打仗。之前我们还想不通为什么会打败仗,现在终于明白了。”
▲朱德、彭德怀合影
作风优良才能塑造英雄部队,作风松散可以搞垮常胜之师。当下,面对世情、国情、党情、军情的深刻变化,我们更要清醒看到,如果我们丢掉作风建设这个“传家宝”,就必然难以承担起人民的期望和嘱托。奋进强军新征程,作风建设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消除一切影响奋斗精神、消解革命意志、弱化担当劲头的消极因素,真正提振起全体官兵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